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7.1 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7.1 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23 14:25:45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7.1 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
一、夯实基础
1.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答案】C
【知识点】内能
【解析】【分析】根据内能的定义分析。
【解答】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电水壶是常用的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
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内能改变的方式分析;
(2)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水蒸气看不到,摸不着,为无色,透明的气体;
(4)根据沸腾的特点分析。
【解答】A.加热过程中,水从水壶底部的加热板吸热,因此水的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故A正确;
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那么水的内能不断增加,故B错误;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
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量和内能的有关问题,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相同。温度的变化量与比热容和质量有关。
【解答】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量相同。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由Q吸=Q放=cm(t-t0)=cm△t可以知道温度变化与质量和比热容有关,C项、D项条件不足不好判断。
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注意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因此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
(3)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分析;
(4)根据内能改变的方式分析。
【解答】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内能多,而不是热量多,故B错误;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其实就是酒精灯火焰将内能传递给试管,试管再将内能传递给水,属于热传递,故A符合题意;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都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
A.不断晃动瓶子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手捂瓶子 D.在烈日下照射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不断的晃动瓶子,通过铁屑与烧瓶相互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铁屑的内能,属于做功,故A正确;
而用酒精灯加热,用手捂瓶子,在烈日下照射,都是将外界的内能传递给铁屑,属于热传递,故B、C、D错误。
故选A。
7.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图中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C.食品放入冰箱内
D.物体放在取暖器旁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各个选项中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故A符合题意;
金属勺放在热汤中,食品放入冰箱内,物体放在取暖器旁,都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属于热传递,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8.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   能和   能的相互转化。
【答案】机械;内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解答。
【解答】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9.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答案】增加;做功;热传递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
【解答】(1)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
(2)空气的内能是通过活塞对空气压缩做功的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从里面的空气吸热增大的,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
10.用热量、温度、内能三个物理量填空。
(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里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答案】(1)温度
(2)热量
(3)内能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即温度;
(2)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里的热是物体和外界进行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即热量;
(3)摩擦生热,即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里的热是指能量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内能。
二、能力提升
1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内能和热量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内能大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温度的高低等因素有关,因此温度相同的物体,如果质量不同,那么内能也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与“吸收”或“放出”搭配,不能说“含有”或“具有”,故B错误;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水结冰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12.把一食品放入电冰箱,它的温度降低到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食品含有的热量不断减少
C.0℃的食品内能为零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做功
【答案】A
【知识点】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转化能量的多少,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
(3)一切物体都由内能;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转化。
【解答】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故A正确;
B.食品含有的内能不断减少,而不是热量减少,故B错误;
C.0℃的食品仍然有内能,故C错误;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A。
13.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①热传递;②做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故A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大,故B错误;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大,故C错误;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是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通电时挂烫机将电能转化为   能;熨烫衣服时冒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
【答案】内;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挂烫机的用途分析能量的转化;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解答】(1)挂烫机就是依靠通电提高自身的高温将衣物熨平的,因此通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熨烫衣服时冒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珠发生的液化现象。
15.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冰箱”,水通过毛巾从上面的水盆渗透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箱内的温度降低,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答案】汽化(或蒸发);热传递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
【解答】(1)水通过毛巾从上面的水盆渗透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会吸收冰箱上的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2)这个过程是将冰箱的内能转移到空气中,因此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三、拓展创新
16.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刻小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答案】D
【知识点】内能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只分大小,不分有无;
(2)(3)根据图像分析两个时刻物质是否会吸收或放出热量;
(4)同种物质分子的动能大小只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解答】t4时刻物体的温度最低,但是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t2、t3时刻物体的温度相同,但是由于物质在不断向外放热,所以t2比t3时刻的内能大,故B、C错误;
t1时刻物质的温度比t2时刻大,因此分子动能也大,故D正确。
故选D。
17.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塑料瓶中装一些细沙,瓶口用软木塞塞紧并在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瓶外包一层泡沫塑料。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注意不要损坏温度计)。在多次抖动后,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发生改变?写出你猜想的根据。
【答案】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大,而且一段时间内示数不会变小或者变小得会很缓慢。对瓶子里面的沙子做功时,人的生物能转化为沙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最后由于多次抖动后沙子停了下来,前面的这些能量都通过沙子与沙子之间的摩擦、沙子与瓶壁的摩擦而转化为内能,从而使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会变大。由于塑料瓶外面包一层泡沫塑料,塑料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止瓶内的热量向外面的空气传递,所以温度计示数一段时间内会不变或者缓慢地变小。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大;
(2)一般情况下,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物质放热,温度降低;
(3)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塑料、泡沫等是热的不良导体。
【解答】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大,而且一段时间内示数不会变小或者变小得会很缓慢。对瓶子里面的沙子做功时,人的生物能转化为沙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最后由于多次抖动后沙子停了下来,前面的这些能量都通过沙子与沙子之间的摩擦、沙子与瓶壁的摩擦而转化为内能,从而使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会变大。由于塑料瓶外面包一层泡沫塑料,塑料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止瓶内的热量向外面的空气传递,所以温度计示数一段时间内会不变或者缓慢地变小。
18.载重汽车在连续下坡的时候为控制车速需要经常刹车,这样就会使刹车片的温度急剧升高,如果不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刹车片会因过热而失效,从而造成严重的车祸。所以在汽车连续下坡时,司机会打开水箱开关,这时就会有水经水管流到刹车片处使刹车片的温度得到控制,从而保证行车安全。请你从科学角度解释刹车片会过热的原因及司机控制其过热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汽车连续下坡时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因为刹车片与车轮摩擦做功,使刹车片的内能增大。司机打开水箱开关,让水经水管流到刹车片处,使水与刹车片之间发生热传递,水吸收了刹车片上的热量,从而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水的比热容在自然界中最大,因此降低相同的温度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解答】汽车连续下坡时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因为刹车片与车轮摩擦做功,使刹车片的内能增大。司机打开水箱开关,让水经水管流到刹车片处,使水与刹车片之间发生热传递,水吸收了刹车片上的热量,从而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7.1 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
一、夯实基础
1.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2.电水壶是常用的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
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3.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
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5.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6.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
A.不断晃动瓶子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手捂瓶子 D.在烈日下照射
7.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图中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C.食品放入冰箱内
D.物体放在取暖器旁
8.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   能和   能的相互转化。
9.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10.用热量、温度、内能三个物理量填空。
(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里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二、能力提升
1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12.把一食品放入电冰箱,它的温度降低到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食品含有的热量不断减少
C.0℃的食品内能为零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做功
13.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14.如图是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通电时挂烫机将电能转化为   能;熨烫衣服时冒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
15.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冰箱”,水通过毛巾从上面的水盆渗透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箱内的温度降低,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三、拓展创新
16.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刻小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17.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塑料瓶中装一些细沙,瓶口用软木塞塞紧并在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瓶外包一层泡沫塑料。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注意不要损坏温度计)。在多次抖动后,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发生改变?写出你猜想的根据。
18.载重汽车在连续下坡的时候为控制车速需要经常刹车,这样就会使刹车片的温度急剧升高,如果不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刹车片会因过热而失效,从而造成严重的车祸。所以在汽车连续下坡时,司机会打开水箱开关,这时就会有水经水管流到刹车片处使刹车片的温度得到控制,从而保证行车安全。请你从科学角度解释刹车片会过热的原因及司机控制其过热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内能
【解析】【分析】根据内能的定义分析。
【解答】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内能改变的方式分析;
(2)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水蒸气看不到,摸不着,为无色,透明的气体;
(4)根据沸腾的特点分析。
【解答】A.加热过程中,水从水壶底部的加热板吸热,因此水的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故A正确;
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那么水的内能不断增加,故B错误;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量和内能的有关问题,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相同。温度的变化量与比热容和质量有关。
【解答】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量相同。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由Q吸=Q放=cm(t-t0)=cm△t可以知道温度变化与质量和比热容有关,C项、D项条件不足不好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注意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因此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
(3)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分析;
(4)根据内能改变的方式分析。
【解答】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内能多,而不是热量多,故B错误;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其实就是酒精灯火焰将内能传递给试管,试管再将内能传递给水,属于热传递,故A符合题意;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都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不断的晃动瓶子,通过铁屑与烧瓶相互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铁屑的内能,属于做功,故A正确;
而用酒精灯加热,用手捂瓶子,在烈日下照射,都是将外界的内能传递给铁屑,属于热传递,故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各个选项中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故A符合题意;
金属勺放在热汤中,食品放入冰箱内,物体放在取暖器旁,都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属于热传递,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机械;内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解答。
【解答】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9.【答案】增加;做功;热传递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
【解答】(1)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
(2)空气的内能是通过活塞对空气压缩做功的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从里面的空气吸热增大的,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
10.【答案】(1)温度
(2)热量
(3)内能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即温度;
(2)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里的热是物体和外界进行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即热量;
(3)摩擦生热,即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里的热是指能量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内能。
11.【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内能和热量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内能大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温度的高低等因素有关,因此温度相同的物体,如果质量不同,那么内能也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与“吸收”或“放出”搭配,不能说“含有”或“具有”,故B错误;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水结冰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转化能量的多少,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
(3)一切物体都由内能;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转化。
【解答】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故A正确;
B.食品含有的内能不断减少,而不是热量减少,故B错误;
C.0℃的食品仍然有内能,故C错误;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①热传递;②做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故A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大,故B错误;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大,故C错误;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内;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挂烫机的用途分析能量的转化;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解答】(1)挂烫机就是依靠通电提高自身的高温将衣物熨平的,因此通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熨烫衣服时冒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珠发生的液化现象。
15.【答案】汽化(或蒸发);热传递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
【解答】(1)水通过毛巾从上面的水盆渗透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会吸收冰箱上的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2)这个过程是将冰箱的内能转移到空气中,因此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16.【答案】D
【知识点】内能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只分大小,不分有无;
(2)(3)根据图像分析两个时刻物质是否会吸收或放出热量;
(4)同种物质分子的动能大小只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解答】t4时刻物体的温度最低,但是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t2、t3时刻物体的温度相同,但是由于物质在不断向外放热,所以t2比t3时刻的内能大,故B、C错误;
t1时刻物质的温度比t2时刻大,因此分子动能也大,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大,而且一段时间内示数不会变小或者变小得会很缓慢。对瓶子里面的沙子做功时,人的生物能转化为沙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最后由于多次抖动后沙子停了下来,前面的这些能量都通过沙子与沙子之间的摩擦、沙子与瓶壁的摩擦而转化为内能,从而使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会变大。由于塑料瓶外面包一层泡沫塑料,塑料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止瓶内的热量向外面的空气传递,所以温度计示数一段时间内会不变或者缓慢地变小。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大;
(2)一般情况下,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物质放热,温度降低;
(3)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塑料、泡沫等是热的不良导体。
【解答】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大,而且一段时间内示数不会变小或者变小得会很缓慢。对瓶子里面的沙子做功时,人的生物能转化为沙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最后由于多次抖动后沙子停了下来,前面的这些能量都通过沙子与沙子之间的摩擦、沙子与瓶壁的摩擦而转化为内能,从而使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会变大。由于塑料瓶外面包一层泡沫塑料,塑料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止瓶内的热量向外面的空气传递,所以温度计示数一段时间内会不变或者缓慢地变小。
18.【答案】汽车连续下坡时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因为刹车片与车轮摩擦做功,使刹车片的内能增大。司机打开水箱开关,让水经水管流到刹车片处,使水与刹车片之间发生热传递,水吸收了刹车片上的热量,从而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水的比热容在自然界中最大,因此降低相同的温度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解答】汽车连续下坡时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因为刹车片与车轮摩擦做功,使刹车片的内能增大。司机打开水箱开关,让水经水管流到刹车片处,使水与刹车片之间发生热传递,水吸收了刹车片上的热量,从而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