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八上·乐清期中)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是( )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脊髓是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除此之外脊髓还有传导的作用。
【解答】A、脊髓位于脊柱中,内脏B超检查一般检查的是胸腔和腹腔。
B、心电图检查的是心脏功能,B错误。
C、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它的神经中枢就是脊髓。如果膝跳反射不能完成,则有可能是脊髓受损。
D、血液常规不能反映脊髓是否受损。
故答案为:C
2.一患者经医院尿检,发现尿液中含葡萄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胰脏分泌的胰岛素过多 B.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C.血液中血糖的浓度高于正常值 D.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中
【答案】A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解答】A、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如果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其尿液中不可能含有葡萄糖;故A错误;
B、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血糖过高,尿液中能检测到葡萄糖;故B正确;
C、血液中血糖的浓度高于正常值,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无法完全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所以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故C正确;
D、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就是因为有葡萄糖从血液进入尿液中;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做青蛙的膝跳反射实验时,实验前要破坏青蛙的大脑,实验时大脑破坏的青蛙能顺利完成反射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椎臼部
B.膝跳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肌肉
D.膝跳反射是不需大脑皮层参与的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需要整个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的参与,否则反射活动不能实现。
【解答】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A错误;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故B错误;
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股四头肌;故C错误;
D、由实验可知,大脑被破坏,膝跳反射依然能够完成,说明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选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4只雄性小狗,甲小狗不做处理,乙、丙、丁三只小狗分别作不同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3种激素的含量如表:(单位:mg/100mL)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上述四只狗中,行为呆笨、身体发育停止的是( )
甲 乙 丙 丁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3
生长激素 6 5.8 0.1 5.5
A.乙狗 B.丙狗
C.丁狗 D.乙、丙、丁三只狗
【答案】A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 行为呆笨、身体发育停止,是呆小症的症状,呆小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即乙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体的血量是恒定的,与是否运动无关;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脑的血流相对速度在休息和运动时,都不发生改变,所以其血流量也是不变的;故B准确;
C、运动时,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大幅度减少,会导致消化的营养物质无法吸收和运输,会影响消化;故C正确;
D、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流量急剧增大,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产热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在增大,有助于散热,维持体温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二、实验探究题
6.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
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方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几天后A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测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重复实验5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 (选填数字)。
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⑤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植物生长需要光
(2)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 (选填“D”、“E”或“F”).
(3)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 。
A.直立生长 B.不生长
C.弯向左侧生长 D.弯向右侧生长.
【答案】(1)①③⑥
(2)植物感光的部位;D
(3)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 ① 甲实验中没有单侧光照射,所以无法得出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结论;
②④ B去除胚芽鞘尖端后,没有生长,而C加了生长素后有生长,可以得出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且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结论;
③BC对照可知,琼脂块是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素,不能独出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的结论;
⑤由C幼苗弯曲的位置可知,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该实验中没有设置没有光照的对照组,所以无法植物生长需要光的结论;
(2)由实验乙可知,DEF都是接受单侧光照射,D不做处理,是对照组,而E的遮挡尖端,F是遮挡尖端下面的部分,所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植物感光的部位;
(3)丙实验中,去除了尖端,缺乏感光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但通过琼脂块来提供生长素,所以植物是直立生长;
故答案为:(1)①③⑥;(2)植物的感光部位;D;(3)A。
7.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 (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答案】(1)胚芽鞘尖端
(2)向左弯曲
(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4)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达尔文实验中,一个保留胚芽,一个切除胚芽,变量是胚芽。
2、拜尔的实验是切下尖鞘,分别嫁接到两边,观察生长方向。
3、温特实验是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解答】(1)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所以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
(2)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千黑暗条件下,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所以是向左弯曲。
(3)温特实验的变量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他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4)本实验缺少对照组,变量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再设置一组: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
故答案为:(1)胚芽鞘尖端 (2)向左弯曲
(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4)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
8.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
(3)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6)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
【答案】(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甲鼠
(3)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的干扰或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5)C
(6)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解答】(1)由题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对问题的假设可以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或者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均可;
(2)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口服胰岛素,所以不是通过口服胰岛素的一组即为对照组,即甲组;
(3)健康小鼠的自身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为了实验结论更准确,要防止其干扰;
(4)乙组中检测到葡萄糖,说明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而甲组没有检测到葡萄糖,可知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要尊重实验结果,如实记录,重新假设重新实验,不可修改实验数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或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2)甲鼠;(3)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的干扰或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5)C。
三、解答题
9.如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min,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发生什么变化: 。
(2)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 。
(3)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
【答案】(1)增大
(2)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
(3)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AB段血液的流量在增大;
(2)AB段血流量增大,则血管呈舒张状态,口径增大,从而实现血流量增大,人体对外散热增加,体表温度升高;
(3)AB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人体散热增加,除了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以外,汗腺分泌增加,大量出汗,从而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1)增大;(2)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3)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10.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②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30℃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③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量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绘制图象,如图所示;
日龄 1 2 3 4 5 6
体温(℃) 35.9 34.0 31.7 37.3 35.4 38.5
日龄 7 8 9 10 11 12
体温(℃) 36.4 37.0 38.7 38.7 38.7 38.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 。
(2)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
(3)分析图象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2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3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答案】(1)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
(2)不可靠;另测一只雏鸡的体温,无法排除偶然性
(3)在高温环境中,黄腹角稚同化的能量用于产生热能,维持体温,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实验步骤可知,第二步开始把两组幼鸟放在不同环境中饲养,因此第一步是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
(2)由步骤三可知,每天只测定其中一只幼鸟的体温,存在偶然性,数据和结论都不可靠;
(3)鸟类是恒温动物,在20℃环境中,其产热量要大于30℃环境中的幼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故答案为:(1)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2) 不可靠;另测一只雏鸡的体温,无法排除偶然性;(3) 在高温环境中,黄腹角稚同化的能量用于产生热能,维持体温,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八上·乐清期中)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是( )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2.一患者经医院尿检,发现尿液中含葡萄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胰脏分泌的胰岛素过多 B.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C.血液中血糖的浓度高于正常值 D.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中
3.做青蛙的膝跳反射实验时,实验前要破坏青蛙的大脑,实验时大脑破坏的青蛙能顺利完成反射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椎臼部
B.膝跳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肌肉
D.膝跳反射是不需大脑皮层参与的
4.选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4只雄性小狗,甲小狗不做处理,乙、丙、丁三只小狗分别作不同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3种激素的含量如表:(单位:mg/100mL)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上述四只狗中,行为呆笨、身体发育停止的是( )
甲 乙 丙 丁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3
生长激素 6 5.8 0.1 5.5
A.乙狗 B.丙狗
C.丁狗 D.乙、丙、丁三只狗
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二、实验探究题
6.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
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方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几天后A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测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重复实验5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 (选填数字)。
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⑤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植物生长需要光
(2)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 (选填“D”、“E”或“F”).
(3)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 。
A.直立生长 B.不生长
C.弯向左侧生长 D.弯向右侧生长.
7.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 (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8.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
(3)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6)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
三、解答题
9.如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min,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发生什么变化: 。
(2)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 。
(3)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
10.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②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30℃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③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量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绘制图象,如图所示;
日龄 1 2 3 4 5 6
体温(℃) 35.9 34.0 31.7 37.3 35.4 38.5
日龄 7 8 9 10 11 12
体温(℃) 36.4 37.0 38.7 38.7 38.7 38.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 。
(2)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
(3)分析图象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2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3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脊髓是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除此之外脊髓还有传导的作用。
【解答】A、脊髓位于脊柱中,内脏B超检查一般检查的是胸腔和腹腔。
B、心电图检查的是心脏功能,B错误。
C、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它的神经中枢就是脊髓。如果膝跳反射不能完成,则有可能是脊髓受损。
D、血液常规不能反映脊髓是否受损。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解答】A、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如果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其尿液中不可能含有葡萄糖;故A错误;
B、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血糖过高,尿液中能检测到葡萄糖;故B正确;
C、血液中血糖的浓度高于正常值,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无法完全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所以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故C正确;
D、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就是因为有葡萄糖从血液进入尿液中;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需要整个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的参与,否则反射活动不能实现。
【解答】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A错误;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故B错误;
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股四头肌;故C错误;
D、由实验可知,大脑被破坏,膝跳反射依然能够完成,说明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 行为呆笨、身体发育停止,是呆小症的症状,呆小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即乙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体的血量是恒定的,与是否运动无关;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脑的血流相对速度在休息和运动时,都不发生改变,所以其血流量也是不变的;故B准确;
C、运动时,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大幅度减少,会导致消化的营养物质无法吸收和运输,会影响消化;故C正确;
D、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流量急剧增大,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产热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在增大,有助于散热,维持体温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1)①③⑥
(2)植物感光的部位;D
(3)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 ① 甲实验中没有单侧光照射,所以无法得出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结论;
②④ B去除胚芽鞘尖端后,没有生长,而C加了生长素后有生长,可以得出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且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结论;
③BC对照可知,琼脂块是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素,不能独出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的结论;
⑤由C幼苗弯曲的位置可知,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该实验中没有设置没有光照的对照组,所以无法植物生长需要光的结论;
(2)由实验乙可知,DEF都是接受单侧光照射,D不做处理,是对照组,而E的遮挡尖端,F是遮挡尖端下面的部分,所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植物感光的部位;
(3)丙实验中,去除了尖端,缺乏感光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但通过琼脂块来提供生长素,所以植物是直立生长;
故答案为:(1)①③⑥;(2)植物的感光部位;D;(3)A。
7.【答案】(1)胚芽鞘尖端
(2)向左弯曲
(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4)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达尔文实验中,一个保留胚芽,一个切除胚芽,变量是胚芽。
2、拜尔的实验是切下尖鞘,分别嫁接到两边,观察生长方向。
3、温特实验是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解答】(1)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所以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
(2)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千黑暗条件下,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所以是向左弯曲。
(3)温特实验的变量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他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4)本实验缺少对照组,变量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再设置一组: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
故答案为:(1)胚芽鞘尖端 (2)向左弯曲
(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4)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
8.【答案】(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甲鼠
(3)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的干扰或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5)C
(6)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解答】(1)由题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对问题的假设可以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或者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均可;
(2)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口服胰岛素,所以不是通过口服胰岛素的一组即为对照组,即甲组;
(3)健康小鼠的自身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为了实验结论更准确,要防止其干扰;
(4)乙组中检测到葡萄糖,说明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而甲组没有检测到葡萄糖,可知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要尊重实验结果,如实记录,重新假设重新实验,不可修改实验数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或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2)甲鼠;(3)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的干扰或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5)C。
9.【答案】(1)增大
(2)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
(3)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AB段血液的流量在增大;
(2)AB段血流量增大,则血管呈舒张状态,口径增大,从而实现血流量增大,人体对外散热增加,体表温度升高;
(3)AB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人体散热增加,除了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以外,汗腺分泌增加,大量出汗,从而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1)增大;(2)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3)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10.【答案】(1)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
(2)不可靠;另测一只雏鸡的体温,无法排除偶然性
(3)在高温环境中,黄腹角稚同化的能量用于产生热能,维持体温,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实验步骤可知,第二步开始把两组幼鸟放在不同环境中饲养,因此第一步是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
(2)由步骤三可知,每天只测定其中一只幼鸟的体温,存在偶然性,数据和结论都不可靠;
(3)鸟类是恒温动物,在20℃环境中,其产热量要大于30℃环境中的幼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故答案为:(1)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幼鸟10只,平均分为两组;(2) 不可靠;另测一只雏鸡的体温,无法排除偶然性;(3) 在高温环境中,黄腹角稚同化的能量用于产生热能,维持体温,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