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9 屈原列传/司马迁
10 *苏武传/班固
11 过秦论/贾谊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单元写作 学写短评
单元学习主题
【历史现场】时间悄无声息地带走了秦汉时的干戈,隋唐时的繁荣,明清时的没落……蓦然回首,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如今就让我们借着这璀璨的星光重新审视历史,审视历史留给我们的责任……
本单元所选的这四篇课文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开创精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来吧!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积累常见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反复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总结概括其风格特点
思考古人智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单元学习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总结借鉴历史教训,体会其中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魏征
欧阳修
学习目标
翻译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理解鉴古知今、借古讽今的艺术技巧。
理清文章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
作者简介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欧阳修
解题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伶官传序
伶
伶官
伶官传
序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史料补充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
史料补充
李存瑁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发动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
写作背景
一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写作背景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诗文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
本文和《六国论》一样,以散体写史论,通过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序
预习检测-字音
伶官 乱者四应
锦囊 困于所溺
仇雠 líng
náng
chóu
yìnɡ
nì
预习检测
古今异义
例词 例 句 古义 今义
所以
组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的原因
绳索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组织或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
预习检测
词类活用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函梁君臣之首
木匣子,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动词,告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动词,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动词,报告、禀告
独
岂独伶人也哉
副词,只有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副词,独自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副词,难道
预习检测
文言句式
梁,吾仇也。
判断句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盛以锦囊。
介词结构后置句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省略句
读
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批注重点文言现象,翻译全文,梳理脉络。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疏通文意——第一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疏通文意——第二段
译文: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疏通文意——第二段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疏通文意——第三段
译文: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疏通文意——第三段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疏通文意——第四段
作 业
根据文本大意,梳理行文脉络,制作思维导图,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