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红烛》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红烛》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红烛》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无题》与《红烛》的比较阅读,领悟“蜡炬”和“红烛”两个意象在象征内涵与所寄情感上的不同,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背后的作者、时代原因。
【课前学习任务】
1.1923年的大事记(至少列出三件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事件);
2.1923这一年,闻一多的年龄、身份、职业及遭遇;
3.假如你是闻一多,面对这样的1923年,你会有哪些想法和感受。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在文艺评论中总能看到一个术语,叫“意象解构”,它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比如,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丁香”,到了诗人戴望舒笔下,就被分解成“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味道、气质三个部分。受此启发,希望大家能够找出“蜡炬”这个意象在李商隐的诗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 “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是否相同。
学习任务二: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闻一多笔下“红烛”意象的象征内涵和所寄情感是比较固定的,但是诗人每次面对“红烛”的情绪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每节诗歌的开头,诗人咏叹“红烛啊!”,这背后的情绪都不尽相同,请你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在每节诗歌中咏叹红烛的不同情绪。
【学习资源】
1.诗集《红烛》(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李义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业设计】
请在古今诗歌中找出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思考“蜡烛”意象的象征及其背后蕴含的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