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苏教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1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苏教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1 16:50: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5.15.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盐城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白鲟(如图),目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灭绝。导致长江白鲟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B.长江白鲟的天敌过多
C.长江白鲟的食物来源不足
D.人类的大量捕捞及对其生活环境的破坏
【答案】D
【解析】长江白鲟的种群数急剧下降主要是长江白鲟生活的环境受到了破坏。由于滥伐和水土流失,水域严重淤塞,不能满足长江白鲟繁殖的需要。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最终进入长江,长江水质严重退化。每年有160亿立方米污水排放入长江。占中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0%.其中有约12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因此威胁白鳍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人类的大量捕捞及对其生活环境的破坏。
3.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缩短工期、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保护区有“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答案】C
【解析】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A不符合题意。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D.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基因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还是向人们普及生物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的自然博物馆”,D不符合题意。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答案】D
【解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市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C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由于外来物种的天敌较少,会是外来物种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D符合题意。
5.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责任。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含保护对象在内的栖息环境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B
【解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含保护对象在内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含保护对象在内的栖息环境,能够防止和减少人类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所以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的做法是错误的,B符合题意。
C.迁地保护就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是对栖息地丧失或遭到破坏生物的主要保护措施,C不符合题意。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为了防止其灭绝和增加其数量,就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D不符合题意。
6.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捕捉买卖野生鸟类 B.人工饲养牛蛙用于食用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答案】A
【解析】A.捕捉买卖野生鸟类直接威胁野生鸟类的生存,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
BCD.人工饲养牛蛙用于食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都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CD不符合题意。
7.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的价值
B.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我国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原水稻品种与杂交水稻新品种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的价值,A不符合题意。
B.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B不符合题意。
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符合题意。
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你不赞同的观点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B.保护野生动物应该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的措施
【答案】B
【解析】A.每个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
B.对于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既不能大肆乱捕滥杀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也不能完全禁止利用,导致生物资源浪费,B符合题意。
C.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
9.为了保护朱鹮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四川卧龙 B.黑龙江扎龙
C.陕西省洋县 D.青海省青海湖
【答案】C
【解析】A、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总面积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A错误;
B、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
C、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水之滨的汉中地区,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2005年7月,国务院国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正确;
D、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D错误。
10.下列选项中,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是(  )
①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围湖造田;
④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⑥污水直接排放;
A.②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A. ②⑤均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A不符合题意。
B. ①③④⑥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B符合题意。
C. ①③⑥不全面,还有④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C不符合题意。
D. ①②③④⑤⑥中②⑤对生物多样性没有造成威胁,D不符合题意。
综合题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从1600年-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资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42% 17% 10%
【资料三】《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小熊猫、川金丝猴和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成为“伞护效应”。
(1)由资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
(2)由资料二可知,鸟类和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当生物所栖息的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必然会加速   和   多样性的丧失。
(3)资料三中的“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4)“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请列举一项:   。
【答案】(1)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2)栖息地丧失;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析】(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物种的锐减也将使生态系统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
(2)由资料二可知,鸟类和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有:偷猎20%、栖息地丧失60%、外来物种入侵12%、其他原因8%。可见鸟类和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会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而某种生物的减少又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
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可见,资料三中的“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作为中学生,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下表是造成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
偷猎 栖息地的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哺乳动物 31% 32% 17% 20%
鸟类 20% 60% 12% 8%
资料二:黑颈鹤是大型涉禽,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云南省的黑颈鹤数量每年在增加,其中昭通大山包的黑颈鹤数量增加得最快,一年时间,几乎增加了200只。研究显示黑颈鹤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大了高原湿地的恢复与保护:二是湿地周边的老百姓爱鸟护鸟的意识大大提高,基本没有出现捕杀黑颈鹤的现象。
(1)从表中可以看出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2)从资料二中黑颈鹤数量增加可知,保护鸟类的根本措施是保护鸟类的   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即保护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一名公民应当怎样
做?   。
【答案】(1)栖息地的丧失
(2)栖息地
(3)生物种类;基因
(4)人人植树造林或开展爱鸟周活动或不随意打鸟或不攀折花草树木等
【解析】(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鸟类栖息地的丧失占60%,是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最主要的原因。
(2)资料二中改善了湿地环境后黑颈鹤数量增加,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我们应该做到爱护环境,如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草坪、开展爱鸟周活动、不随意打鸟或不攀折花草树木等。
13.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2020年云南新增一处国家森林公园一云龙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林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5%,共记录野生维管束植物154科709属2072种,记录陆生脊椎动物4纲28目89科263种,作为目前世界上植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在中国仅存的两块重要栖息地之一,云龙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保护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资料二:《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显示,云南有重要国际保护地11处,截至目前,云南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66处。共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94个、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17个、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资料三:20世纪三十年代,朱鹮还广泛分布在我国和日本等地,后来由于森林和湿地的急剧减少,1982年,只在我国发现,仅存7只。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经过保护和繁育,数量有了较大增长。
(1)据资料一分析,云龙国家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体现了   的多样性,其实质是   的多样性。
(2)由资料二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的多样性。
(3)由资料三可知,为保护朱鹮建立了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
【答案】(1)生物种类或物种;基因
(2)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
(3)就地保护
【解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
②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②迁地保护,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
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这属于就地保护。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
材料二: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形式持续恶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在昆明召开,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宣言》承诺加快并加强制定、更新本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优化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积极完善全球环境法律框架;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现有多边环境协定的合作与协调行动,以推动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   变化的趋势。
(2)生物多样性包括: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其中两点)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措施。除此以外,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什么措施?  。(答其中两点)
(5)华南虎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颜危,在野外已灭绝。在繁育中心培育华南虎属于   保护。
【答案】(1)加快
(2)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
(3)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4)最为有效;迁地保护(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等)、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加强法律法规管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5)迁地或易地
【解析】(1)从材料一的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可以看出: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加快变化的趋势。
(2)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栖息地被破坏、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
(4)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是将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迁地保护,又称易地保护。
15.资料分析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智慧和力量。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在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之际,人类当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2021年4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材料三:2021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当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   消耗二氧化碳,写出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式:   。通过反应式还知道植物可以为动物和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   和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你提出一条符合要求的措施或做法   。
(2)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最主要是落实保护   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多种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   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材料三中告诉我们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我们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写出一种)。
【答案】(1)光合作用;;食物;氧气;节约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低碳出行、利用太阳能水能等)
(2)生态系统;基因
(3)过度放牧;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发展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退耕造林,建设的防护林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等
【解析】(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照,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通过反应式可知:植物为动物和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食物和氧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还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或做法:节约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低碳出行、利用太阳能水能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最主要是落实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同时《生物安全法》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多种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基因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材料三中告诉我们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我国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可以采的措施: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发展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退耕造林,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5.15.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盐城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白鲟(如图),目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灭绝。导致长江白鲟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B.长江白鲟的天敌过多
C.长江白鲟的食物来源不足
D.人类的大量捕捞及对其生活环境的破坏
3.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缩短工期、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保护区有“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5.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责任。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含保护对象在内的栖息环境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6.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捕捉买卖野生鸟类 B.人工饲养牛蛙用于食用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7.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的价值
B.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我国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你不赞同的观点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B.保护野生动物应该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的措施
9.为了保护朱鹮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四川卧龙 B.黑龙江扎龙
C.陕西省洋县 D.青海省青海湖
10.下列选项中,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是(  )
①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围湖造田;
④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⑥污水直接排放;
A.②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综合题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从1600年-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资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42% 17% 10%
【资料三】《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小熊猫、川金丝猴和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成为“伞护效应”。
(1)由资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
(2)由资料二可知,鸟类和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当生物所栖息的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必然会加速   和   多样性的丧失。
(3)资料三中的“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4)“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请列举一项:   。
1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下表是造成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
偷猎 栖息地的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哺乳动物 31% 32% 17% 20%
鸟类 20% 60% 12% 8%
资料二:黑颈鹤是大型涉禽,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云南省的黑颈鹤数量每年在增加,其中昭通大山包的黑颈鹤数量增加得最快,一年时间,几乎增加了200只。研究显示黑颈鹤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大了高原湿地的恢复与保护:二是湿地周边的老百姓爱鸟护鸟的意识大大提高,基本没有出现捕杀黑颈鹤的现象。
(1)从表中可以看出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2)从资料二中黑颈鹤数量增加可知,保护鸟类的根本措施是保护鸟类的   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即保护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一名公民应当怎样
做?   。
13.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2020年云南新增一处国家森林公园一云龙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林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5%,共记录野生维管束植物154科709属2072种,记录陆生脊椎动物4纲28目89科263种,作为目前世界上植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在中国仅存的两块重要栖息地之一,云龙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保护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资料二:《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显示,云南有重要国际保护地11处,截至目前,云南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66处。共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94个、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17个、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资料三:20世纪三十年代,朱鹮还广泛分布在我国和日本等地,后来由于森林和湿地的急剧减少,1982年,只在我国发现,仅存7只。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经过保护和繁育,数量有了较大增长。
(1)据资料一分析,云龙国家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体现了   的多样性,其实质是   的多样性。
(2)由资料二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的多样性。
(3)由资料三可知,为保护朱鹮建立了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
材料二: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形式持续恶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在昆明召开,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宣言》承诺加快并加强制定、更新本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优化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积极完善全球环境法律框架;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现有多边环境协定的合作与协调行动,以推动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   变化的趋势。
(2)生物多样性包括: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其中两点)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措施。除此以外,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什么措施?  。(答其中两点)
(5)华南虎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颜危,在野外已灭绝。在繁育中心培育华南虎属于   保护。
15.资料分析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智慧和力量。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在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之际,人类当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2021年4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材料三:2021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当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   消耗二氧化碳,写出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式:   。通过反应式还知道植物可以为动物和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   和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你提出一条符合要求的措施或做法   。
(2)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最主要是落实保护   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多种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   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材料三中告诉我们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我们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写出一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