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4章 专题突破——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制作临时装片
一、类型之一显微镜的结构
1.写出各序号表示的显微镜结构并完成后面三个问题。
(1)
[①] ;[②] ;[③] ;[⑤] ;[⑥] ;[⑦] ;[⑧]
(2)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 和 。(填序号)
(3)能使②快速升降的是 。(填序号)
(4)光线较弱时,可选用⑥的 。
【答案】(1)目镜;镜筒;物镜;压片夹;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①;③
(3)⑦
(4)凹面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解答】(1)[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⑤]压片夹;[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③物镜。
(3)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即图中的结构⑦粗准焦螺旋。
(4)显微镜中调节光线的结构是光圈和反光镜,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实验室的光线较暗,为了增加视野内的亮度,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
故答案为:(1)目镜;镜筒;物镜;压片夹;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①;③(3)⑦(4)凹面镜
二、类型之二显微镜的使用
2.制作临时装片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装片内出现气泡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操作显微镜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和步骤。
【解答】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A为盖盖玻片的步骤,因此若是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气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关于显微镜使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高倍镜观察,先旋转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把像调清楚
B.发现目镜有点脏,就从口袋里拿出餐巾纸擦拭镜头
C.装片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放置
D.在放装片之前,先逆时针旋转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问题。
【解答】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切片时,如果已找到物像,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就可能看不到物像了,所以粗准焦螺旋是用来寻找物像,观察过程中如果已找到物像,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这样会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A不符合题意;
B、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防止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而餐巾纸纤维粗糙容易划伤镜头,且容易掉落一些毛、屑影响观察 装置待检玻片,B不符合题意;
C、将待观察的样品制作成临时或永久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固定,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C符合题意;
D、在放装片之前,显微镜应先对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如图,物像由图甲视野转换到图乙视野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镜臂 D.调节反光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细准叫螺旋的作用是使物像更加清晰,反光镜和光圈的作用使视野更加明亮,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放大,但是视野会变得模糊。
【解答】从甲图到乙图,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因此不需要移动镜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装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实际范围比乙中的小
D.若在甲视野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细胞越大。
【解答】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应向右移动,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B符合题意;
C、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甲视野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比乙多,故甲中所观察到的实际范围比乙中的大,C不符合题意;
D、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大,不一定清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解答】A、1、滴是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2、刮是指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3、涂是指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4、盖是指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5、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6、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A不符合题意;
B、 图二中③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即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出现气泡,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颠倒;如果将载玻片朝左下方移动,实际上是将成像的实物向左下方移动,则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故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2)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解答】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 ↗ ”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 ”.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 ↗ ”,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物像是“ ↙ ”。
故答案为:A
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显微镜视野较暗,应选用平面镜
B.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出,最快的方法是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容易错误的步骤。
【解答】A、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因此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A不符合题意;
B、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B符合题意;
C、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该向左上方移动 玻片,C不符合题意;
D、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三、类型之三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9.从洋葱表皮上撕下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作( )
A.切片 B.永久装片 C.临时装片 D.涂片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从玻片类型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玻片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所以从洋葱表皮上撕下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作临时装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形态最大,在下列镜头组合中,应选择(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5×,物镜10×
C.目镜16×,物镜10× D.目镜16×,物镜40×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A的放大倍数=10×5=50(倍),B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C的放大倍数=16×10=160(倍),D的放大倍数=16×40=640(倍),D的放大倍数最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把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地涂抹在液滴中
C.先用碘液染色,然后盖上盖玻片
D.将观察到的物像绘图后,发现不够美观,作了修改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A不符合题意;
B、把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地涂抹在液滴中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B符合题意;
C、盖上盖玻片后用碘液染色,C不符合题意;
D、 将观察到的物像绘图后,发现不够美观,作了修改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是实际的,在实验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下列各种做法,最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的是( )
A.转动转换器用较大倍数的物镜
B.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C.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D.撕取一块透明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临时装片便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的做法。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就越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撕取一块透明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有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但是显微镜的观察材料是薄而透明的,因此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玻片标本,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18七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中所成的向是一个倒像,即像与物上下左右对称。
【解答】由于该物体运动的路线是呈逆时针,所以经过倒之后还是逆时针方向,位置像中是在右上方,实际位置在左下方,A正确。
故答案为:A
14.(2018七上·富阳月考)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视野光线知识点。
【解答】 A、A图的细胞体积比D图细胞体积小,A不符合题意。
B、B图的细胞体积比A图细胞体积小,B不符合题意。
C、而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C不符合题意。
D、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那么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因此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这就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故此视野最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某同学在做“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的实验,如图为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
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16×目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40×物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 (选填“目镜”“物镜”或“装片”)上。
【答案】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寻找显微镜污点位置的方法。
【解答】如果转动目镜,污点也跟着转,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转换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物镜上,因此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16×目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40×物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物镜上。
故答案为:物镜
16.下列图示中,图甲内①、②、③表示某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 。
(2)图甲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 。
(3)图甲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4)图乙中,出现a的原因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图乙中,b处于视野的右下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装片应向 移动。
【答案】(1)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碘液(或稀碘液);使细胞染色
(3)①③②
(4)③
(5)右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⑥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1)图甲中,①步骤为滴水,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其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图甲中,②步骤为染,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碘液(或稀碘液),其目的是使细胞染色。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吸.图甲中,①滴、②染、③盖,所以正确顺序为:①③②。
(4)图乙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甲中③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 (2)碘液;使细胞染色(3)①③②(4)③(5)右下方
17.根据“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与“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两个实验中的异同填表。
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不 同 点 滴加的液体
取细胞的方法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相同点
【答案】清水;生理盐水;撕;刮;展;涂;擦、滴、盖、染、吸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相关知识。
【解答】两实验的过程基本相同,速记为一滴→二取→三放→四盖→五染色, 洋葱表皮是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在一滴中二者也是有所不同,细胞内外的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液体如果有浓度差,细胞就会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影响试验的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的浓度约为0.9%,因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而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才能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取口腔上皮细胞时,因为口腔侧壁的两边是腮部,柔软有弹性,用消毒牙签刮的时候一般不会损伤口腔壁.而口腔的上下壁则较硬,不方便用牙签刮。我们在盖盖玻片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再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也液体就会慢慢的把空气赶走,避免了气泡是产生。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这样染色效果好,利于观察。
故答案为:清水;生理盐水;撕;刮;展;涂;擦、滴、盖、染、吸
18.表中列出了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请将现象对应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填写在表格中。
现象 原因 对策
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有黑色圆圈
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
【答案】①洋葱表皮细胞撕得太厚②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造成折叠现象;①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进行实验②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后,重新制作装片;未加滴碘液进行染色;加滴碘液;有气泡;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粗准焦螺旋调节过快);按正确方法重新操作显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若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造成折叠现象,应对的方法是①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进行实验,②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后,重新制作装片。当细胞结构不清楚时,原因是未滴加碘液进行染色,因此需要滴加碘液。若是有黑色圆圈时,原因是有气泡,改正的方法是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若是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说明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粗准焦螺旋调节过快) ,应当重新操作显微镜比如对光。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4章 专题突破——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制作临时装片
一、类型之一显微镜的结构
1.写出各序号表示的显微镜结构并完成后面三个问题。
(1)
[①] ;[②] ;[③] ;[⑤] ;[⑥] ;[⑦] ;[⑧]
(2)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 和 。(填序号)
(3)能使②快速升降的是 。(填序号)
(4)光线较弱时,可选用⑥的 。
二、类型之二显微镜的使用
2.制作临时装片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装片内出现气泡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3.关于显微镜使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高倍镜观察,先旋转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把像调清楚
B.发现目镜有点脏,就从口袋里拿出餐巾纸擦拭镜头
C.装片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放置
D.在放装片之前,先逆时针旋转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4.如图,物像由图甲视野转换到图乙视野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镜臂 D.调节反光镜
5.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装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实际范围比乙中的小
D.若在甲视野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6.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7.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D.↗
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显微镜视野较暗,应选用平面镜
B.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出,最快的方法是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三、类型之三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9.从洋葱表皮上撕下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作( )
A.切片 B.永久装片 C.临时装片 D.涂片
10.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形态最大,在下列镜头组合中,应选择(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5×,物镜10×
C.目镜16×,物镜10× D.目镜16×,物镜40×
11.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把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地涂抹在液滴中
C.先用碘液染色,然后盖上盖玻片
D.将观察到的物像绘图后,发现不够美观,作了修改
12.下列各种做法,最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的是( )
A.转动转换器用较大倍数的物镜
B.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C.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D.撕取一块透明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13.(2018七上·绍兴月考)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A. B.
C. D.
14.(2018七上·富阳月考)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15.某同学在做“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的实验,如图为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
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16×目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40×物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 (选填“目镜”“物镜”或“装片”)上。
16.下列图示中,图甲内①、②、③表示某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 。
(2)图甲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 。
(3)图甲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4)图乙中,出现a的原因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图乙中,b处于视野的右下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装片应向 移动。
17.根据“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与“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两个实验中的异同填表。
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不 同 点 滴加的液体
取细胞的方法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相同点
18.表中列出了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请将现象对应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填写在表格中。
现象 原因 对策
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有黑色圆圈
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目镜;镜筒;物镜;压片夹;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①;③
(3)⑦
(4)凹面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解答】(1)[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⑤]压片夹;[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③物镜。
(3)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即图中的结构⑦粗准焦螺旋。
(4)显微镜中调节光线的结构是光圈和反光镜,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实验室的光线较暗,为了增加视野内的亮度,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
故答案为:(1)目镜;镜筒;物镜;压片夹;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①;③(3)⑦(4)凹面镜
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操作显微镜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和步骤。
【解答】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A为盖盖玻片的步骤,因此若是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气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问题。
【解答】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切片时,如果已找到物像,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就可能看不到物像了,所以粗准焦螺旋是用来寻找物像,观察过程中如果已找到物像,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这样会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A不符合题意;
B、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防止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而餐巾纸纤维粗糙容易划伤镜头,且容易掉落一些毛、屑影响观察 装置待检玻片,B不符合题意;
C、将待观察的样品制作成临时或永久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固定,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C符合题意;
D、在放装片之前,显微镜应先对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细准叫螺旋的作用是使物像更加清晰,反光镜和光圈的作用使视野更加明亮,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放大,但是视野会变得模糊。
【解答】从甲图到乙图,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因此不需要移动镜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细胞越大。
【解答】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应向右移动,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B符合题意;
C、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甲视野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比乙多,故甲中所观察到的实际范围比乙中的大,C不符合题意;
D、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大,不一定清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解答】A、1、滴是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2、刮是指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3、涂是指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4、盖是指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5、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6、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A不符合题意;
B、 图二中③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即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出现气泡,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颠倒;如果将载玻片朝左下方移动,实际上是将成像的实物向左下方移动,则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故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2)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解答】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 ↗ ”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 ”.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 ↗ ”,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物像是“ ↙ ”。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容易错误的步骤。
【解答】A、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因此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A不符合题意;
B、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B符合题意;
C、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该向左上方移动 玻片,C不符合题意;
D、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从玻片类型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玻片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所以从洋葱表皮上撕下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作临时装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A的放大倍数=10×5=50(倍),B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C的放大倍数=16×10=160(倍),D的放大倍数=16×40=640(倍),D的放大倍数最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A不符合题意;
B、把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地涂抹在液滴中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B符合题意;
C、盖上盖玻片后用碘液染色,C不符合题意;
D、 将观察到的物像绘图后,发现不够美观,作了修改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是实际的,在实验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临时装片便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的做法。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就越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撕取一块透明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有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但是显微镜的观察材料是薄而透明的,因此挑取一大块番茄果肉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玻片标本,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中所成的向是一个倒像,即像与物上下左右对称。
【解答】由于该物体运动的路线是呈逆时针,所以经过倒之后还是逆时针方向,位置像中是在右上方,实际位置在左下方,A正确。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视野光线知识点。
【解答】 A、A图的细胞体积比D图细胞体积小,A不符合题意。
B、B图的细胞体积比A图细胞体积小,B不符合题意。
C、而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C不符合题意。
D、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那么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因此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这就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故此视野最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寻找显微镜污点位置的方法。
【解答】如果转动目镜,污点也跟着转,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转换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物镜上,因此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16×目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40×物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物镜上。
故答案为:物镜
16.【答案】(1)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碘液(或稀碘液);使细胞染色
(3)①③②
(4)③
(5)右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⑥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1)图甲中,①步骤为滴水,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其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图甲中,②步骤为染,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碘液(或稀碘液),其目的是使细胞染色。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吸.图甲中,①滴、②染、③盖,所以正确顺序为:①③②。
(4)图乙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甲中③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 (2)碘液;使细胞染色(3)①③②(4)③(5)右下方
17.【答案】清水;生理盐水;撕;刮;展;涂;擦、滴、盖、染、吸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相关知识。
【解答】两实验的过程基本相同,速记为一滴→二取→三放→四盖→五染色, 洋葱表皮是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在一滴中二者也是有所不同,细胞内外的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液体如果有浓度差,细胞就会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影响试验的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的浓度约为0.9%,因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而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才能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取口腔上皮细胞时,因为口腔侧壁的两边是腮部,柔软有弹性,用消毒牙签刮的时候一般不会损伤口腔壁.而口腔的上下壁则较硬,不方便用牙签刮。我们在盖盖玻片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再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也液体就会慢慢的把空气赶走,避免了气泡是产生。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这样染色效果好,利于观察。
故答案为:清水;生理盐水;撕;刮;展;涂;擦、滴、盖、染、吸
18.【答案】①洋葱表皮细胞撕得太厚②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造成折叠现象;①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进行实验②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后,重新制作装片;未加滴碘液进行染色;加滴碘液;有气泡;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粗准焦螺旋调节过快);按正确方法重新操作显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若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造成折叠现象,应对的方法是①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进行实验,②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后,重新制作装片。当细胞结构不清楚时,原因是未滴加碘液进行染色,因此需要滴加碘液。若是有黑色圆圈时,原因是有气泡,改正的方法是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若是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说明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粗准焦螺旋调节过快) ,应当重新操作显微镜比如对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