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预习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预习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化学观念)
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化学观念)
3.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之一,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观念)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科学思维)
5.初步运用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
6.认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 构成的,这些粒子是真实存在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如图所示。
【拓展】
(1)金属、稀有气体以及一些固态非金属(如碳、硅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2)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也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本单元课题2学习)
【考点例题】
例1.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干冰
【变式精选】
【变式一】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铝 B.氢氧化钠 C.金刚石 D.C60
知识点二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x10-26 kg ,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
2.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
(1)【实验 3-1】品红在水中扩散
实验步骤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实验现象 品红在水中慢慢扩散,最后整个烧杯里的水都变红
实验结论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
(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
①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人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溶液呈 水不能使酚酞
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为 氨水能使酚酞
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人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 烧杯A 溶液由无色变为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烧杯B 溶液 烧杯A中的物质没有挥发性
【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 ,分子的运动速率 ,如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速率比在冷水中快得多。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等质量的同种物质, 分子间的间隔>液态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说明】
①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压强越大,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夏天充满气的自行车轮胎暴晒后易爆炸,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
②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本身的体积和数目没有改变。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1)固态氢和液态氢是由同种分子(氢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如都具有可燃性。
(2)氢气和氧气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而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不具有可燃性。
【考点例题】
例1.(2023 广西)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臭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变式精选】
【变式一】(2023 河东区二模)糖在水中“消失”,这一过程不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知识点三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 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
【说明】
(1)“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即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每一个分子决定的。
(2)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共同体现,单个分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
(3)“最小”是有条件的,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和由其他徽粒构成的物质,构成微粒不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即分子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之一,但由其他微粒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它的粒子保持。
2.原子
(1) 由原子构成。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构成,如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反应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3)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断地运、粒子间有间隔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同种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而原子不能
【考点例题】
例1.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你所学的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⑤ C.④⑤ D.③⑤
【变式精选】
【变式一】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共2小题)
1.(2023 西峡县三模)物质是由各种微粒构成的。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中子
2.(2023 仪征市一模)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氨气 D.金刚石
知识点二 分子的性质(共11小题)
3.(2023 三明模拟)水可以变成冰,在一定条件下,水还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冰>“气凝胶冰”
B.“气凝胶冰”中分子静止不动
C.“气凝胶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D.水变成“气凝胶冰”分子体积变大
4.(2023 北京一模)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5.(2023 桐柏县二模)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不同的性质 B.相同的性质
C.不同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化学性质
6.(2023 攸县模拟)下列关于气体受热膨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气体的粒子的体积变大
B.构成气体的粒子的质量变小
C.构成气体的粒子的种类改变
D.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变大
7.(2023 桓台县二模)下列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塑料风化变成粉末
B.活性炭去除液体的颜色
C.向某溶液中滴入石蕊后溶液后变红色
D.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变成白色粉末
8.(2023 六安模拟)从两幅图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分子在不停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间有间隔
9.(2023 费县一模)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C.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分子种类变化
10.(2023 张家口模拟)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斥力更大
C.水结成冰,说明温度降低后分子体积减小
D.固体比气体难于被压缩,说明固体物质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11.(2023 墨玉县一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12.(2023 苏州模拟)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13.(2023 淮安一模)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知识点三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共5小题)
14.(2023 宝山区二模)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15.(2023 海口模拟)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点击化学“采取简单方法构建复杂的功能分子。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6.(2023 长宁区二模)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分
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
17.(2023 祁东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18.(2023 红桥区三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1)从宏观知微观。
①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在一起,结果总体积小于100mL,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    。
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    构成的。
(2)从微观知宏观
图中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A、B、C、D填空,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1. (2023 益阳)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2. (2023 赤峰)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一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一一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一一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 (2023 郴州)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4. (2023 营口)“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
5. (2023 枣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6. (2023 河北)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7. (2023 威海)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8. (2023 齐齐哈尔)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6000L氧气加压后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9. (2023 烟台)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
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10. (2023 黑龙江)下列客观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端午时节,粽叶飘香一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一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一一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11. (2023 岳阳)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6000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2. (2023 山西)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13. (2023 长沙)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14. (2023 内江)如图所示: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氨的水溶液显    。
15. (2023 河南)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
(2)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答案和解析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化学观念)
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化学观念)
3.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之一,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观念)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科学思维)
5.初步运用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
6.认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真实存在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如图所示。
【拓展】
(1)金属、稀有气体以及一些固态非金属(如碳、硅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2)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也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本单元课题2学习)
【考点例题】
例1.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干冰
【答案】C
【解析】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精选】
【变式一】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铝 B.氢氧化钠 C.金刚石 D.C60
【答案】D
【解析】解:A、铝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
C、金刚石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二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x10-26 kg ,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
2.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1)【实验 3-1】品红在水中扩散
实验步骤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实验现象 品红在水中慢慢扩散,最后整个烧杯里的水都变红
实验结论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
①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人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溶液呈无色 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人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 烧杯A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烧杯B 溶液无变化 烧杯A中的物质没有挥发性
【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如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速率比在冷水中快得多。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等质量的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固态分子间的间隔。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说明】
①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压强越大,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夏天充满气的自行车轮胎暴晒后易爆炸,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
②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本身的体积和数目没有改变。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固态氢和液态氢是由同种分子(氢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如都具有可燃性。
(2)氢气和氧气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而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不具有可燃性。
【考点例题】
例1.(2023 广西)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臭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A
【解析】解: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是因为乙硫醇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臭味。
故选:A。
【变式精选】
【变式一】(2023 河东区二模)糖在水中“消失”,这一过程不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解:A、这一过程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B、蔗糖分子的运动,我们肉眼不可见,说明蔗糖分子很小,故这一过程能说明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C、这一过程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D、糖在水中“消失”,发生物理变化,与分子的化学性质无关,这一过程不能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三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
【说明】
(1)“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即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每一个分子决定的。
(2)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共同体现,单个分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
(3)“最小”是有条件的,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和由其他徽粒构成的物质,构成微粒不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即分子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之一,但由其他微粒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它的粒子保持。
2.原子
(1)分子由原子构成。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构成,如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反应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3)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断地运动、粒子间有间隔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同种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考点例题】
例1.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你所学的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⑤ C.④⑤ D.③⑤
【答案】A
【解析】解: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错误;
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③原子可独立存在,错误;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
⑤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正确;
观点存在明显不足的是①③;
故选:A。
【变式精选】
【变式一】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答案】D
【解析】解:
A、分子与原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故A错误。
B、分子与原子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没有多大的区别,故B错误。
C、既然都能够组成物质故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共2小题)
1.(2023 西峡县三模)物质是由各种微粒构成的。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中子
【答案】D
【解析】解: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以及部分非金属固态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故选项错误。
C、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3 仪征市一模)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氨气 D.金刚石
【答案】C
【解析】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知识点二 分子的性质(共11小题)
3.(2023 三明模拟)水可以变成冰,在一定条件下,水还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冰>“气凝胶冰”
B.“气凝胶冰”中分子静止不动
C.“气凝胶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D.水变成“气凝胶冰”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解:A、由水可以变成冰,在一定条件下,水还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所以“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间隔比冰大,故A错误;
B、“气凝胶冰”中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
C、“气凝胶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
D、水变成“气凝胶冰”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2023 北京一模)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解:A、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质量很小,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C、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由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2023 桐柏县二模)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不同的性质 B.相同的性质
C.不同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因固体冰和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同一种物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故选:D。
6.(2023 攸县模拟)下列关于气体受热膨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气体的粒子的体积变大
B.构成气体的粒子的质量变小
C.构成气体的粒子的种类改变
D.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变大
【答案】D
【解析】解: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粒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增大;
故选:D。
7.(2023 桓台县二模)下列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塑料风化变成粉末
B.活性炭去除液体的颜色
C.向某溶液中滴入石蕊后溶液后变红色
D.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变成白色粉末
【答案】B
【解析】解:A、塑料风化变成粉末发生了化学变化,则构成塑料的分子改变,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去除液体的颜色,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过程中活性炭的原子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向某溶液中滴入石蕊后溶液后变红色,体现溶液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3 六安模拟)从两幅图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分子在不停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A
【解析】解:A、图中是静态图,不能反应分子在不停运动,从两幅图中不能得出该信息,选项正确;
B、图1是由放大很多倍的仪器拍摄的,说明分子很小,从两幅图中能得出该信息,选项不正确;
C、由图2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从两幅图中能得出该信息,选项不正确;
D、由图1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从两幅图中能得出该信息,选项不正确。
故选:A。
9.(2023 费县一模)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C.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分子种类变化
【答案】C
【解析】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10.(2023 张家口模拟)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斥力更大
C.水结成冰,说明温度降低后分子体积减小
D.固体比气体难于被压缩,说明固体物质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答案】A
【解析】解:A.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会闻到八月桂花飘香,故说法正确;
B.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说法错误;
C.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后,分子间间隔减小,故说法错误。
D.固体比气体难于被压缩,是因为固体物质分子空隙比气体的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A。
11.(2023 墨玉县一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解:A、湿衣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C、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给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隙,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2.(2023 苏州模拟)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D
【解析】解:A、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由原子构成,故选项解释错误。
B、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13.(2023 淮安一模)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
【解析】解:A、光热作用下,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不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知识点三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共5小题)
14.(2023 宝山区二模)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B
【解析】解: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O2,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Fe,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B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核变中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错误。
故选:B。
15.(2023 海口模拟)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点击化学“采取简单方法构建复杂的功能分子。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选项A正确;
B、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物质,选项B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变中可以再分,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C不正确;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因此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选项D正确;
故选:C。
16.(2023 长宁区二模)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分
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
【答案】A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正确;
B、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错;
C、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错;
D、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故D错。
故选:A。
17.(2023 祁东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答案】B
【解析】解:A、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说法错误;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也在不停地运动,说法错误;
D、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质量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说法错误。
故选:B。
18.(2023 红桥区三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1)从宏观知微观。
①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在一起,结果总体积小于100mL,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    。
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    构成的。
(2)从微观知宏观
图中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A、B、C、D填空,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氧分子;汞原子;
(2)ACD;AD;C。
【解析】解:(1)①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在一起,结果总体积小于100mL;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2)由于一种分子或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表示纯净物的是AC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其中AD是由分子构成的,C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16. (2023 益阳)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A
【解析】解:A、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7. (2023 赤峰)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一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一一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一一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解:A、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8. (2023 郴州)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答案】A
【解析】解: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说法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里使人闻到气味。选项说法错误;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选项说法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9. (2023 营口)“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
【答案】D
【解析】解: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氢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大小均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D。
20. (2023 枣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气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在远处也可以闻到酒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1滴水中大约含有1.68×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21. (2023 河北)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答案】A
【解析】解: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间隔增大,分子的质量、种类、数目均不变。
故选:A。
22. (2023 威海)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D
【解析】解: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3. (2023 齐齐哈尔)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6000L氧气加压后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A
【解析】解: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蔗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6000L氧气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氧气的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24. (2023 烟台)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
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答案】B
【解析】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25. (2023 黑龙江)下列客观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端午时节,粽叶飘香一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一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一一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B
【解析】解:A、端午时节,粽叶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26. (2023 岳阳)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6000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解析】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湿衣服被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空气中去,这是一个物理变化,分子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6000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27. (2023 山西)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答案】C
【解析】解: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的种类、每个水分子体积、每个水分子质量均不变。
故选:C。
28. (2023 长沙)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答案】B
【解析】解: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同,分别是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9. (2023 内江)如图所示: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氨的水溶液显    。
【答案】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碱性。
【解析】解: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氨的水溶液显碱性,故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0. (2023 河南)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
(2)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解析】解:(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目标导航
教材全解
精选精练
真题检测
目标导航
教材全解
精选精练
真题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