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4 19:31:44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月相的成因之一是(  )
A.太阳、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B.太阳、地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C.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D.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因此月相的成因之一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此图为月相图。
【解答】对照月相图可知, 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日食和月食分别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
A.初一、望月 B.农历十五、朔月
C.农历初七、下弦月 D.农历二十一、上弦月
【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
【解答】在阳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拖着一条影子。月亮扫过地面,产生了日食。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17年12月3日晚,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近几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图中近地点月亮。下列有关“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A.那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
B.暗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C.“超级月亮”会引发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
D.“超级月亮”是由于那天月球体积变大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超级月亮是由于月亮沿着椭圆形的轨道绕着地球运转时,在满月时分最靠近地球。
【解答】A、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由图片可知,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A符合题意;
B、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B不符合题意;
C、“超级月亮”并不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C不符合题意;
D、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由于近,视觉效果变大,但月球体积没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写出下列传统节日的月相或相近的月相。
(1)除夕之夜   。
(2)元宵之夜   。
(3)七夕之夜   。
(4)中秋之夜   。
(5)重阳之夜   。
(6)端午之夜   。
【答案】(1)新月
(2)满月
(3)上弦月
(4)满月
(5)上弦月
(6)上弦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日期。
【解答】(1)除夕之夜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初一的月相为新月。
(2)元宵之夜为正月十五,而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3)七夕之夜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而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
(4)中秋之夜为满月。
(5)重阳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6)端午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故答案为:(1)新月(2)满月(3)上弦月(4)满月(5)上弦月(6)上弦月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   (农历初一)、   (农历初七、初八)、   (农历十五、十六)、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   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答案】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变化和月球的位相。
【解答】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
(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故答案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朔望月:新月称为   ,满月称为   。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   日。   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答案】朔;望;29.5;农历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解答】朔望月:新月称为朔,满月称为望。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29.5日。农历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故答案为:朔;望;29.5;农历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日食包括日全食、   、   。日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   在中间;日食由西(右)边开始,东(左)边结束。一般发生在   ;月食包括   、月偏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   在中间,月食由东(左)边开始,西(右)边结束。一般发生在农历   。
【答案】日偏食;日环食;月球;初一;月全食;地球;十五、十六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2)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
(3)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
【解答】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月球在中间;日食由西(右)边开始,东(左)边结束。一般发生在初一;月食包括月全食、月偏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地球在中间,月食由东(左)边开始,西(右)边结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故答案为:日偏食;日环食;月球;初一;月全食;地球;十五、十六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相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初七或初八;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解答】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结合图片可知A选项符合下弦月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如图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2019年正月初一拍摄的
C.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在同一直线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日食,月食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在同一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日食、月食的成因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解答】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此时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相为新月,时间为农历初一前后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 而正月初一的月相为新月,因此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成因,从“变化原因”方面切入。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即使月球不是一个球体,它本身不发光和绕地球运动,又能被太阳直接照射,还是可以看到月相的,①不正确;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 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动,因为观测者是地球上的人,所以地球也不能少,④不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19年6月19日(农历五月十七),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之间 B.2~3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月相的关系。
【解答】读图可知,今天是 2019年6月19日,同时是农历五月十七,月相刚过了满月,可推断出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5~6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如图,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答案】B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的现象,月球把太阳全部遮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间部分发生日环食。
【解答】一次完整的曰全食过程的顺序是: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曰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月球东边缘刚开始接触太阳边缘时就是初亏,随着月球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球遮住的面积逐渐增大 ,直到全部遮住,而后从月球的黒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变圆,因此此题中正确的是③④①②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如图是丰子恺所作的一幅漫画,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根据图中的月相判断,哪一幅是原作(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解答】“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是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而残月蛾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故图A符合峨眉月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   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   边天空。(填方位)
【答案】西;东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规律: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
【解答】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东边天空。
故答案为:西;东
16.(2017·嘉兴)1969年7月20 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   ,也没有生物。
【答案】(1)上弦月
(2)空气(或“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1)考查了月相变化,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2)根据月球没有空气没有水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农历六月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
(2)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风),没有流水,更没有生物活动,所以月球表面的痕迹会存在很久。
故答案为:(1)上弦月;(2)空气(或“大气”)。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18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五),这一天金华市昼   夜(选填“长于”或“短于”),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   (填字母)。
A.下弦月 B.新月 C.上弦月 D.满月
【答案】长于;D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5月29日处于春分(3月21日)到夏至(6月22日)之间,而春分的时候是昼夜等长的,过了春分以后白昼会越来越长的,所以5月29日这天是白昼长于夜晚;农历四月十五是满月;
故答案为:长于;D
1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20年东京奥运会原计划7月24日(农历六月初四)举行开幕式,开幕式那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之间(填序号),开幕式那日起3天后月相是   。
【答案】①;上弦月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2)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解答】2020年东京奥运会原计划7月24(农历六月初四)举行开幕式,开幕式那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①之间,因为乙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为夏至日(6月22日),而7月24日在6月22日之后,开幕式那日起3天后月相是上弦月,因为上弦月发生在每月农历初七。
故答案为:①;上弦月
1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上移过的现象。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金星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
(2)“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   (选填“日食”或“月食”)相似。
(3)“金星凌日”时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的现象?请简单说说理由。
【答案】(1)丁
(2)日食
(3)不会,金星离我们较远,在地球上看,太阳比金星大得多,金星挡不住整个太阳。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日食的发生原理: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亮背后会形成长长的影子。“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因为金星距地球较远,月球或地球不会处于金星的影子内。
【解答】(1)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曰现象、曰食的发生原理,所以在丁位置。
(2)“金星凌曰“现象发生的原理与曰食相似。
(3)因为金星距地球较远,月球或地球不会处于金星的影子内,不会出现类似于曰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故答案为:(1)丁(2)曰食(3)不会,金星离我们较远,在地球上看,太阳比金星大得多,金星挡不住整个太阳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月相的成因之一是(  )
A.太阳、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B.太阳、地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C.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D.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日食和月食分别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
A.初一、望月 B.农历十五、朔月
C.农历初七、下弦月 D.农历二十一、上弦月
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17年12月3日晚,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近几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图中近地点月亮。下列有关“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A.那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
B.暗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C.“超级月亮”会引发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
D.“超级月亮”是由于那天月球体积变大
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写出下列传统节日的月相或相近的月相。
(1)除夕之夜   。
(2)元宵之夜   。
(3)七夕之夜   。
(4)中秋之夜   。
(5)重阳之夜   。
(6)端午之夜   。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   (农历初一)、   (农历初七、初八)、   (农历十五、十六)、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   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朔望月:新月称为   ,满月称为   。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   日。   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日食包括日全食、   、   。日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   在中间;日食由西(右)边开始,东(左)边结束。一般发生在   ;月食包括   、月偏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   在中间,月食由东(左)边开始,西(右)边结束。一般发生在农历   。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相应该是(  )
A. B.
C. D.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如图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2019年正月初一拍摄的
C.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19年6月19日(农历五月十七),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之间 B.2~3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如图,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如图是丰子恺所作的一幅漫画,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根据图中的月相判断,哪一幅是原作(  )
A. B.
C. D.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   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   边天空。(填方位)
16.(2017·嘉兴)1969年7月20 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   ,也没有生物。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18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五),这一天金华市昼   夜(选填“长于”或“短于”),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   (填字母)。
A.下弦月 B.新月 C.上弦月 D.满月
1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2020年东京奥运会原计划7月24日(农历六月初四)举行开幕式,开幕式那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之间(填序号),开幕式那日起3天后月相是   。
1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7.3 月相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 )“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上移过的现象。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金星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
(2)“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   (选填“日食”或“月食”)相似。
(3)“金星凌日”时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的现象?请简单说说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因此月相的成因之一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此图为月相图。
【解答】对照月相图可知, 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
【解答】在阳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拖着一条影子。月亮扫过地面,产生了日食。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超级月亮是由于月亮沿着椭圆形的轨道绕着地球运转时,在满月时分最靠近地球。
【解答】A、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由图片可知,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A符合题意;
B、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B不符合题意;
C、“超级月亮”并不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C不符合题意;
D、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由于近,视觉效果变大,但月球体积没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1)新月
(2)满月
(3)上弦月
(4)满月
(5)上弦月
(6)上弦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日期。
【解答】(1)除夕之夜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初一的月相为新月。
(2)元宵之夜为正月十五,而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3)七夕之夜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而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
(4)中秋之夜为满月。
(5)重阳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6)端午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故答案为:(1)新月(2)满月(3)上弦月(4)满月(5)上弦月(6)上弦月
6.【答案】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变化和月球的位相。
【解答】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
(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故答案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7.【答案】朔;望;29.5;农历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解答】朔望月:新月称为朔,满月称为望。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29.5日。农历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故答案为:朔;望;29.5;农历
8.【答案】日偏食;日环食;月球;初一;月全食;地球;十五、十六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2)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
(3)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
【解答】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月球在中间;日食由西(右)边开始,东(左)边结束。一般发生在初一;月食包括月全食、月偏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三者呈一条直线,且地球在中间,月食由东(左)边开始,西(右)边结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故答案为:日偏食;日环食;月球;初一;月全食;地球;十五、十六
9.【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初七或初八;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解答】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结合图片可知A选项符合下弦月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在同一直线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日食,月食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在同一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日食、月食的成因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解答】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此时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相为新月,时间为农历初一前后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 而正月初一的月相为新月,因此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成因,从“变化原因”方面切入。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即使月球不是一个球体,它本身不发光和绕地球运动,又能被太阳直接照射,还是可以看到月相的,①不正确;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 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动,因为观测者是地球上的人,所以地球也不能少,④不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月相的关系。
【解答】读图可知,今天是 2019年6月19日,同时是农历五月十七,月相刚过了满月,可推断出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5~6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的现象,月球把太阳全部遮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间部分发生日环食。
【解答】一次完整的曰全食过程的顺序是: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曰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月球东边缘刚开始接触太阳边缘时就是初亏,随着月球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球遮住的面积逐渐增大 ,直到全部遮住,而后从月球的黒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变圆,因此此题中正确的是③④①②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解答】“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是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而残月蛾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故图A符合峨眉月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西;东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规律: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
【解答】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东边天空。
故答案为:西;东
16.【答案】(1)上弦月
(2)空气(或“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1)考查了月相变化,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2)根据月球没有空气没有水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农历六月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
(2)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风),没有流水,更没有生物活动,所以月球表面的痕迹会存在很久。
故答案为:(1)上弦月;(2)空气(或“大气”)。
17.【答案】长于;D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5月29日处于春分(3月21日)到夏至(6月22日)之间,而春分的时候是昼夜等长的,过了春分以后白昼会越来越长的,所以5月29日这天是白昼长于夜晚;农历四月十五是满月;
故答案为:长于;D
18.【答案】①;上弦月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2)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解答】2020年东京奥运会原计划7月24(农历六月初四)举行开幕式,开幕式那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①之间,因为乙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为夏至日(6月22日),而7月24日在6月22日之后,开幕式那日起3天后月相是上弦月,因为上弦月发生在每月农历初七。
故答案为:①;上弦月
19.【答案】(1)丁
(2)日食
(3)不会,金星离我们较远,在地球上看,太阳比金星大得多,金星挡不住整个太阳。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日食的发生原理: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亮背后会形成长长的影子。“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因为金星距地球较远,月球或地球不会处于金星的影子内。
【解答】(1)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曰现象、曰食的发生原理,所以在丁位置。
(2)“金星凌曰“现象发生的原理与曰食相似。
(3)因为金星距地球较远,月球或地球不会处于金星的影子内,不会出现类似于曰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故答案为:(1)丁(2)曰食(3)不会,金星离我们较远,在地球上看,太阳比金星大得多,金星挡不住整个太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