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8.3太阳系小天体(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8.3太阳系小天体(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18:31: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8.3太阳系小天体(第2课时)
一、基础题
1.太阳系的小天体主要有(  )
A.卫星、流星 B.小行星、流星
C.小行星、彗星、流星 D.彗星、小行星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小天体: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其它星际物质。
【解答】太阳系的小天体主要有小行星、彗星、流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王选星”以表彰王选院士的巨大贡献。与“王选星”相似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  )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巨行星之间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王选星”该星的轨道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是一个偏心率为0.189的椭圆,它的轨道倾角为3.05度,轨道半长径为2.443个天文单位,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亿6千6百万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82年,绕日运行速度为每秒19.1公里。
【解答】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王选星”以表彰王选院士的巨大贡献。与“王选星”相似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下列关于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人哈雷最早发现彗星,哈雷彗星由此得名
B.彗星绕太阳旋转,自身不发光
C.中国古人把彗星尊称为“启明星”,把流星贬称为“扫帚星”
D.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11年
【答案】B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颗彗星。启明星,是金星的古称,彗尾俗称扫帚星。
【解答】彗星自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其他光源例如太阳的光, 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流星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夜晚常能看到。关于流星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星自己能发光发热,所以人能看见
B.流星体是银河系的天体,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运动
C.没有燃烧完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形成陨星
D.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所以陨星也叫陨石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星的主要特征。
【解答】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与此现象相似的天文现象是(  )
A.日落现象 B.月落现象 C.彗星现象 D.流星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日落现象和月落现象是自然天体的运动现象,不与大气发生摩擦,彗星现象是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成气体,它不与大气发生摩擦。
【解答】流星现象是进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而形成的现象。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的过程,实际上是人造天体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光亮现象,这与流星现象相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我国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著名天文学家是(  )
A.祖冲之 B.张衡 C.张钰哲 D.李时珍
【答案】C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解答】我国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著名天文学家是张钰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1986年,则下次出现的时间应在哪年前后(  )
A.2036年 B.2062年 C.2050年 D.2080年
【答案】B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
【解答】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1986年, 由于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因此下次出现的时间为2062年前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火星冲日”就是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且与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2010年1月30日晚上,“满月”和“火星冲日”这两个天文现象“牵手”一起上演,当晚在月亮旁边可清晰地看见红而亮的火星,而且整夜可见。在下列能反映这天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火星冲日,就是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 这时,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就会出现太阳刚一落下,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的奇观。
【解答】因火星冲日时,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又因火星与太阳“此升彼落”,所以火星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  )
A.太阳黑子 B.恒星的光芒 C.流星现象 D.彗星的长尾
【答案】C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 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解答】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太阳光球层中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与地球大气层无关。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我们能看见恒星的光芒,如果没有大气的话,我们白天也能看见恒星。流星现象是流星体受地球吸引,撞入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而形成。彗尾是彗星在靠近太阳时,冰物质升华并受太阳风推斥而形成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夜晚,抬头望天,可以看到很多的恒星、行星、月亮、星云、流星,甚至有时可以看到彗星。这说明(  )
A.宇宙是太空中的所有物质 B.宇宙是有层次和一定结构的
C.宇宙处于不断地运动发展之中 D.宇宙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解答】夜晚,抬头望天,可以看到很多的恒星、行星、月亮、星云、流星,甚至有时可以看到彗星,这些都在宇宙范围内的,这说明宇宙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答案】C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
【解答】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撞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解答】读图,天体M相对于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以上是导致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天体M有坚硬的地表、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是很大。
故答案为:C
13.我国第二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的两大亮点是“采陨石”和“探冰芯”。陨石也就是石质的陨星,它是   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而成的。目前我国已拥有近万块南极陨石,将成为世界第二陨石大国。充沛的陨石资源也将为中国探测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南极陨石多的主要原因有:暗黑的陨石与白色的冰雪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易于发现。另外,南极气候严寒干燥,陨石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风化消失。
【答案】流星体;不容易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
【解答】我国第二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的两大亮点是“采陨石”和“探冰芯”。陨石也就是石质的陨星,它是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而成的。目前我国已拥有近万块南极陨石,将成为世界第二陨石大国。充沛的陨石资源也将为中国探测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南极陨石多的主要原因有:暗黑的陨石与白色的冰雪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易于发现。另外,南极气候严寒干燥,陨石不容易风化消失。
故答案为:流星体;不容易
14.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   ,C   ,F   ,H   。
(2)在图中地球的轨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在   星和   星(填字母)之间。
(4)图中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5)图中体积和质量都很大的是   和   (填字母)。
【答案】(1)水星;地球;土星;海王星
(2)
(3)D;E
(4)太阳
(5)E;F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解答】(1)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对照图片,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水星,C地球,F土星,H海王星。
(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地球的轨道上地球的公转方向的图为: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在E火星和F木星之间。
(4)图中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5)图中体积和质量都很大的是E木星和F土星。
故答案为:(1)水星;地球;土星;海王星
(2)
(3)D;E(4)太阳(5) E;F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当哈雷彗星运行到图中A、B、C三点中的   点时,彗尾最长。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   的方向;这是因为彗尾是彗星的物质被太阳风剥离出来形成的。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   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   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
【答案】(1)
(2)A;背向太阳
(3)76
(4)4;土星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木星、哈雷彗星的知识点。
【解答】(1)木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因此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图为:
(2)彗星的冰物质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离太阳越近,太阳风的影响越大,彗尾就越长,A点离太阳越近,所以彗尾越长, 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背向太阳的方向 。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76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4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土星,土星和木星都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很大的行星。
故答案为:(1)
(2)A; 背向太阳(3)76(4)4;土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8.3太阳系小天体(第2课时)
一、基础题
1.太阳系的小天体主要有(  )
A.卫星、流星 B.小行星、流星
C.小行星、彗星、流星 D.彗星、小行星
2.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王选星”以表彰王选院士的巨大贡献。与“王选星”相似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  )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巨行星之间
3.下列关于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人哈雷最早发现彗星,哈雷彗星由此得名
B.彗星绕太阳旋转,自身不发光
C.中国古人把彗星尊称为“启明星”,把流星贬称为“扫帚星”
D.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11年
4.流星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夜晚常能看到。关于流星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星自己能发光发热,所以人能看见
B.流星体是银河系的天体,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运动
C.没有燃烧完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形成陨星
D.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所以陨星也叫陨石
5.“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与此现象相似的天文现象是(  )
A.日落现象 B.月落现象 C.彗星现象 D.流星现象
6.我国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著名天文学家是(  )
A.祖冲之 B.张衡 C.张钰哲 D.李时珍
7.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1986年,则下次出现的时间应在哪年前后(  )
A.2036年 B.2062年 C.2050年 D.2080年
8.“火星冲日”就是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且与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2010年1月30日晚上,“满月”和“火星冲日”这两个天文现象“牵手”一起上演,当晚在月亮旁边可清晰地看见红而亮的火星,而且整夜可见。在下列能反映这天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9.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  )
A.太阳黑子 B.恒星的光芒 C.流星现象 D.彗星的长尾
10.夜晚,抬头望天,可以看到很多的恒星、行星、月亮、星云、流星,甚至有时可以看到彗星。这说明(  )
A.宇宙是太空中的所有物质 B.宇宙是有层次和一定结构的
C.宇宙处于不断地运动发展之中 D.宇宙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11.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12.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我国第二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的两大亮点是“采陨石”和“探冰芯”。陨石也就是石质的陨星,它是   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而成的。目前我国已拥有近万块南极陨石,将成为世界第二陨石大国。充沛的陨石资源也将为中国探测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南极陨石多的主要原因有:暗黑的陨石与白色的冰雪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易于发现。另外,南极气候严寒干燥,陨石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风化消失。
14.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   ,C   ,F   ,H   。
(2)在图中地球的轨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在   星和   星(填字母)之间。
(4)图中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5)图中体积和质量都很大的是   和   (填字母)。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当哈雷彗星运行到图中A、B、C三点中的   点时,彗尾最长。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   的方向;这是因为彗尾是彗星的物质被太阳风剥离出来形成的。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   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   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小天体: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其它星际物质。
【解答】太阳系的小天体主要有小行星、彗星、流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王选星”该星的轨道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是一个偏心率为0.189的椭圆,它的轨道倾角为3.05度,轨道半长径为2.443个天文单位,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亿6千6百万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82年,绕日运行速度为每秒19.1公里。
【解答】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王选星”以表彰王选院士的巨大贡献。与“王选星”相似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颗彗星。启明星,是金星的古称,彗尾俗称扫帚星。
【解答】彗星自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其他光源例如太阳的光, 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星的主要特征。
【解答】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日落现象和月落现象是自然天体的运动现象,不与大气发生摩擦,彗星现象是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成气体,它不与大气发生摩擦。
【解答】流星现象是进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而形成的现象。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的过程,实际上是人造天体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光亮现象,这与流星现象相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解答】我国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著名天文学家是张钰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
【解答】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1986年, 由于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因此下次出现的时间为2062年前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火星冲日,就是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 这时,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就会出现太阳刚一落下,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的奇观。
【解答】因火星冲日时,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又因火星与太阳“此升彼落”,所以火星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 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解答】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太阳光球层中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与地球大气层无关。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我们能看见恒星的光芒,如果没有大气的话,我们白天也能看见恒星。流星现象是流星体受地球吸引,撞入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而形成。彗尾是彗星在靠近太阳时,冰物质升华并受太阳风推斥而形成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解答】夜晚,抬头望天,可以看到很多的恒星、行星、月亮、星云、流星,甚至有时可以看到彗星,这些都在宇宙范围内的,这说明宇宙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
【解答】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撞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解答】读图,天体M相对于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以上是导致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天体M有坚硬的地表、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是很大。
故答案为:C
13.【答案】流星体;不容易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
【解答】我国第二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的两大亮点是“采陨石”和“探冰芯”。陨石也就是石质的陨星,它是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而成的。目前我国已拥有近万块南极陨石,将成为世界第二陨石大国。充沛的陨石资源也将为中国探测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南极陨石多的主要原因有:暗黑的陨石与白色的冰雪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易于发现。另外,南极气候严寒干燥,陨石不容易风化消失。
故答案为:流星体;不容易
14.【答案】(1)水星;地球;土星;海王星
(2)
(3)D;E
(4)太阳
(5)E;F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解答】(1)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对照图片,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水星,C地球,F土星,H海王星。
(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地球的轨道上地球的公转方向的图为: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在E火星和F木星之间。
(4)图中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5)图中体积和质量都很大的是E木星和F土星。
故答案为:(1)水星;地球;土星;海王星
(2)
(3)D;E(4)太阳(5) E;F
15.【答案】(1)
(2)A;背向太阳
(3)76
(4)4;土星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木星、哈雷彗星的知识点。
【解答】(1)木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因此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图为:
(2)彗星的冰物质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离太阳越近,太阳风的影响越大,彗尾就越长,A点离太阳越近,所以彗尾越长, 哈雷彗星的彗尾朝向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朝着背向太阳的方向 。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76圈。
(4)木星轨道内还有4颗行星。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土星,土星和木星都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很大的行星。
故答案为:(1)
(2)A; 背向太阳(3)76(4)4;土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