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0苏武传(第3课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0苏武传(第3课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3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班固
教学目标
梳理文章板书导图,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结合文本通过归纳总结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苏武这个人物形象特征,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审视作品人物形象,评价其积极意义。
出使
原因
求死保节,坚贞不屈
北海牧羊,坚忍不拔
反劝降,坚定不移
须发尽白(凡十九年)
身世、背景、原因
遭困
归汉
任务二
赏析艺术特色
赏析艺术特色
思考: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
详略得当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反衬
赏析艺术特色
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谁?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哪些人物写得简略?
主人公
苏武
主要人物
张胜、卫律、李陵
次要人物
单于、汉使者……
详略得当
赏析艺术特色
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哪些事详写了?哪些事略写了?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苏武宁死不降(卫李劝降)、卧雪牧羊……

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
作用: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详略得当
赏析艺术特色
本文关于苏武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体现在什么地方?表现了苏武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语言、细节描写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如:将要受审讯时:“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语言描写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细节描写
赏析艺术特色
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对比反衬
在出使匈奴之初,
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三种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
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
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赏析艺术特色
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对比反衬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张胜投降
张胜的贪生怕死
苏武的大义凛然
赏析艺术特色
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对比反衬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苏武驳斥卫律
卫律的卖国求荣
苏武的高风亮节
赏析艺术特色
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对比反衬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劝归李陵
李陵的计较个人
苏武的忠君报国
小 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反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思辨探究
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
不会。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多维探究
什么是忠诚?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做无谓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多维探究-参考
【观点一】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对其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争取的权利也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
多维探究-参考
【观点二】如果我们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被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方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他是把国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
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民族精神在各个国家的体现,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抗战八年,爱国的精神不倒,终于赶走侵略者。
《苏武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这些细节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动人、高大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的爱国情操。
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技法迁移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典型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做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技法迁移
(3)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4)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5)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
球场,一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魅力舞台。请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对踢足球进行形象的描写,不少于200字。
我必须接住这个球,因为我怕。我怕听见对手刺耳的嘲笑,怕看见对手讥讽的目光,但我更怕队友们悲伤的长叹和失望的目光。“我一定要接住它!”一团信念之火在我体内燃起。我深吸了一口气,弓着腰,目光聚焦在黑白相间的足球上。只见王博文高抬起腿,“砰——”球像一颗流星,更像一个狞笑着的恶魔,冲着球门飞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足球,朝着球来的方向腾空跃起,双手伸向足球,就像老鹰伸出利爪,去抓捕猎物。我牢牢地抱住了它。在这一瞬间,我听见队友们热烈的欢呼声。
考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将文化知识的考查列为独立考点,足以体现教育部命题中心对传承古代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视。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主要考查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代文化知识。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第一步
根据积累初步判断
根据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对选项做出初步判断,排除某些错误选项。
第二步
联系推断排疑解难
一可联系选文内容,综合相关信息,推断疑难选项正误。
第三步
依据要求确定答案
审清题干,抓住题目要求,正确选出答案。
二可联系所学教材和历史知识,联想与疑难选项相关的文化知识,类比推断其正误。
例题展示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9·全国Ⅲ卷)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C
例题解析
【解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简明解释,说明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是对于商代末代国君帝辛的介绍,说他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又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考生在历史课上或其他渠道接触过帝辛其人,知道他的为人行事,判断这一介绍是否正确并不很难。B项是对武王姬发的介绍,说他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文王的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最终灭商,建立周王朝。考生也应当在历史课上或通过其他渠道听过姬发其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判断这一介绍是否正确也不很难。D项是对楚国官职“令尹”的介绍,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令尹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这一称谓在学习屈原作品时会有所涉及,考生也不应当感到陌生。至于C项的“三晋”,两次提及“韩、赵、燕”,说三家分晋,后来成为三个国家,其中的“燕”均为“魏”之误。C项的表述错误,是该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