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4:5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悠悠(yōu)  怆然(zhuàng) 涕下(tì) 岱宗(dài)
B.未了(liǎo) 曾云(céng) 决眦(zì) 伫立(zhù)
C.箫鼓(xiāo) 衣冠(guān) 叩门(kòu) 吟鞭(yín)
D.萋萋(qī) 涉足(shè) 忧郁(yōu) 鸡豚(tún)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_______
(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3)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5)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
(6)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古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B.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C.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D.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5.按要求默写诗句。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穿越时空,表现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深情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望岳》开篇一问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3)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形象、贴切地展现了作者愿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8)《己亥杂诗》(其五)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演员,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
(2)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设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 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怆然”“涕”分别是什么意思。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1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1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3.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志?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7.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六)阅读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8.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第三句“唯有”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雨  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20.这首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1.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八)阅读【甲】【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 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22、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3.【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4.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于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25.“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A 2、(1)悲伤的样子 (2)聚集 (3)眼眶 (4)登上 (5)因为 (6)指吟诗 3.B 4.B
5、(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6、(1)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2)示例①a.走进民族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b.汲取民族精神营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c.品文化大餐 展民族精神 ②尊敬的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谢谢!
7、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眼泪。
8、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感慨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孤独落寞之情油然而生。
9、B
10、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11.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12.D 13.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做了铺垫(蓄势)。后两句抒写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然地表达了本诗的主旨。
14、D
15、表明诗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明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16、D
17、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
18、对比(反衬、烘托)通过写二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来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19、“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赞扬了牡丹所具有的国色天香的独特魅力,与“真”字呼应,加强语气,顺势引出末句。
20.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21.“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22、B
23、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表现了村民生活的恬淡、舒适。
24、D
25、“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祖国,收复旧河山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