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水的组成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及检验和验纯的方法。(化学观念
2.认识水的组成。(化学观念)
3.认识依据物质的组成,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科学思维)
4.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科学探究与实践)
知识点一 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臭 气体 比空气 溶于水
【说明】
(1)密度比空气小,可用 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 收集。
(2)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 g/L,是密度最 的气体,这是氢气不同于其他气体的显著特征。
2.氢气的化学性质一一可燃性
(1)[实验4-5]氢气的燃烧实验
实验步骤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的小烧杯(证明燃烧产物是水的方法),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如图),产生 火焰;用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 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
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水
(2)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操作:如图所示。①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 ;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结论:如果发出尖锐的 ,表明氢气 ;如果声音 ,表明氢气
【拓展】
氢气可用作高能燃料,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氢气燃烧放出 。
(2)氢气燃烧的产物是 ,不污染环境。
(3)氢气可用水制取,原料来源 。
【说明】
(1)如果氢气中混有氧气(或空气),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氢气在点燃前必须 。验纯时如果没有 , 氢气是纯净的,应该重新收集检验,直至纯净为止。
(2)并不是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如果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 ,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 。
(3)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前都要 。
【考点例题】
例1.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水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变式精选】
【变式一】十八世纪末,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把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瓶内壁上出现了水滴。
(1)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可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2)上述反应过程中,未改变的粒子是 ,产生的新粒子是 。
(3)从微观上看,水蒸气凝聚成水滴的过程,是因为瓶壁温度较低,水分子遇冷后, 速率减慢, 减小。
知识点二 水的电解实验
1. 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目的 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仪器 电解器和 等(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交流电会频繁更换正负极,不能使用),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收集了一些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 ,体积比约为
气体检验 切断电源, 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到燃着的木条 ,说明是 ; 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并产生 的火焰,说明是
文字表达式
实验分析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的原理,可推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 和 水由 和 组成
【说明】
(1)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水电解的过程如图所示。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 2个氢原子结合成 1个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 2 个氧原子结合成 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2)水的电解图示证明:①水是由 、 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③分子由 构成;④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和 不变等。
(3)电解水实验也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
2.水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密度(4℃时)
无色 液体 无臭 0℃ 1g/cm3(水结成冰时密度比液态时小,能浮于水面上)
(2)水的化学性质
①通电时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水还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考点例题】
例1.2021年12月,在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进行的“天宫授课”中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过程有如图步骤的模型构成(图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变式精选】
【变式一】(2023 常德模拟)下列是电解水装置和反应示意图。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据图回答:②所代表的物质是左图中试管(填字母) 中产生的气体,图中A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变式二】某实验小组用来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电源的正极在电源的 (选填“左”或“右”)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若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a的体积为22mL,则气体b的体积约为 mL,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知识点三 物质的简单分类
1.单质和化合物
类型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 组成的纯净物 由 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 宏观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可简记为“一物多素”)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可简记为“一物一素”)
微观构成 单质分子:由同种元素的 构成 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 或 构成
举例 氧气(O2)、氮气(N2) 二氧化碳(CO2)、水(H2O)、氯化钠(NaCl)
联系 二者都是 ,都有固定的组成;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
【说明】
(1)判断一种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前提是该物质为 ,这点往往容易被忽略。
(2)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分类的依据不同,要注意区分。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组成的物质,红磷和白磷组成的物质,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4)不能说“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这样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H2O和H2O 2的混合物中含有H、O两种元素
2.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 的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 CO2)、氧化铁( Fe2O3)五氧化二磷(P2O5)、冰水共存物( H2O)等。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含氧化合物是指所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意】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 ,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高锰酸钾(KMnO4)属于含氧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
4.物质的简单分类
【考点例题】
例1.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臭氧(O3)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变式精选】
【变式一】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一 氢气的化学性质(共4小题)
(多选)1.在带玻璃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有黑烟冒出
C.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D.产生黄色火焰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通过研究氢气的燃烧来认识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白烟
C.点燃氢气,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只出现水珠,可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 。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 L。
知识点二 水的电解实验(共8小题)
5.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直播中宇航员告诉我们,天宫中宇航员所用的氧气来自于电解水。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C.由该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M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6.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观实质: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各自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B.产物检验:甲玻璃管内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实验分析:甲、乙玻璃管内的气体质量比为8:1
7.下列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氢分子和氧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所表示的粒子,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B.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2:1
D.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或硫酸钠,能增强导电性
C.与电极b端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0.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
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
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2:1
1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C.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
D.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负极快
12.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中正极的一端是 .
(2)检验D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是 .
(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CD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实际实验数据得出这个比值偏大,原因可能是 .
(4)电解水实验说明了 .
知识点三 物质的简单分类(共7小题)
13.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单质的是( )
A.铁粉 红磷 B.空气 二氧化碳
C.水蒸气 液氧 D.高锰酸钾 二氧化硫
1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5.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中,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明显不同,该物质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氧化镁
16.某物质经分析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不是单质 D.一定是混合物
17.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化合物 ④混合物.
A.仅① B.仅②③ C.仅④ D.①②③④
1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不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19.如果用“”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是构成某些气体的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组成特点回答(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有 ,
(3)属于化合物的有 。
知识点二 水的电解实验(共4小题)
1. (2023 益阳)如图是通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的气体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产生气体b的一端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水中加入少量Na2SO4可以增强其导电性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 (2023 广州)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b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 (2023 成都)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4. (2023 北京)用如图电解水实验研究水的组成。
(1)经检验a管中产生H2,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 。
(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b管中气体为O2的现象是 。
知识点三 物质的简单分类(共8小题)
5. (2023 福建)气凝胶是一种密度特别小的新型固体材料。下列制备气凝胶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碳化硅 B.铜 C.二氧化硅 D.石墨
6. (2023 聊城)2023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如图是世界气象日聊城当日天气状况的手机截屏,图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属于氧化物的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7. (2023 山西)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陶艺“踢毽子”,童稚十足,形神兼备。这种陶艺的制作,用到了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和萤石(主要成分CaF2)。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是( )
A.钾长石 B.萤石 C.方解石 D.石英砂
8. (2023 恩施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干冰 B.硫粉 C.硝酸铵 D.医用酒精
9. (2022 河南)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煤、酒精 B.干冰、小苏打
C.水银、烧碱 D.金刚石、石油
10. (2022 陕西)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红色的葡萄酒 B.紫色的高锰酸钾
C.淡蓝色的液氧 D.银白色的不锈钢
11. (2022 邵阳)“”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12. (2023 绥化)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和解析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及检验和验纯的方法。(化学观念
2.认识水的组成。(化学观念)
3.认识依据物质的组成,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科学思维)
4.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科学探究与实践)
知识点一 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臭 气味 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说明】
(1)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 g/L,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这是氢气不同于其他气体的显著特征。
2.氢气的化学性质一一可燃性
(1)[实验4-5]氢气的燃烧实验
实验步骤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证明燃烧产物是水的方法),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如图),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水
(2)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操作:如图所示。①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 ;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结论: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表明氢气较纯。
【拓展】
氢气可用作高能燃料,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3)氢气可用水制取,原料来源广。
【说明】
(1)如果氢气中混有氧气(或空气),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氢气在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验纯时如果没有声音,不能说明氢气是纯净的,应该重新收集检验,直至纯净为止。
(2)并不是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如果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 ,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3)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前都要检验纯度。
【考点例题】
例1.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水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答案】D
【解析】解:A.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不含碳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B.该过程中,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水,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C.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该反应中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即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变式精选】
【变式一】十八世纪末,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把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瓶内壁上出现了水滴。
(1)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可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2)上述反应过程中,未改变的粒子是 ,产生的新粒子是 。
(3)从微观上看,水蒸气凝聚成水滴的过程,是因为瓶壁温度较低,水分子遇冷后, 速率减慢, 减小。
【答案】(1)氢气+氧气水;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
(3)水分子的运动;分子间间隔。
【解析】解:(1)根据题给信息知,氢气和氧气混合,电火花点燃生成水,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规律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因此上述反应过程中,未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产生的新粒子是水分子;
(3)从微观上看,水蒸气凝聚成水滴的过程,是因为瓶壁温度较低,水分子遇冷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
知识点二 水的电解实验
2. 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目的 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仪器 电解器和直流电源等(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交流电会频繁更换正负极,不能使用),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收集了一些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 切断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说明是氢气
文字表达式
实验分析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可推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说明】
(1)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水电解的过程如图所示。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 2个氢原子结合成 1个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 2 个氧原子结合成 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1) 水的电解图示证明: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③分子由 构成;④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和
不变等。
(3)电解水实验也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
2.水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密度(4℃时)
无色 液体 无臭 0℃ 100℃ 1g/cm3(水结成冰时密度比液态时小,能浮于水面上)
(2)水的化学性质
①通电时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水还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考点例题】
例1.2021年12月,在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进行的“天宫授课”中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过程有如图步骤的模型构成(图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则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C。
【变式精选】
【变式一】(2023 常德模拟)下列是电解水装置和反应示意图。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据图回答:②所代表的物质是左图中试管(填字母) 中产生的气体,图中A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答案】D;负。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②中的物质为O2,而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D管中收集的其它为氧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较大,为氢气,则A为电源负极。
【变式二】某实验小组用来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电源的正极在电源的 (选填“左”或“右”)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若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a的体积为22mL,则气体b的体积约为 mL,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答案】(1)右;水氢气+氧气。
(2)11;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1。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电源的正极在电源的右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故答案为:右;水氢气+氧气。
(2)若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a的体积为22mL,则气体的体积约为11mL,得出的实验结论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1。
故答案为:11;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1。
知识点三 物质的简单分类
1.单质和化合物
类型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 宏观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可简记为“一物多素”)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可简记为“一物一素”)
微观构成 单质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构成
举例 氧气(O2)、氮气(N2) 二氧化碳(CO2)、水(H2O)、氯化钠(NaCl)
联系 二者都是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
【说明】
(1)判断一种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前提是该物质为纯净物,这点往往容易被忽略。
(2)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分类的依据不同,要注意区分。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组成的物质,红磷和白磷组成的物质,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4)不能说“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这样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H2O和H2O 2的混合物中含有H、O两种元素
2.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 CO2)、氧化铁( Fe2O3)五氧化二磷(P2O5)、冰水共存物( H2O)等。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含氧化合物是指所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意】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高锰酸钾(KMnO4)属于含氧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
4.物质的简单分类
【考点例题】
例1.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臭氧(O3)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答案】A
【解析】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臭氧(O3)中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
故选:A。
【变式精选】
【变式一】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A、此图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此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B正确;
C、此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但是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此图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一 氢气的化学性质(共4小题)
(多选)1.在带玻璃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有黑烟冒出
C.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D.产生黄色火焰
【答案】AC
【解析】解: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符号表达式为H2十O2H2O,实验现象为: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壁有小水珠出现。根据实验现象可得知AC说法正确。
故选:AC。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解:A、该反应中,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通过研究氢气的燃烧来认识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白烟
C.点燃氢气,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只出现水珠,可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C
【解析】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壁有小水珠出现,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生成物水,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D.水是纯净物,不含有氢气和氧气,故错误。
故选:C。
4.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 。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 L。
【答案】(1)检验纯度;
(2)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2.5。
【解析】解:(1)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氧气最少为0.5L,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所需空气至少约为2.5L。
知识点二 水的电解实验(共8小题)
5.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直播中宇航员告诉我们,天宫中宇航员所用的氧气来自于电解水。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C.由该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M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答案】A
【解析】解:A、图可知M相连的是正极,N相连的是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故选项说法正确。
B、N处产生氢气,不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M处产生的是氧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用验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观实质: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各自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B.产物检验:甲玻璃管内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实验分析:甲、乙玻璃管内的气体质量比为8:1
【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变化的实质可知: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各自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电解水实验能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甲、乙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氢分子和氧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所表示的粒子,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而“”表示的是水分子,故C错误;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B.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2:1
D.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A
【解析】解:A、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左侧是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注射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错误;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的气体分别是O2和H2,体积比为1:2,故错误;
D、右侧是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注射器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故选:A。
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或硫酸钠,能增强导电性
C.与电极b端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则a是正极,b是负极,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或硫酸钠,能增强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与电极b端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
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
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2:1
【答案】D
【解析】解:A、硫酸钠溶于水会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能增强导电性,故A正确;
B、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为氢气,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B正确;
C、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故C正确;
D、a、b两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气体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8:1,故D错误。
故选:D。
1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C.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
D.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负极快
【答案】B
【解析】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能燃烧,不具有助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负极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中正极的一端是 .
(2)检验D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是 .
(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CD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实际实验数据得出这个比值偏大,原因可能是 .
(4)电解水实验说明了 .
【答案】(1)氧气;
(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2:1;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 ;
(4)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解:(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故填:氧气;
(2)试管D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由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可知,C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D中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因为氢气难溶于水,而氧气不易溶于水,比氢气溶解的更多一点,所以实际实验数据得出这个比值偏大;故填:2:1;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
(4)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则说明了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知识点三 物质的简单分类(共7小题)
13.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单质的是( )
A.铁粉 红磷 B.空气 二氧化碳
C.水蒸气 液氧 D.高锰酸钾 二氧化硫
【答案】C
【解析】解:A、铁粉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C、水蒸气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高锰酸钾和二氧化硫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故选:C。
1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
A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故C错;
D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A。
15.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中,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明显不同,该物质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氧化镁
【答案】C
【解析】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
D.氧化镁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C。
16.某物质经分析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不是单质 D.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解:A、该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是混合物,所以A错误;
B、该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是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所以B错误;
C、由单质的定义可知,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某物质含有氢、氧两种元素,一定不是单质,所以C正确;
D、该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水中含有氢、氧元素,属于纯净物,所以,D错误。
故选:C。
17.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化合物 ④混合物.
A.仅① B.仅②③ C.仅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解:①根据单质的定义可知,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故①错误;
②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故②正确;
③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最少含有两种元素,故③正确;
④混合物中至少两种物质,但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④错误。
故选:B。
1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不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答案】D
【解析】解:A、若为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则可能为混合物,故错误。
B、若可能为单质,则可能为纯净物,说法正确,故错误;
C、该物质可能为纯净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则为单质,说法正确,故错误;
D、因化合物中至少有两种元素,该物质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为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19.如果用“”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是构成某些气体的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组成特点回答(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有 ,
(3)属于化合物的有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1)属于混合物的有CGH,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有EF,
(3)属于化合物的有D;
故答案为:(1)CGH (2)EF (3)D
知识点二 水的电解实验(共4小题)
13. (2023 益阳)如图是通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的气体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产生气体b的一端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水中加入少量Na2SO4可以增强其导电性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产生的气体a是氢气,氢气能燃烧,气体b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气体b是氧气,产生气体b的一端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纯水的导电性很弱,水中加入少量Na2SO4可以增强其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4. (2023 广州)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b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C
【解析】解:A、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a与负极相连,b与正极相连,所以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说法正确;
B、b管收集到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此实验可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而从水分解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故选:C。
15. (2023 成都)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答案】D
【解析】解: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以防止对氢气、氧气体积的测定造成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速率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正极端的玻璃管气体的体积为5.15mL,能使木条燃得更旺,为氧气;负极端的玻璃管,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为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即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6. (2023 北京)用如图电解水实验研究水的组成。
(1)经检验a管中产生H2,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 。
(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b管中气体为O2的现象是 。
【答案】(1)水中含有氢元素;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析】解:(1)a管中产生H2,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氢气,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以判断水中含有氢元素;故答案为:水中含有氢元素;
(2)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故用带火星木条检验O2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知识点三 物质的简单分类(共8小题)
17. (2023 福建)气凝胶是一种密度特别小的新型固体材料。下列制备气凝胶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碳化硅 B.铜 C.二氧化硅 D.石墨
【答案】C
【解析】解:A、碳化硅中有两种元素,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铜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硅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石墨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18. (2023 聊城)2023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如图是世界气象日聊城当日天气状况的手机截屏,图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属于氧化物的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C
【解析】解:图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中:NO2、SO2、C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故选:C。
19. (2023 山西)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陶艺“踢毽子”,童稚十足,形神兼备。这种陶艺的制作,用到了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和萤石(主要成分CaF2)。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是( )
A.钾长石 B.萤石 C.方解石 D.石英砂
【答案】D
【解析】解:A、钾长石的主要成分是KAlSi3O8中,KAlSi3O8中有四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萤石的主要成分CaF2,CaF2中有两种元素,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方解石的主要成分CaCO3,CaCO3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石英砂的主要成分SiO2,SiO2中有两种元素,也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2023 恩施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干冰 B.硫粉 C.硝酸铵 D.医用酒精
【答案】A
【解析】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硫粉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是由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虽含有氧元素,但元素种类有三种,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医用酒精是由酒精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1. (2022 河南)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煤、酒精 B.干冰、小苏打
C.水银、烧碱 D.金刚石、石油
【答案】D
【解析】解:A、煤属于混合物,酒精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水银属于单质,烧碱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单质,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 (2022 陕西)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红色的葡萄酒 B.紫色的高锰酸钾
C.淡蓝色的液氧 D.银白色的不锈钢
【答案】B
【解析】解:A、葡萄酒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高锰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液氧是只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不锈钢属于合金,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23. (2022 邵阳)“”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图B表示有三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表示由两种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4. (2023 绥化)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A、图A表示同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B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表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图C表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该分子构成单质,故选项错误;
D、图D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目标导航
教材全解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含氧
化合物
氧化物
化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元素组成)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
物质
(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
其他化合物
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
(由一种
物质组成)
(由多种元素组成)
精选精练
真题检测
目标导航
教材全解
点燃
+
水(化合反应)
H2O
氧气
O2
氢气
H2
(分解反应)
+
通电
氧气O2
氢气H2
水
H2O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
含氧
化合物
氧化物
化合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
物质
根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
纯净物
(由一种
物质组成)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
氧化物(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
其他化合物
精选精练
真题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