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0 09: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大青树下的小学
情景导入
铜钟敲响,朗读声起,窗外安静了,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上,小猴子跑来了……多么自然、神奇、美好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参观这所学校,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特别之处吧!
1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
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3
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习目标
字词巩固
早晨 穿戴 鲜艳 服装
打扮 敬爱 国旗 敬礼
安静 树枝 好奇 孔雀
招引 粗壮 枝干 影子
内容回顾
大青树下的小学真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词语归类
鲜艳 服装 打扮 绚丽多彩
敬礼 朗读 摔跤 打招呼
坪坝 绒球花 凤尾竹 孔雀舞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服装、色彩
行为
景物、舞蹈
少数民族  
交流讨论,给下列词语分分类。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居住着 56 个民族,虽然不同的民族有许多不同,但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和谐地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知道的民族有朝鲜族、回族、苗族、傣族……
资料拓展
德昂族:以善于种茶而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
阿昌族: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窝罗节
傣 族: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景颇族: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目瑙纵歌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团结 美丽 祥和
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同学们在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进一步赞美民族小学,抒发自豪和赞美之情。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并思考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交流讨论
再读课文,交流讨论课文写了乡村小学的几幅画面?
本文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分别通过“上学路上、上课读课文、下课做游戏”三幅画面,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交流讨论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讨论你认为边疆乡村小学的特别之处。
聚焦场景,感受特别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场景:上学路上
特别之处
三个“从”字,写出了小学生的来处多;四个“有”字,写出了他们的民族多;三个“向”字,写出了他们做的事多。这都是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
练笔实践
仿照这种句式,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学校学生上学的场景。
早晨,从 ,从 ,从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都开开心心地来上学了。
聚焦场景,感受特别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了。……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场景:上课读课文
特别之处
1.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用敲钟的方式来提醒同学们上学的。这是特别之处。
2.用树枝不摇,鸟儿不叫,蝴蝶停在花朵上,两只猴子跑来了等,体现出同学们朗读的好听。这也是特别之处。
聚焦场景,感受特别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有了小鸟、松鼠的观看,同学们在下课后玩得很开心。跳孔雀舞、摔跤、有松鼠跑来,这些都很特别!
场景:下课做游戏
总结特别
交流讨论,总结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你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小组内参照下面的“星级评价表”相互评一评。
语句通顺 意思表达完整 尝试着用自己积累的新鲜词语
星级评价表
研读品析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绚丽多彩。
“打扮”一词写出了穿着各民族服装的的小学生,把学校装扮得更漂亮了;“绚丽多彩”一词,写出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的画面。
研读品析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奇”表现了动植物们对孩子们上课感到新奇和有趣,更衬托了同学们读书专心、读得有声有色、读得入情入境,十分投入的状态。
研读品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拟人的修辞手法,“看热闹”一词,赋予动物们人的行为,表明了小动物们被学校热闹的氛围所吸引,表现了同学们下课时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发挥想象
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示例: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孔雀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交流探讨
交流探讨:文章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但是为什么要在第3自然段写小动物的表现呢
①这些小动物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②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有声有色,小动物有可能是陶醉在孩子们的读书声中;
③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摔跤、做游戏时的欢乐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总结升华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这句话总结了上文的内容,点明题目,抒发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来处不同
民族不同
语言不同
穿戴不同
大青树下的小学
(民族团结友爱)
一起上课
一起读课文
一起跳舞
一起游戏
作业布置
1.预习课文《花的学校》。
2.阅读丛书《巴坡小学》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说巴坡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