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公转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公转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6 16:13:0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公转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年 B.半年 C.一天 D.24小时
2.南半球的夏季是(  )
A.12、1、2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6、7、8三个月 D.9、10、11三个月
3.(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4.下列节日中,宁波地区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六一儿童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 D.正月十五元宵节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
A.春分到秋分 B.秋分到次年春分
C.冬至到次年夏至 D.夏至到冬至
6.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8.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9.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10.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二、填空题
11.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   ;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   (季节)。
12.(2020七上·江北期末)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请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上A、B、C、D四个位置时地球正处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填空:
(1)当日地球位置接近   (填序号)。
(2)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   (填字母)。
13.(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15.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   。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   。
16.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   度,它是北温带和   带的分界线(温度带不能填字母)。
(2)从五带看,A带有阳光   现象,气候终年火炎热,B、C两带有   现象;D、E两点有   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三、解答题
17.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18.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四、实验探究题
19.如图,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   位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解答】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365天;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下面是南北北球的四季划分:每年的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每年的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每年的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每年的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时影子越短,高度越小时影子越长。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所在位置与直射点纬度相差越大时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解答】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宁波位于北半球,昼长最短为冬至日,12月22日,故越接近冬至日,昼长越短,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
【解答】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当3月21日左右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春分日.从今天起,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当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即夏至日.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光的直射点转向南运动,当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又回到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秋分日。此后,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南运动,当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即冬至日,所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都是昼比夜长,而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昼比夜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的时间有两天:春分日和秋分日,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向南移动。
【解答】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1)C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北半球昼变长即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从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C符合题意。
(2) 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宁波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C(2)C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8.【答案】(1)B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从地球公转产生的昼长夜短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至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故答案为:(1)B(2)A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
【解答】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是极圈,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相反;冬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变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同一时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春天是3~5月份,而南半球是9~11月份;北半球夏天是6~8月份,而南半球是12~2月份。”;
【解答】由于南北半球太阳直射时间不同,所以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冬季即6、7、8;
故答案为:相反;冬季。
12.【答案】(1)③
(2)昼短夜长
(3)A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这天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所以当日地球位置接近③。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3)AC位置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是全球昼夜平分日。
故答案为:(1)③(2)昼短夜长(3)AC
13.【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4月8日~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
(2)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宁波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解答】(1)地球运行到A处时节气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地球运行到B处时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年会举行时间是4月8~11日,所以位于A~B段,A选项正确。
故选A
(2)①宁波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应该是昼长夜短,错误;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正确;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逐渐往北移说明正确;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出现极夜,范围逐渐增大,错误。
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14.【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回归运动。
【解答】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15.【答案】短;长;南;北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答】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北。
故答案为:短;长;南;北
16.【答案】(1)23.5;热
(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2)太阳直射点一直处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所以A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而温带则有四季变化;DE处于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1)23.5;热;(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17.【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18.【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19.【答案】(1)公转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太阳转称为地球公转(2)夏至日为6月22日,春分日为3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该实验用光代表太阳,模拟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B位置,因为6月22日为夏至日,而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1)公转(2)B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公转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年 B.半年 C.一天 D.24小时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解答】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365天;
故答案为:A
2.南半球的夏季是(  )
A.12、1、2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6、7、8三个月 D.9、10、11三个月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下面是南北北球的四季划分:每年的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每年的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每年的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每年的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故答案为:A。
3.(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答案】B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时影子越短,高度越小时影子越长。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所在位置与直射点纬度相差越大时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解答】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故选B
4.下列节日中,宁波地区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六一儿童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 D.正月十五元宵节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宁波位于北半球,昼长最短为冬至日,12月22日,故越接近冬至日,昼长越短,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
【解答】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当3月21日左右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春分日.从今天起,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当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即夏至日.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光的直射点转向南运动,当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又回到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秋分日。此后,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南运动,当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即冬至日,所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都是昼比夜长,而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昼比夜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
A.春分到秋分 B.秋分到次年春分
C.冬至到次年夏至 D.夏至到冬至
【答案】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的时间有两天:春分日和秋分日,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向南移动。
【解答】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C符合题意。
故选:C
6.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北半球昼变长即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从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C符合题意。
(2) 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宁波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C(2)C
7.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8.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答案】(1)B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从地球公转产生的昼长夜短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至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故答案为:(1)B(2)A
9.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
【解答】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是极圈,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   ;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   (季节)。
【答案】相反;冬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变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同一时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春天是3~5月份,而南半球是9~11月份;北半球夏天是6~8月份,而南半球是12~2月份。”;
【解答】由于南北半球太阳直射时间不同,所以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冬季即6、7、8;
故答案为:相反;冬季。
12.(2020七上·江北期末)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请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上A、B、C、D四个位置时地球正处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填空:
(1)当日地球位置接近   (填序号)。
(2)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   (填字母)。
【答案】(1)③
(2)昼短夜长
(3)A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这天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所以当日地球位置接近③。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3)AC位置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是全球昼夜平分日。
故答案为:(1)③(2)昼短夜长(3)AC
13.(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4月8日~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
(2)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宁波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解答】(1)地球运行到A处时节气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地球运行到B处时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年会举行时间是4月8~11日,所以位于A~B段,A选项正确。
故选A
(2)①宁波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应该是昼长夜短,错误;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正确;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逐渐往北移说明正确;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出现极夜,范围逐渐增大,错误。
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14.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回归运动。
【解答】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15.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   。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   。
【答案】短;长;南;北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答】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北。
故答案为:短;长;南;北
16.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   度,它是北温带和   带的分界线(温度带不能填字母)。
(2)从五带看,A带有阳光   现象,气候终年火炎热,B、C两带有   现象;D、E两点有   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答案】(1)23.5;热
(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2)太阳直射点一直处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所以A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而温带则有四季变化;DE处于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1)23.5;热;(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三、解答题
17.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18.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四、实验探究题
19.如图,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   位置。
【答案】(1)公转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太阳转称为地球公转(2)夏至日为6月22日,春分日为3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解答】(1)该实验用光代表太阳,模拟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运动。
(2)2019年的端午节在6月7日,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图乙中的B位置,因为6月22日为夏至日,而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1)公转(2)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