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08:46:35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教科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包括三个子目:陆海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从纵向而言,与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发展”的逻辑联系是时序上构成一个系列。探究的主要问题是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本单元是从“行”的角度阐释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从横向来说,与其它五个单元农、工、商、住、医共同构成了观察社会的多个视角。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12课《水路交通的变迁》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交通事业发展等有所了解。现代交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探究的过程中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碎片化认识较多,且对交通背后的综合国力、科技力量支撑等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
四、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教材,运用时空定位,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角度,了解20世纪以来交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思考交通发展的新特点。
(二)通过史料分析,了解20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通过史料分析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20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在交通运输事业上的主要成就以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难点: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紧扣课标,总体上按照从了解到理解再到见解的思维发展模式设计:走进交通、中国力量、社会生活、交通强国。
(一)走进交通
运用时间轴和图片,结合教师简要讲述,渗透时空观念素养。
(二)中国力量
分析史料,总结现代中国交通取得成就的原因,如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支持;交通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制定了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的努力与奉献。在培养史料实证中感受中国力量,提高历史解释的素养。
(三)社会生活
分析史料,概括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史料来源比较多元化,有图片、历史专注及文学作品等。使学生受到交通对生活质量、时间观念的形成等方面的影响。并围绕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展开讨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同时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交通的影响。
交通强国
展望未来我们要努力迈向交通强国,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教学本位,在情境-对话-协作中达到意义的构建,情感的升华。
七、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新冠疫情物资运输图片
教师活动:观察图片,概括图片的信息。
学生:交通运输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补充材料: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交通运输在传染病防控、保障医疗物资及时供应、维持人民正常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后,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方式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58.9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579.6万吨,4000多万交通从业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数百万快递员顶风冒雪、冒疫前行。分区分级精准有序恢复运输服务,免收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以及城市公交、地铁、出租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正常运营,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复工复产。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引入课题,直奔主题。
(一)导入学习任务一:走近交通,感受20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交通取得的成就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课前做好的时间轴,并评析。
学生活动:根据时间轴,明确时间线索,主干知识;观察图片感受成就。
通过时间轴可以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陆上交通发展的的相关史实。对史实进行归纳整合,即现代交通的新发展包括陆海交通的新发展和航空的发展。概括特点:从时间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交通发展迅速,从空间来看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教师活动:展示新中国交通领域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与思考。
通过读图,感受中国交通取得的成就。有选择性的讲解成就,比如伊安高铁二期。伊安高铁是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它体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铁路和火车在中国艰难落地,到后来快速发展,在到现在高铁走出去,中国铁路经历了复杂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变化背后,反映了中国人由被动拒绝到逐渐融入世界的变化历程。
教师活动:展示数据图《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引导学生提炼数据图信息并结合所概括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特点。
学生活动:分析数据图概括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1.中国起步晚发展快。2.速度不断提高。3.新式交通工具发展推动道路建设。4.有一国到多国。5.科学化、先进化、精细化、人性化。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与中西对比,能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交通运输发展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图片资料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感受交通的成就,尤其是新中国后交通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分析提炼图表信息,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二)导入学习任务二:通过分析交通成就取得的原因,感受中国力量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分析、概括、总结
材料1: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交通发展又回归到快速道,交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庆云《关于综合交通网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材料2:
中国政府对航空运输业的管理体制经历了四次改革:1949-1980年,参照苏联航空运输管理体制,以军方管理为主;1987-2002年,对航空运输实行“政企分开”和“机场与航空公司分社”,航空运输的管理开始法治化、市场化;2002-2008年,成立航空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2008年,中国民用航空公司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并入交通运输部。
-----贺富永 李乾贵《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航空运输业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方向探析》
材料3: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国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材料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交通运输业步入了良言发展期,交通发展规划已经予以明确,交通设施网络正按国务院已批准的规划在全面地实施中,高速公路每年以300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向网络化逼近,高速铁路已由规划成为了现实,港口发展已遥居世界之首,航空运输仍快速增长.
----王庆云《中国交通发展的演进过程及问题思考》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1,3,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推动交通发展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并用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体现政治和理论对经济的反作用。
材料2的民航四次改革引导学生认识到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市场调节和政府管理的边界,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同时顺应航空运输自由化浪潮,为更好地融入世界航空运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5:
2009年,港珠澳大桥项目刚刚成立,在管隧道领域,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比肩国际水平。当时全国江河沉管隧道总长不超过4000米,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个长5664米的外海沉管隧道,费用之高、难度之大、风险之大,难以想象! 
面对外国公司15亿元的漫天要价,林鸣和他的团队决定走自主研发之路。他带领团队攻破无数难关,一起熬过无数个夜。在筹备第八个“孩子”--E8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林鸣出现了鼻腔大出血,情况十分危险。在做了两次全麻手术后,他立马又投入安装工作,医生只好跟着上船。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10年来,他瘦了整整40斤。
在林鸣的带领下,建造港珠澳大桥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国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实力!
——《“朗读者”林鸣:人生就是要不断出发》
材料5体现了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的努力与奉献。
小结:现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中国交通取得的成就是基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科技的进步发展之上,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为现代奋斗意识。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现代交通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增强学生学生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科技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三)导入任务三:分析交通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分析、概括、互动、交流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互动评价
材料6: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用于汽车和飞机,汽车成为高效舒适的交通工具,飞机用于航空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打破时空的限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7: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满足生活需要。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概括材料信息。材料6:汽车成为高效舒适的工具。材料7:现代交通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说明了交通运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材料中的打破时空限制,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说明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材料7 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却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者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
---叶圣陶《旅路的伴侣》
展示材料7,材料7反映出人们已开始走出古典,走向现代,但是这往往是人们对失乐园的甜美回忆,是一种对旧交通条件下对旧时间的一种怀念式的感知,也是对新交通工具方式下的时间快速节奏的无奈与抗拒。
由材料可以读出伴随着新式交通的出现,“时间观念”也在形成。同时展示中国铁路首次发布的火车时刻表。
通过火车时刻表,引导学生分析而新式的交通工具推动了现代时间观念的形成。新式交通工具有固定的班次,要求人们去等候,依照时间走,标准时间成为近代的一种新尺度。因此时间制度开始向基层渗透,向社会的角落里渗透。班车、班船所传递的“标准时间”讯号,透过一套全新的、具体可感受到的时刻表制度,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不断重复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标准时间的认识。
时间观念与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因此针对时间观念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我们现代生活中有哪些话语跟时间有关呢?时间观念的形成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提升学生解读材料和探求历史真相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导入学生任务四:由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
学生活动:讨论对交通强国的认识,展望未来的交通强国
教师活动:激发学生为交通强国而奋斗
设计意图:感受成就,展望未来,增强学生承担责任的动力与信息。
八、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2.在向交通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我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课下查阅相关的资料,形成文字。
九、板书设计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十、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分别是陆路交通的发展;船舶制造与海上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新中国建立以来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梳理恰当,为后期学生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在梳理出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完成对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归纳,经过这种设计可以使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把握更加有据可抓,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落实,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注意结合新课标相应要求以课程的完成为首要目的,充分利用教材辅栏《历史纵横》、《思考点》、《史料阅读》的史料和问题,适度引用课外史料,注重史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学生从世界的眼光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在激活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和家国情怀。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围绕“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世界逐渐成为联系密切的整体”这一单元主题展开。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单元时间涉及到古代、近代和现代,空间涉及到整个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时间轴和课本中部分地图构建时空主题。
从唯物史观方面来说,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产品运输的需要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进,西方资本主义借此建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和观念,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秦朝“车同轨”的政策和道路建设,对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影响,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历史解释的培养方面,可以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工具的改进,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历史解释。
在史料实证学科素养的发展上,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历史常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历史问题,可以选取各种史料记载和历史遗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更加真实立体的面貌。如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选取文学作品叶圣陶《旅路的伴侣》、中国铁路的首张时刻表等。
另外,本单元内容还是进行家国情怀形成的绝佳素材,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跟交通网络的大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201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物质的运输保障等等就是有力的证明。
图1
图二
图一
图3
图3
图3
一、成就
二、原因
缩短人流和物流的时间
形成现代时间观念
促进城市繁荣
带动大众旅游潮
三、影响(共18张PPT)
04
展望篇--交通强国
03
感受篇--社会生活
02
探因篇--中国力量
01
成就篇--走近交通
本课目录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世界
中国
1903
1908
1914
1932
1949
1950
1958
1960
1964
1969
1976
1982
1988
1994
2008
2018
2019
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
美国福特T型车诞生
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
运营高铁通车
世界上第一个海事
卫星通讯站(美国)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
隧道开通(英法)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
公路建成(德国)
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发展
新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
新中国制造出第一辆小轿车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
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
中国第一条地铁建成(北京)
中国造船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
公路—沪嘉高速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建成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竣工
一、成就篇--走近交通
(一)陆地交通展
一、成就篇--走近交通
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
汽车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1932年,德国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乘坐新干线
海外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
一、成就篇--走近交通
(二)海上交通展
航海雷达
是装在船上用于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的雷达。
海事卫星通行系统(图为海事卫星电话)
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
航运技术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船舶制造
海底隧道
海洋交响号
(目前全球最大邮轮)
一、成就篇--走近交通
(三)航空展
飞机时代
(1903年)
全金属民航客机
(1919年德国生产)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 2019年竣工)
一、成就篇--走近交通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交通运输新特点。
1、中国起步晚发展快
2、速度不断提高
3、由一国到多国
4、新式交通工具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5、科学化、先进化、精细化、人性化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交通发展又回归到快速道,交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庆云《关于综合交通网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推动。
二、探因篇---中国力量
中国政府对航空运输业的管理体制经历了四次改革:1949-1980年,参照苏联航空运输管理体制,以军方管理为主;1987-2002年,对航空运输实行“政企分开”和“机场与航空公司分社”,航空运输的管理开始法治化、市场化;2002-2008年,成立航空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2008年,中国民用航空公司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并入交通运输部。
-----贺富永 李乾贵《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航空运输业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方向探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因。
交通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深入。
二、探因篇---中国力量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因。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下.....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国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交通运输业步入了良言发展期,交通发展规划已经予以明确,交通设施网络正按国务院已批准的规划在全面地实施中,高速公路每年以300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向网络化逼近,高速铁路已由规划成为了现实,港口发展已遥居世界之首,航空运输仍快速增长。
----王庆云《中国交通发展的演进过程及问题思考》
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
二、探因篇---中国力量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因。
2009年,港珠澳大桥项目刚刚成立,在管隧道领域,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比肩国际水平。当时全国江河沉管隧道总长不超过4000米,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个长5664米的外海沉管隧道,费用之高、难度之大、风险之大,难以想象! 
面对外国公司15亿元的漫天要价,林鸣和他的团队决定走自主研发之路。他带领团队攻破无数难关,一起熬过无数个夜。在筹备第八个“孩子”--E8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林鸣出现了鼻腔大出血,情况十分危险。在做了两次全麻手术后,他立马又投入安装工作,医生只好跟着上船。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10年来,他瘦了整整40斤。
在林鸣的带领下,建造港珠澳大桥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国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实力!
——《“朗读者”林鸣:人生就是要不断出发》
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的努力与奉献。
小结:
1.新中国的成立,党和国家的支持。
2.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经济实力大增。
3.交通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深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
5.制定了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7.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的努力与奉献。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
个人
二、探因篇---中国力量
政策
政治、思想对经济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现代交通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三、感受篇---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现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用于汽车和飞机,汽车成为高效舒适的交通工具,飞机用于航空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打破时空的限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满足生活需要。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三、感受篇---社会生活
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却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者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
---叶圣陶《旅路的伴侣》
交通运输的发展推动现代时间观念的形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现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中国铁路首次发布的火车时刻表(1876 年 6 月)
-----《上海铁路志》1999年版44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朝发夕至
过时不候
时间就是金钱
似水年华
争分夺秒
赶火车
刻不容缓
赶轮船
时不待我
讨论:谈谈你对现代时间观念的认识?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呢?
日上竿头
一袋烟功夫
鸡都叫两遍了
三、感受篇---社会生活
小结:
1.现代交通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2.交通的进步促使了现代时间观念的形成。
3.交通交通运输的发展带动了大众旅游潮流的出现,提高了国民素质。
4.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交通的发展还有哪些影响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民航业也不断发展。
---选必二第13课
现代交通促使了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感受篇---社会生活
在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害和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中,交通运输救援队伍第一时间抢通救灾“生命线”,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海上搜救力量妥善完成多起海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积极参与马航MH370失事客机搜寻等工作。2010年至2015年,组织协调海上搜救行动12411次,搜救遇险人员108464人,其中外籍人员8070人。
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实施乡镇和建制村通达通畅工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等10多个专项建设计划,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投入车购税资金超过5500亿元支持交通扶贫建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8%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86.2%的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车辆通达率,逐步解决了溜索等特殊问题。
助力扶贫脱贫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工作制度的确立以及功能区的分离,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交通拥堵。
四、展望篇--交通强国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该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而制定的法规。
四、展望篇--交通强国
到2020年
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
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到2035年
基本建成交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