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1过秦论(第1课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1过秦论(第1课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9 屈原列传/司马迁
10 *苏武传/班固
11 过秦论/贾谊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单元写作 学写短评
单元学习主题
【历史现场】时间悄无声息地带走了秦汉时的干戈,隋唐时的繁荣,明清时的没落……蓦然回首,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如今就让我们借着这璀璨的星光重新审视历史,审视历史留给我们的责任……
本单元所选的这四篇课文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开创精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来吧!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积累常见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反复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总结概括其风格特点
思考古人智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总结借鉴历史教训,体会其中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单元学习目标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贾谊来看一看秦朝的历史给了他怎样的启迪吧!
贾谊
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理解文章结构,探究写作技巧,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政论文
▲贾谊
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岁时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贾谊
(前200—前168)
作品简介
政论文
▲《贾长沙集》书影
贾谊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刘向把他比为古之伊尹、管仲。
赋作趋向散文化,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政论文集《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作品
题解
政论文
过秦论
“过秦”
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
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秦灭六国示意图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有上中下三篇。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指斥秦的过失。本文是上篇。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经济遭受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写作背景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西汉文帝时代,虽然社会经济有所好转,但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写作背景
春秋
战国
秦朝
大泽乡起义
楚汉战争
西汉建立

“论”是文体的一种,属议论文。论是论述,即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事物的道理,其目的主要在于立。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如《过秦论》《六国论》等。
预习检测-字音
崤函 雍州
带佗 亡矢遗镞
倪良 隳名城
黔首 锋镝
瓮牖 锄櫌
长铩 度长絜大
xiáo
tuó

qián
yǒu
shā
yōng

huī

yōu
xié
预习检测-字音
翟 翟景 膏 膏腴
膏车
墨翟 矜 棘矜
漂 流血漂橹 矜夸
劲 劲弩
漂亮 劲头
zhái

piāo
piào
gāo
gào
qín
jīn
jìng
jìn
预习检测
辨析通假
锄櫌棘矜
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
非及乡时之士也
乡,同“向”
预习检测
古今异义
例词 例 句 古义 今义

以致
于是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吝惜
用来招纳
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
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
在这时
表顺承的连词
预习检测
古今异义
例词 例 句 古义 今义
中人
山东
才能不及中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平常的人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在身材、相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
山东省
预习检测
词类活用
过秦论
名词作动词,指斥过失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词作状语,用席、包、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作状语,用瓮,用草绳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作动词,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预习检测
词类活用
据崤函之固
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尊贤而重士
形容词作名词,贤者,贤能的人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使……争斗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使……有序;使动用法,使……朝见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因遗策
动词,沿袭
因利乘便
介词,趁着
因河为池
介词,凭借
于今无会因
名词,缘由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副词,于是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动词,丢失,损失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
动词,灭亡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动词,逃跑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动词,统领、统率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动词,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
动词,控制
制芰荷以为衣兮
动词,裁制衣服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蒙故业,因遗策
名词,政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马鞭子
策勋十二转
动词,登记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结构助词,的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指示代词,这,这些
商君佐之
代词,他,指秦孝公
聚之咸阳
代词,代“天下之兵”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内立法度
名词,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动词,衡量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名词,风度、气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动词,估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动词,越过
预习检测
文言句式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省略句,“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
定语后置,应为“铸以为十二金人”
陈涉之位,非尊于……中山之君也。
介词结构后置,“于……中山之君”后置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介词结构后置,“于钩戟长铩”后置
预习检测
文言句式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结构后置,“于九国之师”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动句,“为”表被动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宾语前置,应为“不施仁义”;判断句,“……也”表判断
根据预习结果和课下注释,尝试翻译文本,理解文章大意。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