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繁星》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繁星》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4: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繁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繁星》是四上一单元的课文,是当代作家巴金于1927年1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星空、繁星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作者也通过写景抒发了淡淡的离情。
文章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阅历、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作者写天空的繁星,采用了陌生化写法,他不去客观地描绘自然景色,而是从主观的感受下笔,在客观景物中,赋予了主观的色彩。巴金写道:“我就像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周围飞舞。”“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低声说话。这时候我真忘掉了一切。”还写道:“也认得一些星,就好象它们是我的朋友,它们在和我谈话。”作者从主观的感觉上,从自己的所见中来描绘自然景物,仿佛繁星也带了感情,也有了生命。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已经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这节课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献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预习课文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 《繁星》 课时 第一课时
成果指标: 成果指标: 1.认识“昧、坠、怀”这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难点:通过感受作者对星空的喜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的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 (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活动形式) 复备
导入新课(情境、复习、谈话等形式) 活动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课件出示:满天繁星图)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介绍作者。 有一位文学巨匠非常喜欢繁星,而且对繁星有着独特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板书:4 繁星),生齐读课题。 交流作者的信息资料。课件出示: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家》《春》《秋》《雾》《雨》《电》等。 师: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仰望星空,都有怎样不同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繁星》。 一、师生交流看到繁星的心情与感受。 二、交流作者的信息资料。检查预习情况。
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呈现大问题设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自读课文,认读词语 1.自学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1)认读生字 昧 坠 怀 (2)认读词语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抱 (3)理解重点词语(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坠:往下掉,往下落。 出示课文中句子:船在动,星也在动,他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解释:轮船在大海上行驶,星星低低地挂在天空,作者感觉到星星好像随时都会掉落下来。 学生读句子。 半明半昧:昧与味道的味区分开,昧:昏暗。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出示课文句子: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解释:深蓝色的天空挂着许许多多星星,它们一闪一闪的,忽明忽暗,显得柔和而寂静。 学生读好句子。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活动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描写繁星?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预设:时间顺序,找出关键词:从前,三年前,如今) 课件出示,圈出: 从前→三年前→如今 课件出示:时间顺序 地点不同 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上台展示读课文的生字,多种形式理解摇摇欲坠的意思 二、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理清文章结构。
合作交流 (对子、小组) 教师重点指导、帮扶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活动一:默读课文,合作完成表格。 1.要求:默读课文,深入思考: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有什么不同?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时间地点情景感受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2.交流分享 时间地点情景感受第一次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第二次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如今海上半明半昧的星微笑着,沉睡着,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除了作者观看繁星的感受。 活动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对比朗读,思考:为什么三次看到的星空和看到星空的感受会不同?( 抓住感受最深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第一次从“我最爱看”一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第二次“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作者心中充满光明和希望。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依恋之情。这说明作者与星星的关系越来越近、越来越深刻。(课件出示: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刻)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课件出示:背景资料袋 师:同学们读了这份资料,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结: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默读课文,完成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二、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明确:首先,作者表明对繁星的喜爱是一贯的;其次,也是作者观察渐深,认识渐丰的体现。“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得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把它们认得很熟了”,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渐细微深切。总而言之,写“从前”“三年前”所见的群星,起到了烘托作用。 三、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感悟。 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星空之美。 五、归纳概括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展示汇报 教师补充、质疑、纠正、强调、评价内容(小结): 任务一:基础大闯关 课文写作背景的补充;重点字词的强调;范写等 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的范读;梳理课文结构等 整组或自由展示: 活动一:介绍作者;交流识字方法等。 活动二: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等。 展示后要有学生的补充、质疑、纠正等互动环节。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难点:通过感受作者对星空的喜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当堂检测: 对本课生字词进行检测 学生交流,汇报本课学习成果 自主完成检测内容
板书设计 4 繁星          从前  家乡  热爱大自然    三年前  南京  向往美好生活    如今  海上  思念亲切的故乡 (
结合重点语句想象
结合生活经验想象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