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后练(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后练(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1:5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情暴发以来,在各界的大力倡导下,拒野味、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全民抗疫要求,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但①____________的陋习往往比自然界的病毒更加顽固,在严厉的防控措施下,仍有一些冒失冒险行为不时出现:有人②____________,依然售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有人拒戴口罩,我行我素,干扰防控;有人为宣泄情绪,朝路上行人、电梯按键乱吐口水;有人自作聪明,失信隐瞒重点疫区活动轨迹,可谓③____________。这些不文明、不守规、不诚信的行为,冒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妨害了疫情防控大局,也折射出一些人文明素质缺少、公德意识不高、陈陋积习难改的现状。这充分说明,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一场与新冠病毒的坚决斗争,也是一场同不文明的坏习惯的严肃较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适合写在中国援助海外抗疫物资上以作为“寄语”的一项是(  )
A.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B.以生命守护生命,把白衣作为战袍。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他冻毙于风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健身场所限流歇业,部分人群外出受限。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一些网络主播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健身直播,吸引了大批粉丝,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居家“云健身”的行列中。跟着直播跳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被迫“宅家”的负面情绪,让心情变好。
当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健身房里的教练以专业指导确保运动安全,那么“云健身”则要求相关平台多一些风险提示,主播多一些细致讲解,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健身”并不完美,但它以碎片化和轻量化的特点让更多人走进了健身大门,对推广全民健身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我们期待更多人行动起来,加入健身的行列。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若你朋友的“云健身”房“在云端”开业了,请写一句广告词在自媒体宣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0个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2020,岁在庚子,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灾难虽巨大,但压不垮英勇的中国人民。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史册、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经过近百天艰苦努力,湖北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从最高峰时的超万例实现清零,成功治愈3 600余名80岁以上患者。
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摘自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材料二:
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国内还有一批中高风险区,防控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深刻认识到“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继续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是一场大考。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疫情蔓延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实践来看,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衡量一种病毒是否严重,将传播率和致病率两者相乘,是一个重要指标。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病毒毒株,且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明显增强,对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仍具较大威胁。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如果选择“躺平”,疫情蔓延开来势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其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难以估量。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也是巩固我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的最佳选择。
应该看到,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完全零感染,而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发生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传播扩散到其他区域。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不能放松防控,搞“一放了之”;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过度防疫,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持动态清零,必须不断提高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水平。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有的地方优化布局核酸采样点,设立电子地图,让群众方便查询和就近采样;有的地方根据流调结果,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风险人群;有的地方建立“1+N”群众诉求排忧解难平台专班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诉求……各地实践启示我们,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防控工作才是真正有力度,也才会更有成效。
与疫情做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当前,全球疫情仍起伏反复,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毫不动摇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地因势不断优化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也是遵循科学规律、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仲音《“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1日)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态清零”是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指当出现本土病例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快速扑灭疫情,防止病毒向其他区域扩散。
B.我国自2020年“武汉保卫战”开始,就毫不动摇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及“动态清零”的总方针。
C.从2020年至今,我国因时因地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这也是“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具体体现。
D.材料一“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与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都强调了抗疫战斗中意志的重要性。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前形势下,经济稳定、人民平安、社会发展平稳健康,疫情防控有效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B.限于我国现有条件,疫情反弹势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因此,坚持动态清零是十分必要的。
C.传播率和致病率两者相乘,是衡量病毒是否严重的重要指标,目前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增强,它比以前的新冠病毒更严重。
D.相对于青年人来说,病毒免疫逃逸能力在老年人身上更强,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也是坚持“生命至上”的体现。
8.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针对当前疫情“点多、面广”的特点及任务艰巨的形势提出观点,针对性强。
B.第四段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用事实论据论证了“动态清零”的现实意义。
C.文章用“放松防控”与“过度防疫”正反对比,强调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D.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尾强调毫不动摇地执行政策的态度,顺理成章。
9.材料一是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试比较两者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则材料都围绕“抗疫”展开,但写作意图有明显区别,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示例)①根深蒂固 ②顶风作案 ③不一而足
解析 第①空,语境强调陋习的顽固,但又没有达到无法改变的程度,可填“根深蒂固”。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第②空,语境强调“严厉的防控措施”,可填“顶风作案”。顶风作案:做与法律法规要求的或社会的主流方向趋势相对立的违法犯罪行为。第③空,语境列举了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且举不胜举,可填“不一而足”。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2.(示例)这些不守规、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妨碍了疫情防控大局,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折射出一些人公德意识缺失、文明素质不高、陈陋积习难改的现状。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文明、不守规、不诚信的行为”语序不当,和前面列举的现象有对应关系,应改为“不守规、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二是“冒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妨害了疫情防控大局”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应改为“妨碍了疫情防控大局,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三是“文明素质缺少、公德意识不高、陈陋积习难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素质”“缺少”不搭配,“意识”“不高”不搭配,应改为“公德意识缺失、文明素质不高、陈陋积习难改”。
3.A [A项“冬天”“春天”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能够使用的语境比较宽泛,用于鼓励人们战胜困境(疫情),迎接希望(胜利)。B项用于医护人员合适,不适合写在中国援助海外抗疫物资上。C项一般用于对自己国家的努力与付出。D项一般用于对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对其应该珍惜、保护。]
4.(示例)①一方面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②“云健身”也存在运动风险 ③参与者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解析 第①处,所填语句为后面句子的照应句,内容应是直播跳操的好处——强身健体,句式应为“一方面……”,故可填写“一方面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之类的句子。第②处,“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下文的“如果”则是防止出现这一情况的措施,再结合下文“运动安全”“风险提示”分析可知,“云健身”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故可填写“‘云健身’也存在运动风险”之类的句子。第③处,为了确保运动安全,“云健身”要求平台“多一些风险提示”“主播多一些细致讲解”;“同时”,表示双方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平台和主播作为一方,另一方指的应是参与者,参与者在运动的时候也不能盲目跟练,故可填写“参与者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之类的句子。
5.(示例)时尚与精彩云端邂逅,健康与律动为你塑形
解析 广告词的一般要求:①简短易记,字句要简短、易懂、易记。②突出特点,必须结合广告主题,突出商品、劳务或企业的独特之处,尽量用视觉化语言,加深印象;可采用某些修辞手法,以达到醒目的目的。③号召力强,广告语要有鼓动性,文字要尽可能口语化,押韵动听,形象生动,富于情感。本题要求为“‘云健身’房”开业写广告词,既要突出“健身”,又要突出“云端”特点;还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对偶、排比、比喻、拟人、双关等),注意字数限制。比如“时尚与精彩云端邂逅,健康与律动为你塑形”,既突出了云端健身的特点,同时,“塑形”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仗形式简单易记,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6.B [“我国自2020年‘武汉保卫战’开始,就毫不动摇地坚持‘外防输入……”错,“武汉保卫战”未体现“外防输入”。]
7.C [“目前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增强,它比以前的新冠病毒更严重”错。材料二是说“衡量一种病毒是否严重,将传播率和致病率两者相乘,是一个重要指标”,由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增强,无法推出相应结论。]
8.C [“正反对比”错。“放松防控”与“过度防疫”都不是科学的防控做法,不属于正反对比。]
9.①材料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成果这一事件,融入了作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以情感人,理在情中。②材料二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针对当前疫情,鲜明地提出了“‘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的观点,能以理服人。
解析 ①材料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2020,岁在庚子,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经过近百天艰苦努力,湖北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从最高峰时的超万例实现清零,成功治愈3 600余名80岁以上患者”是记叙,“灾难虽巨大,但压不垮英勇的中国人民。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是抒情,“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是议论,“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是描写。材料一融记叙、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成果这一事件,融入了作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②材料二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深刻认识到‘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继续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开篇针对当前疫情,提出鲜明观点“‘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然后从防疫的重要性,坚持“动态清零”的意义,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当前防疫压力等方面展开论述,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法,以理服人。
10.①材料一旨在表现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科学防疫的理性思考,赞颂中国人民的抗疫精神,提升人民信心。②材料二旨在联系当前疫情,强调“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引领大家正确认识防疫政策,并贯彻执行。
解析 ①材料一:结合“灾难虽巨大,但压不垮英勇的中国人民”“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史册、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等议论句和抒情句可知,旨在表现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科学防疫的理性思考,赞颂中国人民的抗疫精神,提升人民信心。
②材料二:开篇“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国内还有一批中高风险区,防控任务艰巨繁重”指出当前疫情形势,提出全文观点“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深刻认识到‘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继续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旨在联系当前疫情,强调“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引领大家正确认识防疫政策,并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