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瑞金
遵义
金沙江
大渡河
大雪山
水草地
吴起镇
会宁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赤水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崖
渡
索
律
我会写
山崖 悬崖绝壁
铁索 思索
蒙
ménɡ(蒙昧)
mēnɡ(蒙骗)
多音字
渡dù(渡口)
度dù(度过)
踱duó(踱步)
形近字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岷(mín)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词语解释
句段感知
在中国的革命历程中,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创举。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长征即将胜利,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句段感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句段感知
总起句——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句段感知
大意:那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那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 。
乌蒙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毛泽东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攻贵阳,威逼昆明,指挥红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终于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同学们,学完这首诗后,如果你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
我会想起红军战士的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七律·长征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英雄气概
乐观精神
腾越五岭
板书设计
本诗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课文主题
一、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yá) B.大渡桥横铁索寒(dù)
C.五岭逶迤腾细浪(wēi) D.乌蒙磅礴走泥丸 (bàng)
二、解释下列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简单平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江水拍击着两岸的峭壁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寒意阵阵。
随堂练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