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第1课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第1课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9 屈原列传/司马迁
10 *苏武传/班固
11 过秦论/贾谊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单元写作 学写短评
单元学习主题
【历史现场】时间悄无声息地带走了秦汉时的干戈,隋唐时的繁荣,明清时的没落……蓦然回首,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如今就让我们借着这璀璨的星光重新审视历史,审视历史留给我们的责任……
本单元所选的这四篇课文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开创精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来吧!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积累常见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反复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总结概括其风格特点
思考古人智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单元学习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总结借鉴历史教训,体会其中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在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史记》中的《屈原列传》,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的文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屈原列传》一起走近伟人——屈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司马迁
掌握本课常见文言实词,熟记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政论文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
(约前145—?)
▲司马迁
作品简介
政论文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史记》
▲《史记》
作品简介
政论文
《史记》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大概是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现已知的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写作背景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写作背景

怀王十六年,张仪由秦至楚,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后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秦楚结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写作背景
“楚辞”
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楚辞》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预习检测-字音
谗谄 博闻强志
枯槁 屈平不与
蝉蜕 疾痛惨怛
滋垢 属草稿
濯淖 靡不毕见
不滓 谗人间之
chǎn
gǎo
tuì
gòu
zhuó nào

qiáng


zhǔ
mǐ xiàn
jiàn
预习检测-字音
渔父 怀瑾握瑜
娴于辞令 啜其醨
冠 弹冠 温蠖
冠军 汨罗

xián
guān
guàn

chuò lí
huò

预习检测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受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旨”
屈平既绌
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佯”,假装
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
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纳”,接纳
辨析通假
预习检测
例词 例 句 古义 今义
明年
用事
诡辩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第二年
当权
假话
今年的下一年
(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无理狡辩
古今异义
预习检测
例词 例 句 古义 今义
颜色
形容
从容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脸色,面容
外貌,模样
委婉得体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举止不慌不忙
古今异义
预习检测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
蝉蜕于浊秽
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用作名词,污秽的境地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用作动词,奉为祖,继承
词类活用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其志洁
名词,志向,志趣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处处志之
动词 ,做标记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感到痛心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名词,疾苦,痛苦
君有疾在腠理
名词,疾病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名词,缺点,毛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形容词,快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形容词,强、猛烈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形容词,锐利
预习检测
一词多义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动词,希望
则吾斯役之不幸
形容词,幸运
大王亦幸赦臣
副词,侥幸,幸而,幸亏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动词,宠爱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动词,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
预习检测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文言句式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状语后置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判断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楚诚能绝齐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句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被动句
预习检测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被动句
文言句式
秦,虎狼之国。
判断句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判断句
方正之不容也。
被动句
是以见放。
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句
根据预习结果和课下注释,尝试翻译文本,理解文章大意。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