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上)针对性训练【1.4-1.7】(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八(上)针对性训练【1.4-1.7】(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针对性训练 【1.4-1.7】(1)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肥皂 B、粉笔 C、蔗糖 D、色拉油
2. 我国汉朝就掌握了豆腐的制作工艺。下列制作豆腐的流程中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豆磨浆 B、分离渣浆 C 、煮沸豆浆 D、点卤凝固
3. 小米净水器可以有效去除泥沙、细菌等物质,其净水原理如图所示,起到循环用水的作用。小米净水器中“PP棉”使用环节相当于下列净水方法中的( )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D、沉淀
4. 如图板蓝根颗粒有清热败火的功效。下列描述能作为判断冲剂溶解后是饱和溶液的是( )
A、溶液颜色很深 B、溶液味道很苦
C、溶解的很快 D、底部固体有剩余
5. 下表表示的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的交叉关系。2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只有0.165克,往100克20℃的水中加入0.165克熟石灰得到的溶液最适合归于表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6. 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7. 20℃时,氯化钠的溶度度为36克。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比例的是( )
A B C D
8. (2023·金华)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9. 以下说法中,能够说明20℃的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将2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硝酸钾固体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析出3g硝酸钾固体
C、将3g硝酸钾固体放入20℃的硝酸钾溶液中未溶解
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液没有变化
10.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1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降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a、b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t1℃时 a、b的溶解度相同
D、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
11.如图为小明自制“棒棒糖”的流程,则下列烧杯内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丁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12.(2023·丽水)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3.(2023·舟山)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内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速度
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
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
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4.海面上漂浮的冰几乎不含盐,海水结冰可称为“析冰”。如图所示,取一杯与海水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水,降温后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则剩余的盐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确定
15.沿海地区主要通过海水晒盐的方式得到粗盐,小文取一杯食盐水模拟海水晒盐进行恒温蒸发得到食盐,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合理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填空题
16.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
(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______。(选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_______的特点。
17.“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______(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______。
18.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如下:
(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结晶的。
(2)制作棒棒糖时,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19.(2023·金华)20℃时,取一定量CuSO4固体溶解在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2)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
20.下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请回答:
(1)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克。
(2)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右,则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定温度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甲、乙两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的是_____烧杯中的溶液。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_____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
(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______。
(3)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23.表格是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铵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_____(填“氯化铵较多”、“硝酸钾较多”或“无法确定”)。
(2)如图中M是氯化铵或硝酸钾中的一种,按图进行相关操作,其中A、B、C、D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三、探究题
24.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的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克将产品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所需仪器略去)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实验温度 20 ℃ 20 ℃ 20 ℃ 20 ℃ 80 ℃溶质
种类 食盐 食盐 食盐 硝酸钾 食盐
溶质颗粒大小 粉末 粉末 块状 粉末 粉末
溶质质量 3.6克 3.6克 3.6克 3.6克 3.6克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b 水 水
溶剂质量 10克 a 10克 10克 10克
溶解情况 全溶 不溶 全溶 部分溶 全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探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种,根据常识可知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食盐或硝酸钾而不使用块状物的优点是 。
(4)有人认为将第一组与第五组实验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简述理由: 。
(5)由上述实验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硝酸钾的溶解性。
25.小江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后。他认为:溶剂的多少也会影响物质溶解性。于是他进行了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标为A、B;向两烧杯中分别倒入25克粗细相同的食盐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②向A烧杯倒入20克水,向B烧杯倒入60克水 设置对照实验
③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到A、B两烧杯底部的食盐不再溶解为止,过滤、干燥剩余食盐 控制实验条件
④__________并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
提示:过滤是使固液分离的方法。
【问题交流】
(1)请你从控制变量角度优化步骤②:___________。
(2)完善步骤④:_______________。
(3)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江发现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每10克水_______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溶剂的多少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四、简答题
26.某学习小组开展了“ 制作棒棒糖" 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如下:
(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结晶的。
(2)制作棒棒糖时,小科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后,成功制得棒棒糖。当时室温下,100克水中加入260克蔗糖,得到300克蔗糖溶液,计算杯中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7.我国的耕地面积中有五分之一左右是盐化土壤,普通水稻栽种在这类上壤中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无法正常生长。为培育能在盐化土壤中健康生长的耐盐水稻,科研人员常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对培育的水稻幼苗进行筛选研究,装置如图。
(1)为完成该研究项目,必须调查的相关数据是_________。
(2)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需配置3000克质量分数为0.5%的食盐溶液,请通过计算分析需要食盐多少克?
(3)实验人员利用泡沫板固定水稻幼苗,以保证部分根露在空气中。若一泡沫板的质量为5克,体积为2.5ⅹ10-4米3,忽略水稻幼苗根排开水的体积,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泡沫板能否承载总质量为75克的水稻幼苗。(该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ⅹ103千克/米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A B A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C D
二、填空题
16.(1)AB (2)均一
17.悬浊液;①④
18.(1)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2)不饱和
19.(1)甲 (2)丙>乙>甲(或丙乙甲)
20.(1)5
(2)增加氯化钠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1.(1)A (2)甲;小于
22.(1)不饱和 (2)丙、丁 (3)20%
23.(1)硝酸钾较多 (2)A<B<C=D
三、探究题
24.(1)10克 水 (2)4 溶质颗粒大小 (3)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 (4)温度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但相同的实验结果导致无法得出准确结论 (5)大于
25.(1)向A烧杯倒入20克20℃的水,向B烧杯倒入60克20℃的水
(2)称量剩余食盐的质量
(3)最多能溶解食盐的质量
四、简答题
26.(1)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2)不饱和
(3)×100%≈66.7%
27.(1)盐化土壤溶液的浓度(或普通水稻的耐盐度)
(2)m质=m液ⅹA%=3000gⅹ0.5%=15g
(3)G=mg=(75g+5g)ⅹ10-3ⅹ10N/kg=0.8N
F浮=G=0.8N
V排===8ⅹ10-5m3=80cm3
小于泡沫的总体积,可以承载的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