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14:30:2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株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词语,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正是春秋晚期老子的思想主张,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B、C 、D、项分别是墨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只有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是考查的重点,也是掌握的难点。
2.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
A.孔子 B.墨子 C.孙子 D.老子
【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故“道法自然”与老子有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的主张。试题较为简单,理解和识记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3.(2019·烟台)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孔子等思想大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提倡法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属于儒家思想主张,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属于法家思想,排除。
B选项属于墨家思想,排除。
C选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的准确把握,儒家主张德治。
4.(2020·四川模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孔子一贯的主张“仁”,这就是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肢含义的理解来回答,如果不理解题肢的含义,就很难回答。
5.下面哪一项能够佐证如图孔子“万世师表”(千秋万代老师的楷模)的称号(  )
A.提倡“为政以德” B.主张以“德”教化人民
C.主张以“礼”治国 D.主张“有教无类”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还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D符合题意;
A,是思想方面的成就,不是教育方面的,A不符合题意;
B,是思想方面的成就,不是教育方面的,B不符合题意;
C,是思想方面的成就,不是教育方面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教育方面的贡献,需要识记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知识。
6.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切问”“仁”等关键词,可判断校训体现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主张,而孔子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一书中,所以D项正确。
【点评】考查《论语》
7.中国近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评述:“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 B.诸侯争霸的战争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昌盛局面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C符合题意;
A,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A;
B,诸侯争霸的战争局面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B;
D,商业繁荣的昌盛局面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8.(2018·镇江)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这反映出孟子主张(  )
A.“兼爱”“非攻” B.实行“法治”
C.“无为而治” D.“仁政”治国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题干孟子的“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这反映出孟子主张“仁政”治国。故D符合题意;
“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故A不符合题意;
实行“法治”是法家韩非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道教的思想,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列表格识记掌握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不要混淆。
9.(2019·成都)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的是“制天命而用之”,B选项符合题意;
墨子的核心是兼爱和非攻,A选项排除;
孟子的核心是仁政和民本,C选项排除;
韩非子的核心是严刑酷法,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制天命而用之 ”,结合荀子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10.中国先秦时期,古籍浩如烟海,凝聚了华夏上古先民的智慧。以下几本古籍,几千年间的文人学者大多读不大懂。它们是《易经》《山海经》和《道德经》,也被称为“天书”“地书”和“人书”。“人书”指的就是《道德经》,它是道家的经典。其作者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老子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2019·重庆)如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  )
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仁”包括一切美德,“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要以德治国;B选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C选项“ 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是法家思想;D选项“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孟子的思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2022·茂南一模)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A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度的崩溃”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B .“商鞅变法的作用”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C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兼并战争的后果”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D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曾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墨子。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C符合题意;
A,老子主张“无为而治”,A不符合题意;
B,孔子主张以德治国,B不符合题意;
D,韩非主张以法治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墨子的思想主张。
14.他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他”是(  )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他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他”是孟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B符合题意;
A,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A不符合题意;
C,荀子主张实行“礼治”,C不符合题意;
D,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孟子的思想主张。
15.(2017·潍坊)下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诗中的”疑是民间疾苦声和一枝一叶总关情“可知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切合了儒家施仁政于民的思想,因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
16.(2019·宿迁)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
墨家主张的是兼爱和非攻,B选项排除;
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C选项排除;
法家强调的是以法治国,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诸子百家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17.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8.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出自《论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B符合题意;
A,《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著,体现以法治国思想,A不符合题意;
C,《老子》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体现无为而治的思想,C不符合题意;
D,《孙子兵法》是兵家孙武所著,讲的是兵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争霸和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国家分裂。法家的代表韩非子认为分封制已经不能用来治理当时的老百姓,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命官吏代替世袭的贵族,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个人手里,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来加强统治,C符合题意;
A,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A不符合题意;
B,道家庄子主张治国顺应自然,B不符合题意;
D,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法家的有关主张的代表、内容和影响。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法制时空》是一档法制节日,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因此最合适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韩非。D符合题意;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核心思想是“仁”,A不符合题意;
B,庄子主张治国顺应自然,B不符合题意;
C,老子主张“无为而治”,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1)班在开学初期出现乱扔纸屑以及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对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出现了分歧: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其做值日;如再不改,一次罚其5元钱。”
班长:“还是应该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正的。”
生活委员:“就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1)材料一的言论出自哪一历史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该历史人物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答案】(1)孔子。“仁”
(2)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法家;儒家;道家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据所学可知,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
(2)据所学可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3)由劳动委员的话“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其做值日;如再不改,一次罚其5元钱。”可知,他主张用“严刑峻法”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法家的观点。由班长的话“还是应该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正的。”可知,他主张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儒家的观点。由生活委员的话“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可知,他主张“无为而治”,这反映的是道家的观点。
故答案为:(1)孔子。“仁”。
(2)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法家;儒家;道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请你参加“探寻齐文化”系列活动,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感受齐国文化的魅力。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下图是战国青铜器,仿牛形,昂首竖耳,背上有盖。整体以铜铸成,全身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交错镶嵌出菱形图案,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眼球用墨精石做成。外表华丽、工艺精美、造型独特,是齐文化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文化符号二:历史典故】
典故一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不断发动兼并战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任管仲为相,实施改革,国富兵强,并打着尊崇周天子的旗号,打击不臣服的四夷,号令诸侯,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典故二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将庞涓率军回救,孙膑在桂陵伏袭,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
【文化符号三:历史遗迹】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设立的一处官办高等学府,因建在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吸引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兴盛时容纳了几乎“诸子百家”各个学派,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有孟子、荀子等。
论战大会是稷下学宫迎接学者入齐的大典,孟子入齐时的论战最为精彩。首先,孟子以“民贵君轻”赢得众人喝彩。之后,论辩天下大争局面形成原因时,孟子认为天下大争是因为没有推行周礼和“仁政”,没有实行井田制。但申不害则认为,天下的治理是人在统治,要想和平,只有推行法治、术治。
稷下学宫学术自由,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使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1)赏析该文物,你可以推断出战国时期齐国的哪些社会情况?
(2)以上两则典故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后来各演化为哪一成语?
(3)据典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4)材料中的孟子和申不害各是哪一学派的学者?他们的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稷下学宫能够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的原因。
(6)通过“探寻齐国文化”的活动,写出齐国文化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案】(1)齐国经济繁荣,手工艺水平较高。(言之有理即可)
(2)典故一: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典故二: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3)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4)孟子:儒家学派;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
申不害:法家学派;推行法治、术治。
(5)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自由,文人学者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即可)
(6)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整体以铜铸成,全身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交错镶嵌出菱形图案,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眼球用墨精石做成。外表华丽、工艺精美、造型独特,是齐文化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件青铜牛反映出当时的齐国社会经济繁荣,手工艺水平较高。
(2)依据典故一“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所以演化的成语是尊王攘夷或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根据典故二“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将庞涓率军回救,孙膑在桂陵伏袭,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桂陵之战,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
(3)根据材料“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根据两则典故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诸侯国间竞相争霸。
(4)根据材料“孟子认为天下大争是因为没有推行周礼和’仁政‘”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根据材料“申不害则认为,天下的治理是人在统治,要想和平,只有推行法治、术治。”并结合所学可知,申不害属于法家学派,推行法治、术治。
(5)根据材料“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吸引各国学者纷至沓来。”“稷下学宫学术自由,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使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稷下学宫能够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的原因有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自由,文人学者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齐国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等突出特点。
故答案为:
(1)齐国经济繁荣,手工艺水平较高。(言之有理即可)
(2)典故一: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典故二: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3)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4)孟子:儒家学派;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
申不害:法家学派;推行法治、术治。
(5)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自由,文人学者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即可)
(6)开放包容,务实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文化、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与战争、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非常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材料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
【答案】(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
(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因为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点评】关于孔子的考查,还应掌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为何称孔子为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等相关内容。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株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2.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
A.孔子 B.墨子 C.孙子 D.老子
3.(2019·烟台)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孔子等思想大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提倡法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
4.(2020·四川模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面哪一项能够佐证如图孔子“万世师表”(千秋万代老师的楷模)的称号(  )
A.提倡“为政以德” B.主张以“德”教化人民
C.主张以“礼”治国 D.主张“有教无类”
6.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7.中国近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评述:“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 B.诸侯争霸的战争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昌盛局面
8.(2018·镇江)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这反映出孟子主张(  )
A.“兼爱”“非攻” B.实行“法治”
C.“无为而治” D.“仁政”治国
9.(2019·成都)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10.中国先秦时期,古籍浩如烟海,凝聚了华夏上古先民的智慧。以下几本古籍,几千年间的文人学者大多读不大懂。它们是《易经》《山海经》和《道德经》,也被称为“天书”“地书”和“人书”。“人书”指的就是《道德经》,它是道家的经典。其作者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1.(2019·重庆)如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  )
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2022·茂南一模)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13.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曾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4.他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他”是(  )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5.(2017·潍坊)下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6.(2019·宿迁)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17.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8.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1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1)班在开学初期出现乱扔纸屑以及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对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出现了分歧: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其做值日;如再不改,一次罚其5元钱。”
班长:“还是应该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正的。”
生活委员:“就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1)材料一的言论出自哪一历史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该历史人物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22.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请你参加“探寻齐文化”系列活动,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感受齐国文化的魅力。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下图是战国青铜器,仿牛形,昂首竖耳,背上有盖。整体以铜铸成,全身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交错镶嵌出菱形图案,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眼球用墨精石做成。外表华丽、工艺精美、造型独特,是齐文化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文化符号二:历史典故】
典故一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不断发动兼并战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任管仲为相,实施改革,国富兵强,并打着尊崇周天子的旗号,打击不臣服的四夷,号令诸侯,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典故二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将庞涓率军回救,孙膑在桂陵伏袭,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
【文化符号三:历史遗迹】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设立的一处官办高等学府,因建在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吸引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兴盛时容纳了几乎“诸子百家”各个学派,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有孟子、荀子等。
论战大会是稷下学宫迎接学者入齐的大典,孟子入齐时的论战最为精彩。首先,孟子以“民贵君轻”赢得众人喝彩。之后,论辩天下大争局面形成原因时,孟子认为天下大争是因为没有推行周礼和“仁政”,没有实行井田制。但申不害则认为,天下的治理是人在统治,要想和平,只有推行法治、术治。
稷下学宫学术自由,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使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1)赏析该文物,你可以推断出战国时期齐国的哪些社会情况?
(2)以上两则典故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后来各演化为哪一成语?
(3)据典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4)材料中的孟子和申不害各是哪一学派的学者?他们的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稷下学宫能够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的原因。
(6)通过“探寻齐国文化”的活动,写出齐国文化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非常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材料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词语,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正是春秋晚期老子的思想主张,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B、C 、D、项分别是墨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只有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是考查的重点,也是掌握的难点。
2.【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故“道法自然”与老子有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的主张。试题较为简单,理解和识记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属于儒家思想主张,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属于法家思想,排除。
B选项属于墨家思想,排除。
C选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的准确把握,儒家主张德治。
4.【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孔子一贯的主张“仁”,这就是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肢含义的理解来回答,如果不理解题肢的含义,就很难回答。
5.【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还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D符合题意;
A,是思想方面的成就,不是教育方面的,A不符合题意;
B,是思想方面的成就,不是教育方面的,B不符合题意;
C,是思想方面的成就,不是教育方面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教育方面的贡献,需要识记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切问”“仁”等关键词,可判断校训体现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主张,而孔子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一书中,所以D项正确。
【点评】考查《论语》
7.【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C符合题意;
A,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A;
B,诸侯争霸的战争局面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B;
D,商业繁荣的昌盛局面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题干孟子的“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这反映出孟子主张“仁政”治国。故D符合题意;
“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故A不符合题意;
实行“法治”是法家韩非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道教的思想,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列表格识记掌握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不要混淆。
9.【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的是“制天命而用之”,B选项符合题意;
墨子的核心是兼爱和非攻,A选项排除;
孟子的核心是仁政和民本,C选项排除;
韩非子的核心是严刑酷法,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制天命而用之 ”,结合荀子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老子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仁”包括一切美德,“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要以德治国;B选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C选项“ 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是法家思想;D选项“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孟子的思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A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度的崩溃”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B .“商鞅变法的作用”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C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兼并战争的后果”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D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墨子。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C符合题意;
A,老子主张“无为而治”,A不符合题意;
B,孔子主张以德治国,B不符合题意;
D,韩非主张以法治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墨子的思想主张。
14.【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他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他”是孟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B符合题意;
A,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A不符合题意;
C,荀子主张实行“礼治”,C不符合题意;
D,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孟子的思想主张。
15.【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诗中的”疑是民间疾苦声和一枝一叶总关情“可知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切合了儒家施仁政于民的思想,因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
16.【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
墨家主张的是兼爱和非攻,B选项排除;
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C选项排除;
法家强调的是以法治国,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诸子百家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17.【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8.【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出自《论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B符合题意;
A,《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著,体现以法治国思想,A不符合题意;
C,《老子》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体现无为而治的思想,C不符合题意;
D,《孙子兵法》是兵家孙武所著,讲的是兵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争霸和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国家分裂。法家的代表韩非子认为分封制已经不能用来治理当时的老百姓,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命官吏代替世袭的贵族,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个人手里,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来加强统治,C符合题意;
A,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A不符合题意;
B,道家庄子主张治国顺应自然,B不符合题意;
D,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法家的有关主张的代表、内容和影响。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法制时空》是一档法制节日,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因此最合适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韩非。D符合题意;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核心思想是“仁”,A不符合题意;
B,庄子主张治国顺应自然,B不符合题意;
C,老子主张“无为而治”,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21.【答案】(1)孔子。“仁”
(2)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法家;儒家;道家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据所学可知,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
(2)据所学可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3)由劳动委员的话“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其做值日;如再不改,一次罚其5元钱。”可知,他主张用“严刑峻法”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法家的观点。由班长的话“还是应该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正的。”可知,他主张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儒家的观点。由生活委员的话“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可知,他主张“无为而治”,这反映的是道家的观点。
故答案为:(1)孔子。“仁”。
(2)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法家;儒家;道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答案】(1)齐国经济繁荣,手工艺水平较高。(言之有理即可)
(2)典故一: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典故二: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3)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4)孟子:儒家学派;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
申不害:法家学派;推行法治、术治。
(5)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自由,文人学者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即可)
(6)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整体以铜铸成,全身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交错镶嵌出菱形图案,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眼球用墨精石做成。外表华丽、工艺精美、造型独特,是齐文化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件青铜牛反映出当时的齐国社会经济繁荣,手工艺水平较高。
(2)依据典故一“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所以演化的成语是尊王攘夷或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根据典故二“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将庞涓率军回救,孙膑在桂陵伏袭,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桂陵之战,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
(3)根据材料“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根据两则典故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诸侯国间竞相争霸。
(4)根据材料“孟子认为天下大争是因为没有推行周礼和’仁政‘”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根据材料“申不害则认为,天下的治理是人在统治,要想和平,只有推行法治、术治。”并结合所学可知,申不害属于法家学派,推行法治、术治。
(5)根据材料“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吸引各国学者纷至沓来。”“稷下学宫学术自由,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使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稷下学宫能够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的原因有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自由,文人学者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齐国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等突出特点。
故答案为:
(1)齐国经济繁荣,手工艺水平较高。(言之有理即可)
(2)典故一: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典故二: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3)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4)孟子:儒家学派;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
申不害:法家学派;推行法治、术治。
(5)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自由,文人学者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即可)
(6)开放包容,务实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文化、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与战争、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3.【答案】(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
(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因为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点评】关于孔子的考查,还应掌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为何称孔子为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等相关内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