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新课导入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向“劳模”学习吧。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张秉贵的相关事迹。
2.朗读课文,准确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件。
3.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党和政府坚持沿用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运动。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表,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林为民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加以整理,写成了一篇新闻作品—《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刊载在1977年12月24日的《北京日报》上,供全国人民学习。
常识积累
定义: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作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上,指消息。
关于新闻
主要特征: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构成要素:
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最重量级的内容
次重量级的内容
再次重量级的内容
不重要的内容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尾
常识积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林为民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是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林正亨之子,他18岁就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是一位知名的资深记者。
谈起父亲的过往,林为民感慨地说:“父亲作出的人生选择,作为孩子,我们完全理解,因为那是我们林家世代相传的家风——家国同构,国比家大!”
国永远在家的前面,这就是雾峰林家几代人的信念。
走近作者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杂货店当学徒。1955年,他在北京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当营业员。
了解人物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1987年9月,张秉贵因病逝世,享年69岁。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思考: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
(要求:找文中的原句)
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第一部分(1-14),细心、耐心、体贴地对待顾客。
第二部分(15-16),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第三部分(17-18),不断提高自己服务水平的匠心精神。
第四部分(19-20),赢得人们的爱戴、尊敬和赞扬。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多种场景
精神来源
付出努力
精神影响
逻辑顺序
②_________________
体贴入微,热情
受尽压迫和凌辱
“火”
表现
原因
赢得了⑦____________
广大顾客
各地群众
刻苦钻研商品知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经历
解放前
解放后
翻身谢党恩
一件事让他触动
一件事让他受到教育
①________________
不因私事让顾客不顺心
对抱孩子的顾客
对赶火车的顾客
对气呼呼的顾客
……
③___________________
受国民党兵痞欺负
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
学习糖果的营养知识
了解人们吃糖的习惯与各种糖果的味道
爱戴和尊敬
图
文
导
航
反响
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交代了新闻发生的时间,新闻人物的工作地点,顾客的言行举止,为新闻人物张秉贵的出场做了铺垫;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主要呈现了主人公张秉贵在工作过程中的真实面貌,表现出张秉贵工作热情、爱岗敬业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上)《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共23张)
高中语文必修(上)《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共23张)
高中语文必修(上)《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共23张)
高中语文必修(上)《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共23张)
细读课文,把握技巧
1.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①描写柜台前热闹的场景,烘托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热情;
②通过顾客的语言、动作描写,侧面表现张秉贵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态度;
③通过张秉贵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表现张秉贵热情、周道、细心、耐心的服务;
④通过讲述张秉贵过去被剥削的经历,对比出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精神的可贵;
⑤通过记叙,表现张秉贵为了熟悉柜台商品所做的努力;
2.作者是如何把这“一团火”写出来的?
细读课文,把握技巧
⑥通过顾客的反应,比如道歉、感谢、关心、为他准备凳子,侧面表现张秉贵“一团火”服务精神及其感人;
⑦通过记叙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侧面表现张秉贵“一团火”精神感人及其发扬光大。
⑧通过写小女儿病重,衬托出张秉贵工作时的全心全意。
⑨抓典型事件表现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
2.作者是如何把这“一团火”写出来的?
细读课文,把握技巧
①直抒胸臆,升华文章主题,既赞扬了张秉贵,也表现了全国群众积极学习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热情;
②诗歌结尾,侧面烘托,突出主题,让人久久回味,意蕴丰富,韵味悠长。
③号召各行各业人们积极学习劳模精神,争当劳模。
3.以诗歌结尾,有何作用?
细读课文,把握技巧
铁凝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
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总结课文,把握主旨
学习本文的意义在于彰显人物精神的时代意义。作家冰心曾评价张秉贵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也有人认为,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张秉贵的技术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一团火”精神也已经过时。对此你怎么看?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并发扬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
思维拓展
“一团火”精神是否已经过时?
观点(1):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精神的传承是永远不过时的。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外在表现,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本文的意义在于彰显人物精神的时代意义。作家冰心曾评价张秉贵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也有人认为,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张秉贵的技术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一团火”精神也已经过时。对此你怎么看?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并发扬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
思维拓展
“一团火”精神是否已经过时?
观点(2):①把“一团火”精神做成品牌,以品牌为载体,用劳模的崇高理想凝聚职工,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职工,用劳模的高尚情操陶冶职工,用劳模的进取意识引领职工,这是弘扬“一团火”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②通过劳模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励大家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这对于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对稳定就业、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梦,劳动美。正是劳动,让我们今天得以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纵观国际格局,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
——人民日报社论《光荣属于每一个劳动者》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