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1 《立在地球上放号》课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1 《立在地球上放号》课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1: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在地球上放号》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
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的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B.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将茫茫的宇宙,漂浮的白云,广袤无垠的大洋,翻滚奔涌的大浪呈现于面前。
C. 《哦,香雪》中对于香雪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表现香雪对于铅笔盒的渴望,从而表明香雪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
D. 《百合花》中新媳妇的态度与情感由最初的忸怩与拒绝,到后来的关心与痛惜,表达了对军人由衷的崇敬。
2. 下列文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B. 闻一多,是新月派的奠基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红烛》是他的第一部诗集。
C. 昌耀,原名王昌耀,现代诗人,代表作有《河床》《意绪》《划呀,划呀,父亲们!》等。
D. 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
3. 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于的 /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
B.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锲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峨日朵雪峰之侧》)
D. 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 /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诗集《红烛》是中国新诗奠基之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火山爆发式”的激情是其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表现。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C. “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等人的作品所具有的风骨遒劲、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曹操《短歌行》即体现了这一风格。
D.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他发展了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郭沫若的《女神》是第一部中国的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是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B.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立足于特别的构想,常常是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创立一系列有特别环境和气氛的项目,来吸引旅游者。
C. 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含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D. 陈宝生介绍,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由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 太息一般的眼光(忧郁)
C. 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晴天的景象)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7. 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揳入”的“揳”,同“楔子”的“楔”。
B. “摈弃”的“摈”与“摒弃”的“摒”,读音不同,意思相近。
C. 云蒸霞蔚,也说“云兴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D. “律吕”和“黄钟大吕”都代指音律。
8. 下面词语的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慰 藉(jiè) 洪涛 白浪涛天 B. 罅隙(xià) 衷心 言不由衷
C. 荫蔽(yìn) 脂膏 病入膏肓 D. 着急(zhāo) 嚣鸣 远离尘嚣
9.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2)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3)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4)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5)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A. zhǐ jí shuò mǎo fǒu zhì B. zhǐ jiè lì liǔ fǒu zhì
C. zhī jí shuò liǔ xià chì D. zhī jiè lì mǎo xià chì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0. 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 这首诗是诗人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雄奇奔放,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十分显著。读这样的诗,读者会感受到诗人那颗火热赤诚的心,那种澎湃激扬的热情。
C.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诗人在《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
D. 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诗人以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呼唤对象,他应和着时代的节拍,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喊出时代的强音。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1.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12.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简要赏析这句诗。
13.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4. 根据原文,按照要求仿写句子。
原文:
年轻人,
珍重地描写吧,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要求:(1)仿照原文句式与修辞手法;(2)另选题材;(3)以“年轻人”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某校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下列篇章题目按思想内容分成三个单元,请你像第一单元那样为第二、三两个单元各拟写一个4~6个字的标题。
第一单元 天地的情怀 1 地球,我的母亲 郭沫若 2 太阳吟 闻一多 3 河床 昌耀 第二单元___________ 1 怀念乔治·桑 雨果 2 悼靳以 冰心 3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4 泰戈尔 徐志摩 第三单元___________ 1 战士与苍蝇 鲁迅 2 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 3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解答】
C.“从而表明香雪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错误;铅笔盒是上学的象征,这是表达了香雪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涉及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重点是作家风格,作品内容、手法、主题及文体特征与常用手法。大多与教材选文有关,学生在学习中对相关重点要有意识记,同时可以结合古诗文、成语、典故的学习予以积累。
【解答】
A.《女神》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浪漫主义风格,不是现实主义。故A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解答】
A赐于一赐予。
C锲入一楔入。
D消溶一消融。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解答】
A.《红烛》是闻一多的诗集。故A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解答】
A.语序不当,“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语序不当,可改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B.没有语病。
C.成分残缺,“给人以”后缺少宾语,可在想象后加“空间”。
D.句式杂糅,“由过去经验基础上”两句式杂糅,可改为“在过去经验基础之上”。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词语含义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词语的含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的等,注意区分。
【解答】
ACD.正确。
B.太息:叹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理解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联系语境理解;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主要从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语意等几个方面考虑。文化常识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解答】
D律吕:从黄钟律标准音起,按照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十二律又简称“律吕”。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解答】
A.“白浪涛天”应该是“白浪滔天”。故A错误。
B.正确。
C.“荫蔽”的“荫”读yīn。故C错误。
D.“着急”的“着”读zháo。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1)“脂膏”中的“脂”应读作“zhī”。
(2)“慰藉”中的“藉”应读作“jiè”。
(3)“石砾”中的“砾”应读作“lì”。
(4)“铆钉”中的“铆”应读作“mǎo”,“罅隙”中的“罅”应读作“xià”。
(5)“炽热”中的“炽”应读作“chì”。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缕”读“lǚ”不读“lǒu”,“咯血”的“咯”读“kǎ”不读“kè”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èn”,后者读“jiū”,两者容易混淆。
(3)多音多义字的误读。如“发卡”“关卡”中的“卡”读“qiǎ”不读“kǎ”。“角色”中“角”读“jué”不读“jiǎo”。
(4)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和读音。
10.【答案】B
【解析】此风格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十分显著
11~13.【答案】一个巨人的形象。分析: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要不断的毁坏旧世界、旧文化、旧事物,不断的创造新世界、新文化、新事物。、“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而大胆的想象。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解析】1.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鉴赏时,应根据诗词中有关人物的行为举止等描写的关键词,主要抓住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是正面和侧面。巨人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想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欢呼巨人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3.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观察语句外在形式,理解诗句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将太平洋拟人化。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
赏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 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 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 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 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 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诗人在同年写的《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互相参照印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 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据作者说,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阅读这首诗,读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使得后代的读者也感同身受。郭沫若一向主张,诗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作“有造作之意,而“写“字在古汉语中可以和“泻“字通用。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很多都是灵感到来一泻直下的产物。读这样的诗,读者会感到作者就站在读者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
14.【答案】【示例一】年轻人,勇敢地实践吧,生活已树立阶梯,请你攀登!
【示例二】年轻人,高声地歌唱吧,使命正吹响号角,请你引吭!
【解析】本题提供的原文是一首现代小诗,共4句话。话题是年轻人,第二句是一个动词性的偏正短语,第三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后一句是祈使句,句式为“请你……!”。以“年轻人”开头,另选题材,仿照原文句式与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即可。
15.【答案】(示例)第二单元:深沉的怀念 第三单元:思想的光芒
【解析】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