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家里养的小狗,看到陌生人到家里来会狂吠,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会行为
2.下列动物行为的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
A.熊捕食是生殖行为 B.蛙的抱对是社会行为
C.狗遇到陌生人狂吠是觅食行为 D.雁南飞是迁徙行为
3.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成年雄杜鹃会不停地高声鸣叫、雄孔雀会展示艳丽的尾羽,这是属于繁殖行为中的( )
A.求偶 B.筑巢 C.产卵 D.育雏
4.当空中盘旋的雄鹰发现草地上的野兔时,立即俯冲下去捕捉野兔,而野兔则飞快地往洞穴奔跑躲藏起来。请问雄鹰和野兔的行为类型分别是( )
A.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领域行为
5.下列行为属于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分别是为( )
①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
②母鸡护着小鸡
③壁虎断尾迅速逃跑
④蜜蜂发现“花源”回来跳“8”字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6.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表明,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是( )
A.羽毛的颜色 B.身体的形状 C.喙上的红斑 D.声音
7.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 B.节律行为 C.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
8.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人们发现爬上树的大熊猫拒绝下树,这种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9.“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10.几乎所有的灵长目动物,像猕猴、黑猩猩等,都过着等级森严的群居生活,下面与它们群体中“首领”的产生关系最大的动物行为是( )
A.贮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繁殖行为 D.捕食行为
综合题
11.用直线将对应的动物行为连接起来.
狗沿路撒尿 A繁殖行为
大雁冬去春来 B取食行为
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 C防御行为
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领域行为 D领域行为
两只公狗争骨头吃而打架 E攻击行为
松鼠将草类挂在树枝上晾晒 F节律行为
12.基础知识填空题:
(1)蝴蝶、蟹、蜈蚣、蚊等形态差异很大,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仍存在较多共同特征如:体表有坚韧的 (选填“外套膜”或“外骨骼”): 都分节。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的身体像一只小型的平底船,其后肢的趾间有 ,适于在水中游泳。
(3)所有的动物,不管高等还是低等都具有一定的行为活动,如为了能适应环境而具有的先天性行为,使其得以 和 。
(4)“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能成功横渡69公里泳程的兴凯湖,这与他强健的体魄、发达的肌肉有关。骨骼肌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
13.长尾巧织雀的雄鸟只有麻雀大小,但雄鸟的尾羽却长达50厘米;而雌鸟的尾羽长度正常,只有7厘米,该长度可能最有利于飞行。科研人员为研究长尾巧织雀的行为,取27只雄鸟随机分为3组,分别编号A、B、C,实验处理前各组雄鸟的交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如图一所示。对这三组雄鸟分别进行如下表所述的处理后,分别对应编号A'B'C′得到如图二实验结果。实验以每只雄鸟领域内平均巢数反映雄鸟交配成功率,请回答问题。
处理方法
A' 将尾羽减至14厘米长
B' 保持尾羽的自然状态
C′ 将尾加长到75厘米
(1)科研人员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长尾巧织雀的 行为,据图可知,作为该行为衡量指标的交配成功率与雄鸟的 直接相关。
(2)本实验每组有雄鸟 只,处理后的三组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组。
14.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材料一 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材料二 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雄性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下表:
鱼缸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 。
(2)1号和2号、3号和号4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请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写出一组可以构成形成对照实验的组合: 。
(4)如果去掉2号和3号实验,只设置1号和4号实验,你认为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15.识记也是学好生物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请你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已有31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中,为保护 ,在陕西建立了洋县保护区。
(2)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行为类型中的 行为。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这两种方法最本质的区别是 。
(4)野生蘑菇是我县人民喜爱的天然食品,每年春夏季节在山林中均可采摘,它是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的。
(5)我州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家里养的小狗,看到陌生人到家里来会狂吠,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会行为
【答案】C
【解析】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不符合题意。
C.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符合题意。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不符合题意。
2.下列动物行为的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
A.熊捕食是生殖行为 B.蛙的抱对是社会行为
C.狗遇到陌生人狂吠是觅食行为 D.雁南飞是迁徙行为
【答案】D
【解析】A、捕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熊捕食属于捕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抱对现象是蛙蟾类在产卵前必不可缺的繁殖行为,当雄性一旦追逐到雌体后,鸣声便戛然而止,用前肢紧紧抱住异性的腋下而蹲伏于其背上。其生物学意义是:刺激两性同步排精产卵和提高受精率,可见蛙的抱对属于繁殖行为,B不符合题意。
C、指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狗遇到陌生人会狂吠不止,这属于动物行为中的防御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迁徙行为是指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北雁南飞是受季节影响产生的迁徙行为,D符合题意。
3.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成年雄杜鹃会不停地高声鸣叫、雄孔雀会展示艳丽的尾羽,这是属于繁殖行为中的( )
A.求偶 B.筑巢 C.产卵 D.育雏
【答案】A
【解析】鸟类在繁殖期间,会表现出一定的生殖行为,雄孔雀靠展示艳丽的尾羽来吸引雌孔雀,这是动物的一种生殖行为,是雄孔雀在求偶。杜鹃不停地高声鸣叫、雄鸽向雌鸽点头俯首等这都是求偶的表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4.当空中盘旋的雄鹰发现草地上的野兔时,立即俯冲下去捕捉野兔,而野兔则飞快地往洞穴奔跑躲藏起来。请问雄鹰和野兔的行为类型分别是( )
A.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领域行为
【答案】C
【解析】野兔逃跑属于防御行为;老鹰捕捉野兔,属于老鹰的觅食行为。
5.下列行为属于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分别是为( )
①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
②母鸡护着小鸡
③壁虎断尾迅速逃跑
④蜜蜂发现“花源”回来跳“8”字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攻击行为; ②母鸡护着小鸡,是对后代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③虎断尾是为了用跳动的尾巴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④蜜蜂发现蜜源后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6.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表明,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是( )
A.羽毛的颜色 B.身体的形状 C.喙上的红斑 D.声音
【答案】C
【解析】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原因就属于实验法。他利用模型测试,证明银鸥幼雏啄亲鸟鸟喙求食的动作是由亲鸟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C符合题意。
7.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 B.节律行为 C.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
【答案】D
【解析】A.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它动物伤害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攻击行为,D符合题意。
8.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人们发现爬上树的大熊猫拒绝下树,这种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答案】C
【解析】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人们发现爬上树的大熊猫拒绝下树,是防止人们的捕捉,防御敌害的,所以这是防御行为,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9.“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答案】A
【解析】取食行为是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故“穿花蝴蝶深深见”,是蝴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故“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10.几乎所有的灵长目动物,像猕猴、黑猩猩等,都过着等级森严的群居生活,下面与它们群体中“首领”的产生关系最大的动物行为是( )
A.贮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繁殖行为 D.捕食行为
【答案】B
【解析】雄海象为要拥有一群雌海象,而与其他雄海象争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攻击行为。“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这种管理是通过攻击行为实现的,不服从者将受到严厉的攻击。
综合题
11.用直线将对应的动物行为连接起来.
狗沿路撒尿 A繁殖行为
大雁冬去春来 B取食行为
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 C防御行为
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领域行为 D领域行为
两只公狗争骨头吃而打架 E攻击行为
松鼠将草类挂在树枝上晾晒 F节律行为
【答案】D;F;C;A;E;B
【解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属于繁殖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松树将类挂在树枝上晾晒属于取食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属于防御行为.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狗沿路撒尿属于领域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只公狗争骨头吃而打架属于攻击行为;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有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等,大雁冬去春来;
12.基础知识填空题:
(1)蝴蝶、蟹、蜈蚣、蚊等形态差异很大,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仍存在较多共同特征如:体表有坚韧的 (选填“外套膜”或“外骨骼”): 都分节。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的身体像一只小型的平底船,其后肢的趾间有 ,适于在水中游泳。
(3)所有的动物,不管高等还是低等都具有一定的行为活动,如为了能适应环境而具有的先天性行为,使其得以 和 。
(4)“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能成功横渡69公里泳程的兴凯湖,这与他强健的体魄、发达的肌肉有关。骨骼肌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
【答案】(1)外骨骼;身体和附肢
(2)蹼
(3)生存;繁殖后代
(4)肌腹;肌腱
【解析】(1)蝴蝶、蟹、蜈蚣、蚊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2)鹅的身体像一只小型的平底船,其后肢的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变化。(4)骨骼肌由中间较粗的肌腹和附着于两端的肌腱组成。
13.长尾巧织雀的雄鸟只有麻雀大小,但雄鸟的尾羽却长达50厘米;而雌鸟的尾羽长度正常,只有7厘米,该长度可能最有利于飞行。科研人员为研究长尾巧织雀的行为,取27只雄鸟随机分为3组,分别编号A、B、C,实验处理前各组雄鸟的交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如图一所示。对这三组雄鸟分别进行如下表所述的处理后,分别对应编号A'B'C′得到如图二实验结果。实验以每只雄鸟领域内平均巢数反映雄鸟交配成功率,请回答问题。
处理方法
A' 将尾羽减至14厘米长
B' 保持尾羽的自然状态
C′ 将尾加长到75厘米
(1)科研人员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长尾巧织雀的 行为,据图可知,作为该行为衡量指标的交配成功率与雄鸟的 直接相关。
(2)本实验每组有雄鸟 只,处理后的三组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组。
【答案】(1)繁殖;尾羽长度
(2)9;B’
【解析】(1)通过图一分析可知A、B、C,实验处理前各组雄鸟的交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对这三组雄鸟分别进行如图表所述的处理后,分别对应编号为A′、B′、C′,得到如图二实验结果,发现将尾羽加长到75厘米长的雄鸟,交配成功率较大,而A′、B′组交配成功率较低,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长为寡妇鸟的繁殖行为,衡量该行为的指标是交配成功率与雄鸟的尾羽长度直接相关。
(2)科研人员为研究长尾巧织雀的行为,取27只雄鸟随机分为3组,每组有雄鸟9只。本实验处理后的四组(A′、B′、C′、)中,A′、B′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对照实验B′分保持尾羽的自然状态,A′将尾羽减至14厘米长量是尾羽长度,B′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C′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对照实验B′分保持尾羽的自然状态,C′将尾羽加长到75厘米长,变量是尾羽长度,B′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14.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材料一 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材料二 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雄性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下表:
鱼缸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 。
(2)1号和2号、3号和号4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请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写出一组可以构成形成对照实验的组合: 。
(4)如果去掉2号和3号实验,只设置1号和4号实验,你认为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答案】(1)1号和2号
(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1号和3号(或2号和4号)
(4)不正确。对照实验必须坚持单一变量原则,1号和4号实验有两个变量:鱼体外形和腹部颜色,没有保证单一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解析】(1)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那么变量是红色,除了变量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
因此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
(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只有腹部颜色的不同,它们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结论与假设一致,根据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上表中外形不同的是1号与3号、2号与4号;因此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1号和3号(或2号和4号)。
(4)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如果去掉2号、3号组实验,只考虑1号、4号组的实验,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因为1号、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外形不同、腹部颜色不同,不符合变量单一的要求。
15.识记也是学好生物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请你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已有31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中,为保护 ,在陕西建立了洋县保护区。
(2)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行为类型中的 行为。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这两种方法最本质的区别是 。
(4)野生蘑菇是我县人民喜爱的天然食品,每年春夏季节在山林中均可采摘,它是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的。
(5)我州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答案】(1)朱鹮
(2)取食
(3)是否对动物的生活才能加改变
(4)孢子
(5)甲烷细菌
【解析】(1)陕西洋县已经成为著名的朱鹮之乡,人们在那里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野生朱鹮受到良好的保护。(2)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是利用蚂蚁喜欢取食甜食的特性,先用甜食如蜂蜜,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蚂蚁嗅到气味,聚集于此。从而使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因此是利用了蚂蚁的取食行为。(3)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否对动物施加了影响。(4)蘑菇是一类个体较大的真菌,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孢子生殖。(5)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把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放在沼气池中,其中的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