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qt xj】
一、字词基础(25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时光匆匆,不被jué chá ,便悄然流逝。每日太阳轻悄悄地nuó yí 着,我们也跟着旋转。我们chì 1uǒ luǒ 地来到世上,徘徊其间,是否能留下有意义的hén jì ,让时光为我们tíng dùn ?
2.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名句。
(1)读大自然,大自然给我们以启迪。“百川东到海, ?”从浩瀚的流水,人们读出时光易逝,应惜时奋进:“盈盈一水间, 。”遥望银河,人们读出了有情人难相守的无奈。
(2)读生活,生活给我们以智慧。“近水知鱼性, ”,长久接触某种事物,才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书到用时方恨少, ”,多读书,多探索,才能克难前行。
(3)“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不少诗人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委婉地表达了他望月怀人的思想感情:“ , ”是李贺借马抒怀,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郑燮用诗句“ , ”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人格。
3.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书中除了主人公鲁滨逊,还塑造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星期五。结合书中相关情节,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星期五。至少写出他的两个特点哦。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菱角(líng) 咽喉(yān) 日晷(guǐ) 含情脉脉(mài)
B.头涔涔(cén) 燕山(yàn) 处境(chǔ) 流水潺潺(chán)
C.坚劲(jìn) 剥削(xuē) 挣断( zhēng) 头晕目眩(xuàn)
D.畜养(xù) 依偎(wēi) 圈养(juàn) 衣衫褴褛(1ǚ)
5.(2023·靖远)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妇孺皆知 再接再厉 挣脱羁绊
B.人声鼎沸 芳草凄凄 力挽狂澜
C.姗姗来迟 迫不急待 实事求是
D.精兵减政 眼花瞭乱 相得益彰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同学的质问,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我,我没有。”
B.李萌的文章想象力丰富,表达流畅,真是随心所欲啊!
C.陈小强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不考虑后果。
D.见微知著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二、句子运用(10分)
7.用名言警句劝诫他人会更有说服力,下面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劝人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劝人听取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劝人不断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劝人珍惜时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8.(2020六上·寿县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会有保障。
B.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等文具。
C.“骑鹅旅行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班同学一起通过并讨论了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
B.同桌的这篇作文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错别字。
C.《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D.六年来,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B.《草原》和《北京的春节》都是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C.阅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D.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并注意用语文明。
三、阅读理解(35分)
课外文言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河南近河①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侍讲③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节选自《明史 于谦传》
【注释】①河:黄河。②土木: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③侍讲:官名,从四品。
12.解释加点字。
①有僧奇之曰
②一动则大事去矣
13.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14.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于谦少有奇才、 和 的形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
[材料二]
2月11日下午,黄冈市第六届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山水如画的美丽罗田召开。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2月12日,市六运会第一项比赛冰雪趣味竞赛将开赛,所有比赛9月底前结束,历时近8个月。运动会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比赛贯穿运动会全过程,决赛周在9月举行。
发布会上,本届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会歌、主题口号正式揭晓。①黄冈市“六运会”会徽名称为“腾飞”。②图案造型简洁,清晰流畅,富有创意动感,寓意丰富,充分结合了黄冈市罗田的地域特征和第六届黄冈运动会主题,完美的勾勒出动员形象,图案简洁大方,色彩清晰,寓意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的美感。③以“罗田”的“罗”拼音声母“L“为设计元素,融合了圣火、火炬、凤凰、大别山等形象,组成数字“6”,构成一个奋力冲刺的运动员。
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吉祥物“罗小栗”,“田小柿”形象造型简洁,构思新颖,创意鲜活,主题突出,采用符号化的可爱笑脸,融入了黄冈罗田的地方特色,色彩明快,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视觉冲击力。吉祥物“罗小栗”,“田小柿”的命名源自于罗田两大地理标志产品,充分体现了举办地黄冈罗田独有的地域生态文化特征,简洁响亮,易于传播。
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这首作品以“欢歌向未来”为题,嵌入罗田县城凤山镇,既突出了“六运会”主场馆所在地—罗田县城,又体现了美好欢快的寓意,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体育运动特点。整首歌词主题突出、结构完整、韵律整齐,充分体现了黄冈市、罗田县的地域人文特色,生动诠释了团结拼搏的黄冈气派和体育精神。整首歌时长4分半钟,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热情自豪、催人奋进,易记、易唱、易流行。
黄冈市“六运会”主题口号为“诗画罗田激情六运”。“诗画罗田”既彰显了罗田山水人文之美,又描绘了我们建设如诗如画美好罗田的奋斗目标;“激情六运”既体现了“六运会”这一主题,又展现了全市人民激情洋溢、踔厉奋发的奋进姿态。整个口号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兼具有美好的寓意和向上的价值导向。
——来自”智慧罗田”,有改动
15.材料一中,吉祥物“罗小栗”,“田小柿”的命名源自于罗田两大地理标志产品。“罗小栗”头部以 元素为基础,融入 及祥云,体现罗田地处大别山核心区,展现永攀高峰拼搏登顶的精神:“田小柿”以 元素为基础,融入 的湖水,彰显力争上游,激流勇进的精神。
16.材料二第1自然段四句话中,有一句是病句,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17.材料二第2自然段,部分语句顺序排列不当,请调整画横线处的语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8.材料二第3、4、5自然段,分别主要写的是:
19.请你为在自己家乡举行的六运会写一条宣传广告语。
20.现代文阅读
和春住
①展起。微寒。天青色,会有雨。不禁想起日日走过的环城北路,路边那块大石,今日怕是晒不到太阳了。
②今春,之前特别清寂。街道田野,都在天空下赤条条地晾着。我虽素来喜静,常常绕道避开喧噪与拥堵,然而真正一个人骑着车,长时间行进在空荡荡的大路上,却也不免心慌意乱,特别是在阳光甚好的日子里。
③新冠肺炎疫情宅家防疫期间,不知从哪一天起,环城北路与新河路的交接口附近,经常有三位年纪相仿的八旬老人,互相紧挨,坐在路边一块大石上晒太阳,或均戴着口罩,或仅一两人戴着,第一次遇见,我很想过去劝他们各回各家,有一回都已经停下车了,但最终还是没有过去。仨老人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相互没有言语,仅是望着灰色的路面、路边的苗圃、苗圃对面的高楼,以及楼顶上的天空。
④后来,每次上班骑车到那里,我都要放慢车速,看看他们。环城北路来往车辆行人,已常,已有好几日没见到他们了,我的内心有淡淡的喜悦,但老人大概去更喜去的地方了。
⑤快到中午时,下起了小雨,朋友驱车带我来到一家农舍做青饼,院内有三个男子,还有几个妇人,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其中一人从院内小井里打水,一遍遍冲洗着石臼和木槌。
⑥柴房里的灶是土灶,膛里的火肥得很,劲头也足。蒸桶高高的,不加盖,蒸汽成团,翻滚四方,让人隔着口罩,也感到汹涌猛烈。
⑦米粉蒸熟,有人捧出蒸桶,直接倒在石臼里,又有人倒进一盆青物,细看,正是切得细粉粉的青艾。众人围成一小圈,两男子过来,一人挽袖抡槌,重重砸向臼里的米粉和青艾;一人坐在边上,不停地翻揉它们。青得有点发黑的艾,渐渐融入白米粉里,米粉成块,成团,又似成乳,艾入其中,渐碧渐透。
⑧揉米团是件体力活,一人揉累了,很快有人来替上。
⑨眼见青团绿意莹莹,愈发通透,渐渐如一块硕大的碧玉,我们内心不由生起欢喜,浮起暖意。
⑩青团揉成,众人进屋开始做青饼,热烘烘的气息一直飘到院门口。拉下口罩,一切都真实得让人感动。
天上还飘着雨丝,院子东边的菜园愈发显得湿嫩,泥土里有青绿的香味,化为浅浅的潮头,一波一波小心地漾过来。
本文写了两件事,请把“做青饼”这件事的过程与人物的心情(感受)填在图中。
冲洗石臼和木槌
忙碌 汹涌猛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觉察;挪移;赤裸裸;痕迹;停顿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觉察”注意不要写成“觉查”;“挪移”注意“挪”和“哪”区分开;“赤裸裸”注意“裸”和“棵”区分开来;“痕迹”注意“痕”和“很”等区分开;“停顿”注意不要写成“停吨”。
故答案为:觉察、挪移、赤裸裸、痕迹、停顿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2.【答案】(1)何时复西归;脉脉不得语
(2)近山识鸟音;事非经过不知难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出自两汉佚名的《长歌行》,意思是: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
(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靠近水边久了,就会了解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久了,就会懂得分辨鸟儿的鸣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副劝勉联,告诉我们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此句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更具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表达了作者想要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意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此句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故答案为:(1)何时复西归、脉脉不得语;(2)近山识鸟音、事非经过不知难;(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正确,回答正确。
3.【答案】忠诚,适应能力强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的是鲁滨逊在一次航海时,因船难而漂流到一个海岛上,而后在海岛上生活。在第二十四年救下野人星期五,并帮助被水手抛弃的船长夺回船只,时隔三十五年重新回到英国的故事。阅读作品可知,星期五是一个朴素、忠诚的朋友和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岛上度过了许多年,星期五的到来让鲁滨逊圆了归家梦,自己则做了鲁滨逊的助手。星期五要求上进,很快就融入了文明人的生活,是个乐观,可爱的人。 根据内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忠诚,适应能力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4.【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脉”为多音字。读“mài”时,意为血管;脉搏;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植物叶子上的筋络。读“mò”时,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故“含情脉脉”的“脉”读作“ mò ”。
B.有误。“燕”为多音字。读“yàn”时,意为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读“yān”时,意为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一前222)。战国七雄之一。故“燕山”的“燕”读作“yān”。
C.有误。“劲”为多音字。读“jìn”时,意为力气。读“ jìng ”时,意为坚强有力;猛烈。故“坚劲”的“劲”读作“ jìng ”。“挣”为多音字。读“zhèng”时,意为用力摆脱束缚。读“zhēng”时,意为尽力支撑或坚持。故“挣断”的“挣”读作“zhē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题目解答。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芳草凄凄——芳草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意思。
C.有误。迫不急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D.有误。精兵减政——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眼花瞭乱——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错别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6.【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根据句子语境,用来形容说话含糊,运用不恰当;
B.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根据句子语境,用来形容文章语言流畅,运用不恰当;
C.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根据句子语境,用来形容做事不顾后果,运用不恰当;
D.见微知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晓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7.【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了。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是: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意思是: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与珍惜时间不符合,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名言警句的理解。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8.【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本体)比作轻烟、薄雾(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C句是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儿肚子(本体)比作一面小鼓(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本体)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句子中有“等“,应删去“……“。
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应改为《鲁滨逊漂流记》。
D.有误,《大喇叭》应改为“大喇叭“。
故答案为:A
【点评】 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句号、逗号、问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破折号和书名号。
10.【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语序不当。活动方案应该是先“讨论“,再“通过“。
B.有误,语意重复。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包含错误的意思。与前面的“错误“语意含有重复的部分。
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把“使”删去。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1.【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玄秘塔碑》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
B、C、D 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考查了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辩论、阅读策略和方法。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答案】12.惊奇;离开
13.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
14.治政有方;正直勇敢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2.考查词语的理解。①句意: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奇:惊奇;②句意为:一旦迁移大势就去了。去:离开。
故答案为:惊奇、离开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重点词:震:震惊。所为:怎么办。句意为: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
故答案为: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
14.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本题需结合文章内容来答。从“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可以看出于谦的治政有方;从“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可以看出于谦的正直勇敢的品格。
故答案为:治政有方、正直勇敢
【答案】15.板栗;大别山;甜柿;天堂湖
16.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
17.C
18.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黄冈市“六运会”主题口号为“诗画罗田激情六运”。
19.六运有约,激情无限。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5.考查图文信息,结合图案信息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即可。
故答案为:板栗、大别山、甜柿、天堂湖
16.考查病句的辨析,属于分类不当。病句为: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
故答案为: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
17.考查衔接排列。①首先介绍黄冈市“六运会“会徽名称。③接着介绍会徽的设计元素和形象的内涵。②最后具体介绍图案的造型和寓意。故选 C 。
故答案为: C
18.考查材料理解和概括。第三自然段总起句结合“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第四自然段结合中心句"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第五自然段中心句“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黄冈市“六运会”主题口号为“诗画罗田激情六运”。
19.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六运有约,激情无限等。
故答案为:六运有约,激情无限。
20.【答案】蒸米粉;揉青团;做青饼;欢喜;感动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作答时,要阅读文章,抓住展现事件过程及表现人物心情的关键词。文章从第⑤自然段,开始写做青饼的过程。本自然段写了妇人忙碌地冲洗石臼和木槌的情景。第⑥自然段,写了蒸青团所用的米粉,蒸汽翻滚的情景。⑦⑧和⑨自然段,写了揉米团的情景,“我们内心不由生起欢喜,浮起暖意”写了看见青团被揉成心情是欢喜的、暖暖的。第⑩自然段,”青团揉成,众人进屋开始做青饼,热烘烘的气息一直飘到院门口。拉下口罩,一切都真实得让人感动。”写众人一起做青饼令人感动。据此完成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蒸米粉、揉青团、做青饼、欢喜、感动
【点评】 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qt xj】
一、字词基础(25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时光匆匆,不被jué chá ,便悄然流逝。每日太阳轻悄悄地nuó yí 着,我们也跟着旋转。我们chì 1uǒ luǒ 地来到世上,徘徊其间,是否能留下有意义的hén jì ,让时光为我们tíng dùn ?
【答案】觉察;挪移;赤裸裸;痕迹;停顿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觉察”注意不要写成“觉查”;“挪移”注意“挪”和“哪”区分开;“赤裸裸”注意“裸”和“棵”区分开来;“痕迹”注意“痕”和“很”等区分开;“停顿”注意不要写成“停吨”。
故答案为:觉察、挪移、赤裸裸、痕迹、停顿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2.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名句。
(1)读大自然,大自然给我们以启迪。“百川东到海, ?”从浩瀚的流水,人们读出时光易逝,应惜时奋进:“盈盈一水间, 。”遥望银河,人们读出了有情人难相守的无奈。
(2)读生活,生活给我们以智慧。“近水知鱼性, ”,长久接触某种事物,才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书到用时方恨少, ”,多读书,多探索,才能克难前行。
(3)“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不少诗人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委婉地表达了他望月怀人的思想感情:“ , ”是李贺借马抒怀,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郑燮用诗句“ , ”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人格。
【答案】(1)何时复西归;脉脉不得语
(2)近山识鸟音;事非经过不知难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出自两汉佚名的《长歌行》,意思是: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
(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靠近水边久了,就会了解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久了,就会懂得分辨鸟儿的鸣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副劝勉联,告诉我们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此句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更具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表达了作者想要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意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此句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故答案为:(1)何时复西归、脉脉不得语;(2)近山识鸟音、事非经过不知难;(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正确,回答正确。
3.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书中除了主人公鲁滨逊,还塑造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星期五。结合书中相关情节,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星期五。至少写出他的两个特点哦。
【答案】忠诚,适应能力强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的是鲁滨逊在一次航海时,因船难而漂流到一个海岛上,而后在海岛上生活。在第二十四年救下野人星期五,并帮助被水手抛弃的船长夺回船只,时隔三十五年重新回到英国的故事。阅读作品可知,星期五是一个朴素、忠诚的朋友和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岛上度过了许多年,星期五的到来让鲁滨逊圆了归家梦,自己则做了鲁滨逊的助手。星期五要求上进,很快就融入了文明人的生活,是个乐观,可爱的人。 根据内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忠诚,适应能力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菱角(líng) 咽喉(yān) 日晷(guǐ) 含情脉脉(mài)
B.头涔涔(cén) 燕山(yàn) 处境(chǔ) 流水潺潺(chán)
C.坚劲(jìn) 剥削(xuē) 挣断( zhēng) 头晕目眩(xuàn)
D.畜养(xù) 依偎(wēi) 圈养(juàn) 衣衫褴褛(1ǚ)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脉”为多音字。读“mài”时,意为血管;脉搏;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植物叶子上的筋络。读“mò”时,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故“含情脉脉”的“脉”读作“ mò ”。
B.有误。“燕”为多音字。读“yàn”时,意为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读“yān”时,意为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一前222)。战国七雄之一。故“燕山”的“燕”读作“yān”。
C.有误。“劲”为多音字。读“jìn”时,意为力气。读“ jìng ”时,意为坚强有力;猛烈。故“坚劲”的“劲”读作“ jìng ”。“挣”为多音字。读“zhèng”时,意为用力摆脱束缚。读“zhēng”时,意为尽力支撑或坚持。故“挣断”的“挣”读作“zhē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题目解答。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2023·靖远)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妇孺皆知 再接再厉 挣脱羁绊
B.人声鼎沸 芳草凄凄 力挽狂澜
C.姗姗来迟 迫不急待 实事求是
D.精兵减政 眼花瞭乱 相得益彰
【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芳草凄凄——芳草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意思。
C.有误。迫不急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D.有误。精兵减政——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眼花瞭乱——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错别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同学的质问,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我,我没有。”
B.李萌的文章想象力丰富,表达流畅,真是随心所欲啊!
C.陈小强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不考虑后果。
D.见微知著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根据句子语境,用来形容说话含糊,运用不恰当;
B.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根据句子语境,用来形容文章语言流畅,运用不恰当;
C.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根据句子语境,用来形容做事不顾后果,运用不恰当;
D.见微知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晓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二、句子运用(10分)
7.用名言警句劝诫他人会更有说服力,下面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劝人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劝人听取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劝人不断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劝人珍惜时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了。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是: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意思是: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与珍惜时间不符合,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名言警句的理解。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8.(2020六上·寿县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本体)比作轻烟、薄雾(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C句是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儿肚子(本体)比作一面小鼓(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本体)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会有保障。
B.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等文具。
C.“骑鹅旅行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句子中有“等“,应删去“……“。
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应改为《鲁滨逊漂流记》。
D.有误,《大喇叭》应改为“大喇叭“。
故答案为:A
【点评】 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句号、逗号、问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破折号和书名号。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班同学一起通过并讨论了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
B.同桌的这篇作文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错别字。
C.《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D.六年来,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语序不当。活动方案应该是先“讨论“,再“通过“。
B.有误,语意重复。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包含错误的意思。与前面的“错误“语意含有重复的部分。
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把“使”删去。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B.《草原》和《北京的春节》都是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C.阅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D.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并注意用语文明。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玄秘塔碑》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
B、C、D 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考查了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辩论、阅读策略和方法。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三、阅读理解(35分)
课外文言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河南近河①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侍讲③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节选自《明史 于谦传》
【注释】①河:黄河。②土木: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③侍讲:官名,从四品。
12.解释加点字。
①有僧奇之曰
②一动则大事去矣
13.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14.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于谦少有奇才、 和 的形象。
【答案】12.惊奇;离开
13.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
14.治政有方;正直勇敢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2.考查词语的理解。①句意: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奇:惊奇;②句意为:一旦迁移大势就去了。去:离开。
故答案为:惊奇、离开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重点词:震:震惊。所为:怎么办。句意为: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
故答案为: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
14.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本题需结合文章内容来答。从“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可以看出于谦的治政有方;从“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可以看出于谦的正直勇敢的品格。
故答案为:治政有方、正直勇敢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
[材料二]
2月11日下午,黄冈市第六届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山水如画的美丽罗田召开。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2月12日,市六运会第一项比赛冰雪趣味竞赛将开赛,所有比赛9月底前结束,历时近8个月。运动会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比赛贯穿运动会全过程,决赛周在9月举行。
发布会上,本届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会歌、主题口号正式揭晓。①黄冈市“六运会”会徽名称为“腾飞”。②图案造型简洁,清晰流畅,富有创意动感,寓意丰富,充分结合了黄冈市罗田的地域特征和第六届黄冈运动会主题,完美的勾勒出动员形象,图案简洁大方,色彩清晰,寓意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的美感。③以“罗田”的“罗”拼音声母“L“为设计元素,融合了圣火、火炬、凤凰、大别山等形象,组成数字“6”,构成一个奋力冲刺的运动员。
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吉祥物“罗小栗”,“田小柿”形象造型简洁,构思新颖,创意鲜活,主题突出,采用符号化的可爱笑脸,融入了黄冈罗田的地方特色,色彩明快,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视觉冲击力。吉祥物“罗小栗”,“田小柿”的命名源自于罗田两大地理标志产品,充分体现了举办地黄冈罗田独有的地域生态文化特征,简洁响亮,易于传播。
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这首作品以“欢歌向未来”为题,嵌入罗田县城凤山镇,既突出了“六运会”主场馆所在地—罗田县城,又体现了美好欢快的寓意,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体育运动特点。整首歌词主题突出、结构完整、韵律整齐,充分体现了黄冈市、罗田县的地域人文特色,生动诠释了团结拼搏的黄冈气派和体育精神。整首歌时长4分半钟,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热情自豪、催人奋进,易记、易唱、易流行。
黄冈市“六运会”主题口号为“诗画罗田激情六运”。“诗画罗田”既彰显了罗田山水人文之美,又描绘了我们建设如诗如画美好罗田的奋斗目标;“激情六运”既体现了“六运会”这一主题,又展现了全市人民激情洋溢、踔厉奋发的奋进姿态。整个口号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兼具有美好的寓意和向上的价值导向。
——来自”智慧罗田”,有改动
15.材料一中,吉祥物“罗小栗”,“田小柿”的命名源自于罗田两大地理标志产品。“罗小栗”头部以 元素为基础,融入 及祥云,体现罗田地处大别山核心区,展现永攀高峰拼搏登顶的精神:“田小柿”以 元素为基础,融入 的湖水,彰显力争上游,激流勇进的精神。
16.材料二第1自然段四句话中,有一句是病句,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17.材料二第2自然段,部分语句顺序排列不当,请调整画横线处的语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8.材料二第3、4、5自然段,分别主要写的是:
19.请你为在自己家乡举行的六运会写一条宣传广告语。
【答案】15.板栗;大别山;甜柿;天堂湖
16.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
17.C
18.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黄冈市“六运会”主题口号为“诗画罗田激情六运”。
19.六运有约,激情无限。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5.考查图文信息,结合图案信息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即可。
故答案为:板栗、大别山、甜柿、天堂湖
16.考查病句的辨析,属于分类不当。病句为: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
故答案为:本届运动会将进行青少年体育类13项、群众体育类30项,共计43个大项483个小项的比赛,参与人群覆盖了青少年、职工、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中老年人和少数民族7个类别,直接参赛人数将突破万人。
17.考查衔接排列。①首先介绍黄冈市“六运会“会徽名称。③接着介绍会徽的设计元素和形象的内涵。②最后具体介绍图案的造型和寓意。故选 C 。
故答案为: C
18.考查材料理解和概括。第三自然段总起句结合“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第四自然段结合中心句"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第五自然段中心句“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黄冈市“六运会”吉祥物最终确定为罗小栗、田小柿;黄冈市“六运会”会歌名称为《凤城欢歌向未来》;黄冈市“六运会”主题口号为“诗画罗田激情六运”。
19.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六运有约,激情无限等。
故答案为:六运有约,激情无限。
20.现代文阅读
和春住
①展起。微寒。天青色,会有雨。不禁想起日日走过的环城北路,路边那块大石,今日怕是晒不到太阳了。
②今春,之前特别清寂。街道田野,都在天空下赤条条地晾着。我虽素来喜静,常常绕道避开喧噪与拥堵,然而真正一个人骑着车,长时间行进在空荡荡的大路上,却也不免心慌意乱,特别是在阳光甚好的日子里。
③新冠肺炎疫情宅家防疫期间,不知从哪一天起,环城北路与新河路的交接口附近,经常有三位年纪相仿的八旬老人,互相紧挨,坐在路边一块大石上晒太阳,或均戴着口罩,或仅一两人戴着,第一次遇见,我很想过去劝他们各回各家,有一回都已经停下车了,但最终还是没有过去。仨老人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相互没有言语,仅是望着灰色的路面、路边的苗圃、苗圃对面的高楼,以及楼顶上的天空。
④后来,每次上班骑车到那里,我都要放慢车速,看看他们。环城北路来往车辆行人,已常,已有好几日没见到他们了,我的内心有淡淡的喜悦,但老人大概去更喜去的地方了。
⑤快到中午时,下起了小雨,朋友驱车带我来到一家农舍做青饼,院内有三个男子,还有几个妇人,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其中一人从院内小井里打水,一遍遍冲洗着石臼和木槌。
⑥柴房里的灶是土灶,膛里的火肥得很,劲头也足。蒸桶高高的,不加盖,蒸汽成团,翻滚四方,让人隔着口罩,也感到汹涌猛烈。
⑦米粉蒸熟,有人捧出蒸桶,直接倒在石臼里,又有人倒进一盆青物,细看,正是切得细粉粉的青艾。众人围成一小圈,两男子过来,一人挽袖抡槌,重重砸向臼里的米粉和青艾;一人坐在边上,不停地翻揉它们。青得有点发黑的艾,渐渐融入白米粉里,米粉成块,成团,又似成乳,艾入其中,渐碧渐透。
⑧揉米团是件体力活,一人揉累了,很快有人来替上。
⑨眼见青团绿意莹莹,愈发通透,渐渐如一块硕大的碧玉,我们内心不由生起欢喜,浮起暖意。
⑩青团揉成,众人进屋开始做青饼,热烘烘的气息一直飘到院门口。拉下口罩,一切都真实得让人感动。
天上还飘着雨丝,院子东边的菜园愈发显得湿嫩,泥土里有青绿的香味,化为浅浅的潮头,一波一波小心地漾过来。
本文写了两件事,请把“做青饼”这件事的过程与人物的心情(感受)填在图中。
冲洗石臼和木槌
忙碌 汹涌猛烈
【答案】蒸米粉;揉青团;做青饼;欢喜;感动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作答时,要阅读文章,抓住展现事件过程及表现人物心情的关键词。文章从第⑤自然段,开始写做青饼的过程。本自然段写了妇人忙碌地冲洗石臼和木槌的情景。第⑥自然段,写了蒸青团所用的米粉,蒸汽翻滚的情景。⑦⑧和⑨自然段,写了揉米团的情景,“我们内心不由生起欢喜,浮起暖意”写了看见青团被揉成心情是欢喜的、暖暖的。第⑩自然段,”青团揉成,众人进屋开始做青饼,热烘烘的气息一直飘到院门口。拉下口罩,一切都真实得让人感动。”写众人一起做青饼令人感动。据此完成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蒸米粉、揉青团、做青饼、欢喜、感动
【点评】 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