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3.1 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的感应性
1.下列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
B.凤凰木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
2.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下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
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
C.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
3.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在10℃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提前破土而出,提高了笋的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润。回答下列问题:
(1)“春笋冬卖”现象,主要是竹笋受到下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现的 ( )
A.气压 B.温度 C.水分 D.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
A.向热性 B.向水性
C.向化性 D.向光性
4.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能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5.(2017·丽水)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
③观察并记录幼根的生长状况。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
(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
二、植物激素作用
6.对一些难以生根的林木枝条,在扦插时用 处理,可促进其生根.
A.高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B.适当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C.含磷的化肥 D.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
7.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8.某同学探究植物的向光性时,通过改变放置在胚芽鞘切面一侧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测定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格数据能说明( )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角度(°) 0 2.85 5.76 9.24 13.01 13.02 9.72 5.13
A.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只与生长素有关,与其它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促进了一侧细胞的纵向伸长
9.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小应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甲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
③观察并记录每颗玉米粒根和芽的生长方向。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
(1)本实验验证了植物的哪种感应性现象? 。这种感应性现象是对外界的什么刺激作出的反应 。
(2)培养皿放在暗处的目的是 。
(3)请设计一个在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实验,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不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盆栽植物长成如图乙所示形状。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 。
10.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将胚芽的尖端切下放在琼脂甲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尖端,从琼脂甲上取下一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一侧,结果出现的现象是 .
(2)乙是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将其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一侧,结果出现的现象是 。
(3)这一实验是荷兰科学家 最先进行的。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能否省略琼脂乙的实验 ,理由是 。
三、植物生长素及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11.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9-J-2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12.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13.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l.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 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 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 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14.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注: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1)图a和b说明什么?
(2)图c和d说明什么?
(3)图e和f说明什么?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15.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9-J-5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画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解答】A、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是受温度的制约, 是感性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凤凰木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是感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是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属于向性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气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细胞吸收膨胀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气孔张开,当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闭合。
【解答】A、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多,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所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片张开,晚上叶片闭合,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多,所以该植物白天叶片张开,从16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多,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B错误,符合题意;
C、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一种让叶片安眠,一种让叶片兴奋,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1)B
(2)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1.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 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 的向性运动。如向光,向水,向热,向化,向地,负向地。
2.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 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如向触性。
【解答】1.本题材料中的植物的生长温度在冬季自然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通过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得以达到温度10℃左右。可见这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B。
2.对于温度的感应性那就是向热性了。故选A。
故答案为:1.B;2.A。
4.【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有无和是否照光,通过比较②和③可以得知胚芽鞘向光性是由于具有尖端的缘故;通过比较②和④可以得知感光部位在尖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由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A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④组实验都有胚芽鞘,但都没有弯向光源,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不能完全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还取决于尖端是否能感受到单侧光照,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1)根的向地性
(2)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幼苗期根的生长方向与播种时种子胚根朝向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玉米的根总是朝向下方生长,此现象可能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有关,也可能无关。
【解答】(1)实验前,可假设玉米的幼根总是朝向下方生长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无关;为的是验证根的向地性;
(2)对照组应选用自然向下不做处理的种子,因此符合题意的是A种子;
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2)A。
6.【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解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如果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生根。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适当浓度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下端,可以促进枝条生根。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素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是植物顶端的芽会向下输送营养,并且使它积累在侧芽的部分,由于侧芽比顶芽的敏感度要强,所以就会压制侧芽进行生长。它的表现就是顶芽会优先于侧芽进行生长,从而导致侧芽生长受到压制。
【解答】A、对比甲丙两组可知,摘除顶芽后,侧芽生长加快,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甲侧芽生长快是由于摘除了顶芽,解除了顶端优势,使得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其生长,B正确,符合题意;
C、对比乙丙两组可知,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有关,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甲、乙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为实验组,丙不做处理,为对照组,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达到最适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到达一定浓度,则抑制生长了。
【解答】A、由表格可知,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25mg/g时,胚芽鞘弯曲角度为最大(13.02),因此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A正确,符合题意;
B、该实验只是用生长素作实验,没有涉及其它激素,故不能说明胚芽鞘弯曲的程度只与生长素有关,与其它激素无关,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比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胚芽鞘弯曲角度要小,说明生长素促进作用减弱,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变慢,并不是抑制生长;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同,一侧生长快而另一侧生长慢所致,而不是生长素促进了一侧细胞的纵向伸长;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1)根的向地性;地球引力
(2)控制变量
(3)将栽有正常生长的植株的花盆横(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本实验要探究的是根的向地性,A玉米粒胚根向下放置,与其他三粒种子放在同等条件下培养,观察根的生长状况,可见A组是对照组,B、C、D组是实验组。
【解答】(1)本实验中的4粒种子,分别指向4个不同方向,并且用透明胶带固定 ,观察放置不同方向的种子的根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为了验证根的向地性。这种感应性现象是对地球引力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2)光对植物也有感应性,为了保证变量唯一,控制变量,培养皿应放在暗处。
(3)要想使幼嫩植株生长如图所示形态,可以将栽有正常植树的花盆横放,或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即可。
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地球引力 (2)控制变量 (3) 将栽有正常生长的植株的花盆横(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
10.【答案】(1)胚芽向左弯曲生长
(2)胚芽既不弯曲也不生长
(3)温特;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胚芽生长的物质
(4)不能;进行对照实验,结论才准确。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植物激素的知识,其中生长激素是考察次数最多的。植物激素是指一些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 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 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是重要 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 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 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本题就是基于这一知识设计的。
【解答】1.首先要肯定琼脂甲含有生长激素,琼脂乙没有含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第二要确定的是失去了尖端的胚芽是不会生长的。
那么把琼脂甲放在了失去了尖端的胚芽右侧,则右侧快速生长,所以最后向左弯曲生长。
2.琼脂乙不含生长激素,所以放在失去了尖端的胚芽右侧后,胚芽是不能生长的,当然也不会弯曲。
3.这一实验是温特最早开始做的,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可见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胚芽生长的物质。
4.控制变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所以不能省略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胚芽向左弯曲生长;2.胚芽既不弯曲也不生长 ;3.温特 ,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胚芽生长的物质;4.不能,进行对照实验,结论才准确。
11.【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对照实验方法的理解,对照实验、要保持实验的单一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解答】A、该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从这个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所以A符合题意。
B、如果研究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还需设置对照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方分别用锡箔罩住,所以B不符合题意。
C、本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光照,无法得出生长素分布状况以及生长素的功能的结论,所以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要求是遵循对照原则和保持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②与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④以①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根向地性和茎具有背地性;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②③④是实验组。
【解答】A、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②与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A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③中的青菜叶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无法合成叶绿素,所以表现黄色,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④以①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C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实验目的室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1)不均匀
(2)顶芽
(3)子叶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顶芽。
【解答】(1)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①盆青菜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
(2)由①③②④组实验可得出去掉顶芽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尖端,不会引起向光弯曲,得出结论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子叶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去掉子叶后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实验表明出现弯曲,当再去掉顶芽后青菜苗不会出现弯曲。
故答案为:(1)不均匀;
(2)顶芽;
(3)子叶。
14.【答案】(1)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二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
【解答】(1)a和b两实验可以看出,不论有无光,IAA的含量是不变的,说明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也没有影响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c和d两实验可以看出,胚芽鞘被薄玻璃片分割成两半,说明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e和f两实验可以看出,e完全被玻璃片切开,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使两侧浓度相同;f尖端没有切开,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横向运输,背光侧浓度高,向光侧浓度低,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故答案为:(1) 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 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 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15.【答案】(1)建立假设
(2)对照
(3)小于
(4)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此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和识图作答能力;二是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以及植物的向光性。
【解答】(1)由材料一可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由材料二可知: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所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温特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
(2)图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光照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变量是光照,B组是对照组。
(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当横线左侧间隔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芽向右弯曲程度增大(B曲线的前半段),当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弯曲程度逐渐变小(B曲线的的上面那半段),D曲线不对,因为弯曲程度不可能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一直增大,A、C也不对,不可能向左弯曲。
故答案为:(1)建立假设 (2)对照 (3)小于 (4)B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3.1 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的感应性
1.下列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
B.凤凰木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解答】A、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是受温度的制约, 是感性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凤凰木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是感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是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属于向性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下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
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
C.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气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细胞吸收膨胀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气孔张开,当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闭合。
【解答】A、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多,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所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片张开,晚上叶片闭合,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多,所以该植物白天叶片张开,从16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多,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B错误,符合题意;
C、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一种让叶片安眠,一种让叶片兴奋,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在10℃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提前破土而出,提高了笋的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润。回答下列问题:
(1)“春笋冬卖”现象,主要是竹笋受到下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现的 ( )
A.气压 B.温度 C.水分 D.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
A.向热性 B.向水性
C.向化性 D.向光性
【答案】(1)B
(2)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1.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 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 的向性运动。如向光,向水,向热,向化,向地,负向地。
2.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 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如向触性。
【解答】1.本题材料中的植物的生长温度在冬季自然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通过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得以达到温度10℃左右。可见这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B。
2.对于温度的感应性那就是向热性了。故选A。
故答案为:1.B;2.A。
4.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能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有无和是否照光,通过比较②和③可以得知胚芽鞘向光性是由于具有尖端的缘故;通过比较②和④可以得知感光部位在尖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由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A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④组实验都有胚芽鞘,但都没有弯向光源,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不能完全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还取决于尖端是否能感受到单侧光照,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17·丽水)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
③观察并记录幼根的生长状况。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
(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
【答案】(1)根的向地性
(2)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幼苗期根的生长方向与播种时种子胚根朝向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玉米的根总是朝向下方生长,此现象可能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有关,也可能无关。
【解答】(1)实验前,可假设玉米的幼根总是朝向下方生长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无关;为的是验证根的向地性;
(2)对照组应选用自然向下不做处理的种子,因此符合题意的是A种子;
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2)A。
二、植物激素作用
6.对一些难以生根的林木枝条,在扦插时用 处理,可促进其生根.
A.高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B.适当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C.含磷的化肥 D.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解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如果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生根。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适当浓度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下端,可以促进枝条生根。
故答案为:B
7.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素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是植物顶端的芽会向下输送营养,并且使它积累在侧芽的部分,由于侧芽比顶芽的敏感度要强,所以就会压制侧芽进行生长。它的表现就是顶芽会优先于侧芽进行生长,从而导致侧芽生长受到压制。
【解答】A、对比甲丙两组可知,摘除顶芽后,侧芽生长加快,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甲侧芽生长快是由于摘除了顶芽,解除了顶端优势,使得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其生长,B正确,符合题意;
C、对比乙丙两组可知,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有关,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甲、乙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为实验组,丙不做处理,为对照组,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某同学探究植物的向光性时,通过改变放置在胚芽鞘切面一侧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测定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格数据能说明( )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角度(°) 0 2.85 5.76 9.24 13.01 13.02 9.72 5.13
A.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只与生长素有关,与其它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促进了一侧细胞的纵向伸长
【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达到最适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到达一定浓度,则抑制生长了。
【解答】A、由表格可知,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25mg/g时,胚芽鞘弯曲角度为最大(13.02),因此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A正确,符合题意;
B、该实验只是用生长素作实验,没有涉及其它激素,故不能说明胚芽鞘弯曲的程度只与生长素有关,与其它激素无关,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比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胚芽鞘弯曲角度要小,说明生长素促进作用减弱,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变慢,并不是抑制生长;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同,一侧生长快而另一侧生长慢所致,而不是生长素促进了一侧细胞的纵向伸长;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小应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甲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
③观察并记录每颗玉米粒根和芽的生长方向。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
(1)本实验验证了植物的哪种感应性现象? 。这种感应性现象是对外界的什么刺激作出的反应 。
(2)培养皿放在暗处的目的是 。
(3)请设计一个在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实验,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不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盆栽植物长成如图乙所示形状。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 。
【答案】(1)根的向地性;地球引力
(2)控制变量
(3)将栽有正常生长的植株的花盆横(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本实验要探究的是根的向地性,A玉米粒胚根向下放置,与其他三粒种子放在同等条件下培养,观察根的生长状况,可见A组是对照组,B、C、D组是实验组。
【解答】(1)本实验中的4粒种子,分别指向4个不同方向,并且用透明胶带固定 ,观察放置不同方向的种子的根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为了验证根的向地性。这种感应性现象是对地球引力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2)光对植物也有感应性,为了保证变量唯一,控制变量,培养皿应放在暗处。
(3)要想使幼嫩植株生长如图所示形态,可以将栽有正常植树的花盆横放,或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即可。
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地球引力 (2)控制变量 (3) 将栽有正常生长的植株的花盆横(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
10.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将胚芽的尖端切下放在琼脂甲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尖端,从琼脂甲上取下一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一侧,结果出现的现象是 .
(2)乙是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将其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一侧,结果出现的现象是 。
(3)这一实验是荷兰科学家 最先进行的。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能否省略琼脂乙的实验 ,理由是 。
【答案】(1)胚芽向左弯曲生长
(2)胚芽既不弯曲也不生长
(3)温特;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胚芽生长的物质
(4)不能;进行对照实验,结论才准确。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植物激素的知识,其中生长激素是考察次数最多的。植物激素是指一些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 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 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是重要 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 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 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本题就是基于这一知识设计的。
【解答】1.首先要肯定琼脂甲含有生长激素,琼脂乙没有含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第二要确定的是失去了尖端的胚芽是不会生长的。
那么把琼脂甲放在了失去了尖端的胚芽右侧,则右侧快速生长,所以最后向左弯曲生长。
2.琼脂乙不含生长激素,所以放在失去了尖端的胚芽右侧后,胚芽是不能生长的,当然也不会弯曲。
3.这一实验是温特最早开始做的,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可见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胚芽生长的物质。
4.控制变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所以不能省略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胚芽向左弯曲生长;2.胚芽既不弯曲也不生长 ;3.温特 ,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胚芽生长的物质;4.不能,进行对照实验,结论才准确。
三、植物生长素及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11.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9-J-2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对照实验方法的理解,对照实验、要保持实验的单一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解答】A、该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从这个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所以A符合题意。
B、如果研究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还需设置对照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方分别用锡箔罩住,所以B不符合题意。
C、本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光照,无法得出生长素分布状况以及生长素的功能的结论,所以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要求是遵循对照原则和保持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②与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④以①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根向地性和茎具有背地性;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②③④是实验组。
【解答】A、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②与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A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③中的青菜叶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无法合成叶绿素,所以表现黄色,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④以①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C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实验目的室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l.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 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 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 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答案】(1)不均匀
(2)顶芽
(3)子叶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顶芽。
【解答】(1)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①盆青菜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
(2)由①③②④组实验可得出去掉顶芽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尖端,不会引起向光弯曲,得出结论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子叶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去掉子叶后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实验表明出现弯曲,当再去掉顶芽后青菜苗不会出现弯曲。
故答案为:(1)不均匀;
(2)顶芽;
(3)子叶。
14.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注: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1)图a和b说明什么?
(2)图c和d说明什么?
(3)图e和f说明什么?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二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
【解答】(1)a和b两实验可以看出,不论有无光,IAA的含量是不变的,说明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也没有影响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c和d两实验可以看出,胚芽鞘被薄玻璃片分割成两半,说明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e和f两实验可以看出,e完全被玻璃片切开,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使两侧浓度相同;f尖端没有切开,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横向运输,背光侧浓度高,向光侧浓度低,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故答案为:(1) 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 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 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15.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9-J-5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画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
【答案】(1)建立假设
(2)对照
(3)小于
(4)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此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和识图作答能力;二是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以及植物的向光性。
【解答】(1)由材料一可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由材料二可知: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所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温特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
(2)图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光照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变量是光照,B组是对照组。
(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当横线左侧间隔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芽向右弯曲程度增大(B曲线的前半段),当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弯曲程度逐渐变小(B曲线的的上面那半段),D曲线不对,因为弯曲程度不可能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一直增大,A、C也不对,不可能向左弯曲。
故答案为:(1)建立假设 (2)对照 (3)小于 (4)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