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18:12:10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商品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标要求】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
(2)知道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理解其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难点: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理解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名词解释】
货币:指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信贷: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信贷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即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契约:指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问题引领】
一、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1.商业贸易是怎样出现的?
2.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简要概述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的商业贸易活动。
4.丝绸之路沟通了哪些区域的商业贸易,贸易物品主要有哪些?
5.古代中国如何管理对外贸易?
6.古达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1.梳理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2.梳理信贷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3.梳理契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知识框架】
【课后小练】
1.早在公元前1世纪晚期,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为了能不经过中亚地区与汉朝直接贸易,多次派出探险队收集商路情报。此后多位古希腊地理学家在著作中提到从幼发拉底河渡口出发,最终到达赛里斯国都城赛拉(东汉首都洛阳)的商路。由这些记载可推断出
A. 汉朝与欧洲有密切的直接往来
B. 西域地区成为东西贸易枢纽
C. 丝绸之路提升了汉朝的影响力
D. 儒家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
A. 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
C. 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
D. 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3.“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材料中的“帝国”是指
拜占庭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4.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
A. 形成契约精神
B. 规范商业行为
C. 履践重农抑商
D. 出现货币经济
5.北宋时期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后来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材料表明
A. 北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
B. 商品经济繁荣导致纸币诞生
C. 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发展
D. 政府有限介人利于金融稳定
6.《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A. 钱庄盛行
B. 借贷流行
C. 租佃关系发展
D. 社会和谐稳定
7.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
B. 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 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
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
二、非选择题
8.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
【材料二】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已大”,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项归于田赋之内,“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1933年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如何理解“敝地(西欧)实受多银之害?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国民政府时期流通货币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答案】
一、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1.商业贸易是怎样出现的?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商业贸易发展起来。
2.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1)商朝: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中。
(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3)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全国的商品流通。
(4)隋唐到两宋: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5)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3.简要概述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的商业贸易活动。
(1)古埃及: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2)两河流域:
①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均积极参与商业活动。
②亚述:开辟海外贸易。
③新巴比伦:城内聚集来自亚非各地的商人。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4.丝绸之路沟通了哪些区域的商业贸易,贸易物品主要有哪些?
(1)丝绸之路沟通亚洲、欧洲、北非。
(2)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中国出口丝绸等到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欧洲、中亚等地出口奇珍异宝到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到南洋、波斯湾、阿拉伯海及红海沿岸地区。
5.古代中国如何管理对外贸易?
(1)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2)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
(3)清朝: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6.古达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1.梳理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产生与发展历程:
①中国在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货币。
影响:
①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②促使商业的功能由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梳理信贷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1)世界: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②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③前4世纪,古希腊兴起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2)中国:
①周:《周礼》出现借贷纠纷的记载。
①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出现货币信贷。
②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③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④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⑤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庄票。
3.梳理契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3)中国商周时期已出现契约;汉朝以后,涉及人身关系的事宜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课后小练】
1.答案:C
解析:从材料“公元前1世纪晚期”“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为了能不经过中亚地区与汉朝直接贸易,多次派出探险队收集商路情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汉朝对西方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汉朝与欧洲有直接往来,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西域的地位和儒家文化的吸引力,故BC项排除。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可知明政府在外国入贡前提下设置管理机构加强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题干未体现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排除C。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在题干没有提及,D错误。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可知,盛行伊斯兰教、8世纪中期形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并定都巴格达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B正确;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与材料不符,A错误;罗马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尚未产生,C错误;奥斯曼帝国的都城是伊斯坦布尔,与材料不符,D错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奴隶主国家设立了专门机构和管理市场的官员,质人掌管买卖双方订立的契约,处理与此有关的纠纷争讼,所以B正确;A不是题干表达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货币经济问题,排除D。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可知,宋代交子在使用过程中曾引发民间纠纷,由于政府的整顿和管理,出现良性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选D。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可知,材料体现了有收成后还公司债务的情境,粮食还没离开场地、布帛还没有下机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说明当时借贷流行,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还债务的情境,没有涉及钱庄,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材料没有体现租佃关系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当时人们有了收成后还债务的情境,无法得出当时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故C正确;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排除B;材料反映唐朝金融领域出现的现象,无法体现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排除D。
8.
(1)流向:白银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
理解: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或价格革命);加速了两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3)变化: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从白银变为纸币(法币)。积极: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和物价有一定作用;刺激了经济复苏;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政府在战时调整经济,保障抗战胜利。选必二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多源发生的起源,连点成线的通道,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课通过揭示世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商贸活动发展变迁的过程,商业贸易与社会、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使学生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本课展示了多幅地图,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古代世界不同人群商贸活动中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引导学生运用特定的时间、空间术语进行描述和概括,进而建构不同时空框架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合理解释,借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素养。本课收集并运用了多则史料,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各地人群经济与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后两课分别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及《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从时段上讲,本课讲述的是古代的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讲述的是近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则有关于现当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三课关联中外、贯通古今。而从古代到现当代,商贸活动从地方性行为扩大发展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的活动,逐步呈现出全球化趋势。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第二子目为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第一子目涉及到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代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第二子目涉及到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商业贸易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业贸易也随之逐步发展、不断进步。从世界范围内看,商业贸易的起源具有多个源头。不同国家与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商业贸易活动各具特色。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则将分散的地方性贸易连接起来,商贸活动逐步发展为国际、洲际活动,并呈现全球化趋势。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推动了了音乐、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与精神交流。另一方面,作为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与方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和发展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在高一已学过《中外历史纲要》,对古代商业贸易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积累。但对于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等商业贸易中的概念不甚清晰。2.学生具有一定读图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但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分析、综合、比较,作出合理论述和解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3.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能够根据材料进行归纳,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新事物的迁移能力仍要加强。策略:通过下定义、举历史案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金融概念,同时通过学法指导以及多则材料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字、地图等材料了解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通过总结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区域商贸活动影响因素的材料以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概括、解释古代中国商贸活动的发展条件及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2.知道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理解其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理解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商业的概念:“(商业)原始的、萌芽的形态,是生产者直接的物物交换。尔后才有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商业的概念。
一、多源发生: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 1.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特点及发展趋势出示地图材料: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中的红点并设问: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有何特征?发展趋势是怎样的?1.特征:多源发生2.趋势:呈扩大趋势 2.世界主要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1)古代埃及展示地图,标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展示两则材料并设问:学法指导:材料题五步骤(教师板书)1.看问题2.看材料出处3.分段:根据材料语意分段。一般以分号或句号为标志。4.划关键词5.列点答题(概括)(2)两河流域展示地图,标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展示两则材料并设问:展示两则材料并设问:古希腊展示地图,标出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展示两则材料并设问:古代中国设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你能举出古代中国的例子予以论证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作范例指导。 阅读图片材料,归纳出古代商业贸易多源发生的起源特点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阅读图片材料,进行时空定位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古埃及商贸活动发展的条件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古埃及商贸活动的特点是兼有国内、国外贸易;商品丰富;商贸活动与军事掠夺相结合。阅读图片材料,进行时空定位。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促进两河流域商贸活动发展的因素有国家统一;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统治者的支持;法律的保障;畅通的交通路线;较为先进的财务制度等。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两河流域的商贸活动具有国内外贸易均发达;借贷、抵押、租赁、代理、信托盛行;深受神庙影响的特点。阅读图片材料,进行时空定位。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古希腊的商贸活动具有以海外贸易为主的特点;受地理条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古希腊的商贸活动因此呈现出上述特点。阅读课本35-36页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发展的相关内容;根据本课前面展示的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出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国家统一、统治者的重视及支持、制度保障、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畅通的交通路线、商人群体的出现及发展等条件;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概括、解释古代中国商贸活动的发展条件。 展示地图,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提升学生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展示地图,标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进行时空定位,潜移默化渗透时空观念。 阅读材料之前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获取、总结、解读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展示地图,标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进行时空定位,潜移默化渗透时空观念。展示地图,标出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进行时空定位,潜移默化渗透时空观念。以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为代表,通过揭示世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商贸活动发展变迁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提升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概括、解释古代中国商贸活动的发展条件,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二、连点成线:古代商业贸易的通道 展示地图: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将分散的地方性贸易(点)连接起来,商贸活动逐步发展为洲际活动(商贸通道连点成线)。展示丝绸之路地图和其中的物质交流图片并设问:展示丝绸之路地图和其中的精神交流图片并设问:展示两则材料并设问:展示宋代海外贸易图: 阅读图片材料,进行时空定位;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方性商贸活动逐渐演变为国与国、洲与洲的跨区域活动,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将分散的地方性贸易连接了起来。调动初中所学知识描述丝绸之路的路线,总结出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中亚、西亚、欧洲、北非的商业贸易;通过阅读丝绸之路中的物质交流图片得出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人们的食谱、提高了军队作战力、促进西域生产力发展等结论。通过阅读图片材料归纳出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精神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阅读史料提炼、总结出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根据地图描述宋代海外贸易路线。 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活动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相互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推动了了音乐、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与精神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海路同样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贸易通道;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贸易路线,教师引导学生将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时空框架进行联系,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三、潜移默化:古代商业贸易的影响 1.货币展示货币的概念:展示两则材料并设问:2.信贷展示信贷的概念:展示两则材料并设问:3.商业契约展示契约的概念:展示材料并设问:展示材料并设问: 知道货币的概念。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货币使得社会产生拜金思潮,加深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市场化程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知道信贷的概念。阅读史料,描述古巴比伦人签订借贷合约的流程;概括总结出借贷影响人们超前消费观念和习惯的诞生,一方面可以缓解生产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有还不清贷款影响生活的后果。知道契约的概念。根据史料自主描述唐人如何签订商业契约。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商业契约促进了人们契约精神、证据意识、财产观念、个体权利与义务意识的产生。 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贷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课堂小结
PAGE
6(共27张PPT)
(商业)原始的、萌芽的形态,是生产者直接的物物交换。尔后才有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
选必二第三单元第七课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第七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多源发生: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
二、连点成线:古代商业贸易的通道
三、潜移默化:古代商业贸易的影响
目录

多源发生:
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
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有何特征?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特征:多源发生
趋势:呈扩大趋势
埃及
古埃及
【材料一】古王国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内贸易方面,上下埃及间的商业往来有了新的发展,谷物、食品、蔬菜以及手工业制品、装饰品都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在对外贸易方面……埃及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南可达东非一带,东可到阿拉伯海及波斯湾,北则遍及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袁德忠《古代埃及商业发展述略》
1.根据材料一思考,古埃及商贸活动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帕勒莫石碑记载了法老斯涅夫鲁统治时期古埃及与腓尼基贸易往来的信息:“用麦汝木为国王建造十六艘100肘尺的代瓦塔威船。铲平黑人的土地。带回7000名活着的俘虏,200000头大、小家畜。建造南北土地之墙,(名为)‘斯涅夫鲁之屋’。带回40艘满载着雪松木的船。”
——霍玉洁《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船只初探》
2.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古埃及商贸活动的特点。
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兼有国内、国外贸易;商品丰富;商贸活动与军事掠夺相结合
两河
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
【材料二】巴比伦商业之所以繁荣有两大原因:一是靠陆路,全国修建了畅通的国道;二是靠水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水路直达波斯湾……巴比伦商业的发展还与其所通行的财务制度有关。当时还没有铸币,但早在汉谟拉比之前就开始使用金银作为交换的媒介。
——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结合两则材料思考,促进两河流域商贸活动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两河流域的统一,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汉谟拉比对商业又给予保护和支持。法律规定,受托运送金银财物而占有者,以五倍之物偿还,受托藏谷而缺少者,加倍偿还。
——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国家统一;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统治者的支持;法律的保障;畅通的交通路线;较为先进的财务制度
西亚两河流域
【材料二】正是神庙最大限度地推动了劳动的分工,其手工作坊通过为商人提供纺织品和其他手工艺品为远距离贸易提供了资本,甚至在起初的几个世纪中为他们提供配置和储备。神庙还规范化度量衡,为用作金钱的贵金属提供纯度保障……集市一般就在神庙旁边,后者的神圣性为市场中的商业交换提供保障。 ——王献华《“神庙经济”论与早期两河流域研究》
结合两则材料思考,两河流域的商贸活动有何特点?
【材料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商业不论对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很发达……古巴比伦王国的商业活动已经不局限于物品交换,以借贷、抵押、租赁、代理、信托等形式出现的商业行为也很流行。
——袁德忠《试论古巴比伦王国的商业》
国内外贸易均发达;借贷、抵押、租赁、代理、信托盛行;深受神庙影响
古希腊
古希腊
【材料二】希腊是山地和海洋造就的文明……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岛上多贫瘠山地。这种地理状况决定了希腊的农业粮食作物不发达,却有利于林、果等经济作物的发展;陆路交通多有不便,但舟楫之利却得到充分的体现……小国寡民的规模是城邦的重要特点……在这种小规模的城邦内部,既不可能形成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也不可能产生发达的商品交换经济,它只能靠对外贸易才能满足多种消费的需要。
——柏铮《古代市场经济的鼎盛——希腊、罗马的城邦商业经济》
根据材料一思考,古希腊的商贸活动有何特点?
【材料一】与美索不达米亚那些以当地生产分配为主、长途贸易为辅的古代城市不同,雅典和罗马当地的农业不足以支撑城市的迅猛发展,必须代之以海外贸易。 ——威廉·戈兹曼《千年金融史》
以海外贸易为主
根据材料二思考,古希腊的商贸活动为何具有上述特点?
受地理条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你能举出古代中国的例子予以论证吗?
国家统一、统治者的重视及支持、制度保障、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畅通的交通路线、商人群体的出现及发展……
【例】明清时期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输入中国并得到推广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3.手工业的发展,丝织等行业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4.商业市镇的发展
5.商帮的兴盛
6.白银货币化
……

连点成线:
古代商业贸易的通道
西域
西亚
欧洲
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连接了哪些区域的商业贸易?
2.丝绸之路的开辟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北非
中国、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物质交流
·葡萄等物种引入中国, 丰富了食谱;
·西域良种马的传入提高了军队作战力;
·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生产力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精神交流
·琵琶、竖箜篌、胡舞等乐器和歌舞的传入促进精神交流,丰富精神生活
竖箜篌
琵琶
胡舞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材料二】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材料一】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中国与萨珊波斯)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中原流行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 《维摩诘所说经》汉文文本,都在西域地区流行……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尚书正义》《经典释文》《切韵》,道家的《刘子》,史部的《史记》《汉书》等,也都传抄到沙漠绿洲。
——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结合材料思考:丝绸之路的开辟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文化交流
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潜移默化:
古代商业贸易的影响
货币
根据材料思考:货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拜金思潮;生产生活市场化程度加深
【材料一】(钱)可谓神物……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西晋】鲁褒《钱神论》
【材料二】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陈梧桐等《明史十讲》
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当代汉语词典》
货币
信贷
【材料一】1/2锱优质银子,公平的利率将被加上。从伊里阿马塔哈尔手中,伊里伊丁楠借下了银子。在3月,他将要归还银子(和)利息。证人:里皮特辛、阿布瓦喀尔和皮尔胡姆。在泥板上盖上了他们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汉穆腊比第42年。
——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伦账目文献》
1.根据材料一描述古巴比伦人如何签订借贷合约。
超前消费的观念和习惯(缓解生产生活压力;还不清贷款影响生活)
【材料二】(古巴比伦)在欠款还清后,按习惯要把泥版砸碎。所以,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些借贷泥版,说明当时有些人还不清贷款。
——陈晓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2.结合两则材料思考:借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确借贷双方;写明还款时间及本息数目;写下证人姓名并盖章;写明日期
广义的信贷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即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金融大辞典》
信贷
商业契约
1.根据材料一描述唐人如何签订商业契约。
·写明交易物品特征、交易双方人名、交易价格;
·明确规定契约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所有权的转移与风险责任的承担 、违约责任 。
【材料一】
紫挞牛壹头,陆岁,并无印记。寅年正月廿日, 令狐宠宠为无年粮种子,令将前件牛出卖与同部落武光辉,断作麦汉斗壹拾玖硕,其牛及麦,当日交相付了,并无悬欠。如后牛若有人识认,称是寒盗,一仰主保知当, 不干卖人之事,如立契后在(三) 日内牛有宿疾, 不食水草,一任却还本主 。三日以外, 以契为定,不许休悔, 如先悔者,罚麦伍硕,入不悔人。 恐人无信, 故立私契,两共平章。书指为记。其壹拾玖硕麦内,粟三硕,和(下缺)牛主令狐宠宠年廿九,兄和和年三十四,保人宗广年五十二, 保人趁日年四十、保人令狐小郎年卅九 。
——《寅年令狐宠宠卖牛契》,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当代汉语词典》
契约
商业契约
结合三则材料思考:商业契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契约精神;
·证据意识:空口难凭,重视契约文书的签订;
·界限分明的财产观念;
·清晰的个体权利与义务意识……
【材料二】民间产业,其祖遗者,自有先世置买文契并祖父分书为据。若新置者,自有卖主契、中证画押为据。此乃天下之通例也。
——【清】李渔《资治新书二集》
【材料三】契约文书本身就是人们进行交易和社会交往的见证和凭证,具有法律功能。人们相信“空口难凭,立字为据”,“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在各类契约中,经常出现“恐口(后)无(难)凭”“立契存照(证)”之类的套语。 ——王云红《传统契约文书与中国人的契约观念》
小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