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阅读】大卫·科波菲尔
一、单选题
1.《大卫·科波菲尔》中,以下哪句话是大卫的姨婆要大卫记住的( )
A.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乐;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
B.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免除这三种罪恶,我可以对你永远怀抱希望。
C.只考虑做这件事是否对就行了,如果是对的,那就去做好了。
D.永远要记住自己的身份,在比我们高贵的人面前,永远要低声下气。
2.下列各项中,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母亲改嫁后,她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女仆的哥哥裴国提家里。
B.“我的小花”——大卫常爱这么称呼艾妮斯。后来证明她的确像花朵一样纤弱。尽管他以最温柔的心小心呵护,她还是凋谢了。
C.米考伯是这部小说的第一恶人,他将狠毒的心藏在谦卑的语言中,对人点头哈腰,掩盖内心的奸诈、阴险,让人不易觉察他的险恶用心。
D.狄更斯在小说中塑造了两类人,他们是损人利己、阴险奸诈的坏人(例如默德斯通姐弟)和真正善良的好人(例如裴国提一家人)。
3.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B.这部小说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C.小说的魅力,不只在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也在于它有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说环境描写很见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善良诚挚,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B.爱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C.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债多不愁、得过且过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后人将这种特点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D.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凶狠贪婪,常责打大卫。大卫母亲去世后,即把十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只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5.下列是对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找出错误的一项( )
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6.下列各项中,对 《大卫 .科波菲尔》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大卫 .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写的“半自传体”小说。
B.小说中大卫的是非观和健全的人格是在保姆佩葛蒂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
C.有一次继父用鞭子打大卫的时候,大卫把他的手咬伤了。他把大卫监禁了几天后,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逃离了继父的魔爪,大卫在这所学校过得很快乐。
D.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父母为原型塑造的。他们那种“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密考伯主义”。
7.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叙述、评价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B.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二、语言表达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从下列作品或人物中任选一个,以“我喜欢(某作品或某人物),因为……”的句式,写一段话。必须体现作品主要内容或人物形象,120字左右。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孔子 大卫·科波菲尔 圣地亚哥
9.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三、名著导读
10.重点2:《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先生,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这典型形象有何特点?
四、问答题
11.《大卫·科波菲尔》中,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现实怎样的态度?
12.《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依据对作者和选文等方面的了解,你能找到哪些依据?
五、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大卫 科波菲尔》第一大讽刺对象就是社会上的某种“拜金主义”的现象。作者用使人极为反感的事例来斥责这种现象,相信大家看过书后一定都会很讨厌谋得斯通吧?都不会再喜欢斯蒂福思吧?对!这就是作者的意图,他想让读者们都去厌恶这些人,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以金钱为中心会给人带来多么大的伤害,那样的人会多么惹人讨厌。在这种强烈的愤慨______的指引下,读这本书的人都会不由得产生一种对金钱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强烈的愤怒,从而______地批判当时的“金钱社会”。
《大卫 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具体生动的世态,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特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______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______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佩格蒂的刻画,那更是栩栩如生。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情绪 大手笔 甚至 但是 B.情绪 大力度 还是 但是
C.感情 大手笔 还是 也 D.感情 大力度 甚至 也
14.下列句子中的问号用法,与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
A.这本书我从来没有看过,你看过没有?
B.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
C.“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D.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心态。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B.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C.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D.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Ⅱ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儿,他怪怪地闭着一只眼向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笑笑,就走开了。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毛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过了一些时候,她摇铃了。“珍妮,”我姨奶奶对进来的女佣说道,“到楼上去,替我向狄克先生①问好,并说我想和他谈谈。”
我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我怕稍动就会惹姨奶奶不快),珍妮见了有些吃惊,但她还是去执行命令了。姨奶奶背着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直到那从楼上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男人笑呵呵地走进来。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别装傻了,因为只要你肯,没人能比你更明白。我们都知道这点。所以,无论怎样也别装傻。”
那男人立刻严肃起来,朝我看看。我觉得他好像要恳求我千万别提到那个窗子。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道,“你听我说起过大卫·科波菲尔吗?好了,别装作没记性,因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卫·科波菲尔?”狄克先生说,我觉得他是不大记得了。
“大卫·科波菲尔?哦,对,当然啰。大卫,的确。”
“行了,”姨奶奶说,“这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儿子。如果这孩子不像他的母亲,就很像他父亲了。”
“他的儿子?”狄克先生说。“大卫的儿子?千真万确。”
“是呀,”姨奶奶继续说道,“他已经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来。哦,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②就决不会跑掉的。”姨奶奶坚定地摇摇头,表现出她对那从未来到人间的女孩的性格和行为所怀的信心。
“哦!你认为她就不会跑掉?”狄克先生说。
“天哪!看看这个人哪!”我姨奶奶很不客气地叫道,“这是什么话呀?难道我还不知道她不会的?她一定会和她的教母兼姨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会彼此相亲相爱。我倒想请教你,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会从哪里跑掉,或跑到哪里去?”
“她不会跑的。”狄克先生说。
“那就好吧,”姨奶奶听到这回答后也缓和下来了,“你像外科医生的放血针一样利快,狄克,你又怎么能装得木呆呆的呢?现在,你看着这儿的小大卫·科波菲尔,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把他怎么办好呢?”
“你把他怎么办?”狄克先生怯怯地挠挠头发说,“哦!把他怎么办?”
“就是,”我姨奶奶神色严肃地举着手指说,“嘿!我要一个很得体适宜的建议。”“嘿,如果我是你的话,”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着我,一面仔细想道,“我一定——”他似乎因为从对我打量时得到启发而生出他料想不到的想法,便很轻松地补充道,“我一定把他洗涮干净!”
“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并转过身说,“狄克先生给我们大家指出了正确做法。烧洗澡水!”
虽然这谈话令我很感兴趣,但当这谈话进行时,我不禁观察我姨奶奶、狄克先生、珍妮,这样我对那房间的通盘观察才可算完全彻底了。
(董秋斯译)
【注】①狄克是贝西的一个远亲,神经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要把他送进疯人院,贝西将他收留并努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②大卫·科波菲尔在出生之前,贝西姨奶奶认为他母亲怀的是一个女孩,并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到贝西小姐吃惊的样子,大卫的称呼由“对不起,小姐”转换到了“对不起,姨奶奶”,可以看出他的聪明伶俐。
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涮干净”的建议才让他留下来,让他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C.在花园里劳作,家里有女佣,主动收留远亲狄克……这些细节从多方面展现出姨奶奶贝西小姐拥有比较好的家境。
D.狄克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用从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细节描写、重复啰嗦的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其形象鲜明可感。
17.关于文中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提及他出生时的事情,拉近了他与姨奶奶间的距离,也使对方打消了对他的疑虑。
B.“被人抢劫”“一路走来”“没上床睡过觉”,这些经历与他的“褴褛行状”形成了照应。
C.大卫自制力丧失,“一下大哭了起来”,可见他受尽了委屈,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
D.“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暗示出大卫从逃离出来到现在至少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
18.小说选文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19.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性格刻画单调,缺乏变化;圆形人物则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作者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A.是米考伯太太说的话。
B.是大卫的姨婆一贝西姨婆说的话。
C.是爱格妮斯说的话。
D.是乌利亚说的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多思索。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名著,有时间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项,“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女仆的哥哥裴国提家里”错,是“新婚里”;
B项,“艾妮斯”错,应是“朵拉”。
C项,应是摩德斯通小姐。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和把握名著相关内容和情节的能力。
B.“法国”错。《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和把握名著相关内容和情节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4.答案:D
解析:D.“只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错误,应该是让她过着不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多思索。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名著,有时间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5.答案:A
解析:题中,A项应表述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6.答案:D
解析:A 狄更斯是英国作家; B 是“姨婆 ”,不是“佩葛蒂”; C大卫在学校过得并不快乐,而是受尽了屈辱和摧残。
7.答案:C
解析:C“基本能解决温饱”错。应为“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8.答案:示例: 我喜欢大卫·科波菲尔,因为他身处逆境之中但是乐观向上,进取奋发。在痛苦的炼狱中站起前行,在现实的打击中忘却伤痕,继续他的人生之旅。这样一个坚强勇敢,执着向前的人,难道不应该是我今后的指向标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大卫 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 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情节悲惨跌宕,写法生动形象,人物有血有肉。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大卫 科波菲尔是主人公,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论语》是中国源头经典文献之一,是东方人《圣经》,教会我们怎样做人,知道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生平、思想、成就、贡献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方面。解答本题要从这四个方面中选择一个,谈出自己最深刻的感悟,注意字数的限制。
故答案为:示例:我喜欢大卫·科波菲尔,因为他身处逆境之中但是乐观向上,进取奋发。在痛苦的炼狱中站起前行,在现实的打击中忘却伤痕,继续他的人生之旅。这样一个坚强勇敢,执着向前的人,难道不应该是我今后的指向标吗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是根据名著进行写作,需要用心读推荐的名著,对其作品中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要善于总结并熟记于心。
9.答案:【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进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都改变了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他用自己的人生作出了回答。
解析: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进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都改变了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他用自己的人生作出了回答。
【点评】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名著作品,再按照题干中表达的要求组织语言作答。
10.答案:一是滑稽可笑。他的外貌滑稽可笑,他长得“胖墩墩”的;“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穿着滑稽可笑,他衣服破旧,但“衬衣硬领”颇为神气,他还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他的言行更是滑稽可笑,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的口气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二是债多不愁,得乐且乐。米考伯先生替各式各样的商家招揽生意,收入却很少,甚至有时候一无所得,为了维持生存他卖尽当空,颠沛流离,债主们经常上门叫骂,随时有被债主控告和被法警逮捕入狱的危险。但他一生都在等待“机会”,“时来运转”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得乐且乐、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但机会却从来不曾在他面前出现。
三是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变卖家当或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们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他顷刻之间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米考伯先生在小说中是富于幻想 的真绅士高品质的文人。米考伯先生是位绅士,有文才,而且其文才常留露于哼唱的歌曲和写的书信中。他对未来盲目乐观,总想靠运气过上好日子,却从来没有认真的规划。明明生活窘迫,还和妻子生了好几个孩子。他也是幸运的,在多次搬家远走,身陷牢狱时,他的妻子是坚强的支撑者,始终对幻想的未来抱有希望;还遇到了大卫和大卫的同学,困难时能获得他们的安慰和实际的帮助。在米考伯先生身上,我看到了普通文人的共性特点。他们都有浪漫的情怀,不愿活在当下也不会各种算计,时常面对物质的难题又选择逃避。丈夫,父亲,这些角色他都没有做好,长时间内让家庭受经济的困难。现实无法回避,如果一味回避,现实总会在某些时刻变成阻碍。同时,米考伯先生也有优秀文人的风骨,高雅的追求和纯良的品质。他待人彬彬有礼,虽然有时满是虚文,浮而不实,就态度而言是让人敬重的。他有原则和做人的底线,当发觉希普的虚伪和欺诈时,他难以忍受内心的羞愧和折磨,决心揭发他,让自己的良心获得救赎。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从世俗的观点看米考伯先生,他是一个 “无用”的人,不够实际,又没有挣钱的能力。从个人品行(修身独善)的角度来看,他有让人敬佩的地方。在与恶行斗争的过程中,见出真正的操守,实在是不易。
解答时要尊重原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事风格上分析,并分条作答。
故答案为:一是滑稽可笑。他的外貌滑稽可笑,他长得“胖墩墩”的;“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穿着滑稽可笑,他衣服破旧,但“衬衣硬领”颇为神气,他还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他的言行更是滑稽可笑,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的口气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二是债多不愁,得乐且乐。米考伯先生替各式各样的商家招揽生意,收入却很少,甚至有时候一无所得,为了维持生存他卖尽当空,颠沛流离,债主们经常上门叫骂,随时有被债主控告和被法警逮捕入狱的危险。但他一生都在等待“机会”,“时来运转”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得乐且乐、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但机会却从来不曾在他面前出现。
三是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变卖家当或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们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他顷刻之间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1.答案:①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课文从童年大卫的孩童视角,发现、讴歌了善良正直、仁爱宽容等一切善行美德。②小说暴露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问题,底层民众如米考伯先生、霍普金斯船长等,他们破产负债,境遇凄惨,破破烂烂的房间,消瘦憔悴的面容,蓬乱的头发,褴褛到不能再褴褛的衣服。③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这些孩子生活悲惨。米克 沃克、粉白 土豆等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早早步入社会劳作谋生。“面色灰白”的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的工作。作者希望通过这样极尽真实的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问题的广泛关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增加了我精神上的痛苦。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当我四处溜达时,老师想起米考伯太太那些筹款的方法,心里总压着米考伯先生的债务负担”“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可知,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课文从童年大卫的孩童视角,发现、讴歌了善良正直、仁爱宽容等一切善行美德。
②“‘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小说暴露了社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问题,“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的那间小牢房里有一个很邋遢的女人,还有两个面无血色的女孩,长着一头蓬乱的头发,是他的女儿”“船长自己,衣服也褴褛到不能再褴褛了”可知,底层民众如米考伯先生、霍普金斯船长等,他们破产负债,境遇凄惨,破破烂烂的房间,消瘦憔悴的面容,蓬乱的头发,褴褛到不能再褴褛的衣服,可见,小说暴露了许多社会问题。
③根据原文“他叫米克 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带一顶纸帽子。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带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 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粉般粉白”可知,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这些孩子生活悲惨。米克 沃克、粉白 土豆等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早早步入社会劳作谋生。“面色灰白”的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的工作。作者希望通过这样极尽真实的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问题的广泛关注。
故答案为:①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课文从童年大卫的孩童视角,发现、讴歌了善良正直、仁爱宽容等一切善行美德。②小说暴露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问题,底层民众如米考伯先生、霍普金斯船长等,他们破产负债,境遇凄惨,破破烂烂的房间,消瘦憔悴的面容,蓬乱的头发,褴褛到不能再褴褛的衣服。③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这些孩子生活悲惨。米克 沃克、粉白 土豆等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早早步入社会劳作谋生。“面色灰白”的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的工作。作者希望通过这样极尽真实的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问题的广泛关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观点态度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12.答案:观点一 人生经历相似。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大卫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大都是狄更斯本人的写照:狄更斯出身清贫之家,他的父亲因负债而入狱。他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地入校求学,后又被迫到工场当童工。大卫 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后来他的母亲改嫁,继父凶狠贪婪,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后来把他做童工时这一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成了一名作家,这与作家狄更斯的经历十分相似。
观点二 个人思想相符。狄更斯同情劳苦人民,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狄更斯把全部爱心都赋予了他“最爱的”人物——大卫 科波菲尔,赋予他善良、诚挚、仁爱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勇气。他用大卫的创业精神、高尚情操,反衬和否定剥削者的唯利是图、巧取豪夺。大卫这个理想人物的身上,体现了作者狄更斯自己的世界观和伦理观。这部小说通过对大卫的不幸遭遇和靠个人奋斗成名并获得幸福的描写,对英国腐朽的教育制度、黑暗的司法界和贪利好色之徒的丑恶嘴脸,作出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
观点三 文体特征类似。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 吐温的《马克 吐温自传》、爱新觉罗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也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而且带有回忆的性质,这与人物自传的写法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带有回忆的性质,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这与人物自传的写法一样。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故答案为:观点一 人生经历相似。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大卫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大都是狄更斯本人的写照:狄更斯出身清贫之家,他的父亲因负债而入狱。他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地入校求学,后又被迫到工场当童工。大卫 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后来他的母亲改嫁,继父凶狠贪婪,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后来把他做童工时这一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成了一名作家,这与作家狄更斯的经历十分相似。
观点二 个人思想相符。狄更斯同情劳苦人民,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狄更斯把全部爱心都赋予了他“最爱的”人物——大卫 科波菲尔,赋予他善良、诚挚、仁爱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勇气。他用大卫的创业精神、高尚情操,反衬和否定剥削者的唯利是图、巧取豪夺。大卫这个理想人物的身上,体现了作者狄更斯自己的世界观和伦理观。这部小说通过对大卫的不幸遭遇和靠个人奋斗成名并获得幸福的描写,对英国腐朽的教育制度、黑暗的司法界和贪利好色之徒的丑恶嘴脸,作出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
观点三 文体特征类似。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 吐温的《马克 吐温自传》、爱新觉罗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也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而且带有回忆的性质,这与人物自传的写法一样。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答案:13.B
14.D
15.D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联系语境理解;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主要从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语意等几个方面考虑。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3.情绪: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不愉快的情感。感情: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对人或事物关心、喜爱的心情。结合前面“愤慨”一词,可知此处应用“情绪”。大手笔:名作家的著作;规模大的影响深远的计划或举措。大力度:用很大的力量。“大手笔”不可作状语,故应用“大力度”。根据“不论……”可知,下面与之呼应的关联词应为“还是”。“尽管”与“但是”搭配,表示转折关系。故答案为: B。
14.画波浪线句子是设问句。A.一般疑问句。B.一般疑问句。C.反问句。D.设问句。故答案为: D。
15.原句的语病主要有三处:第一处成分残缺,在“人物”后加“形象”,据此排除A项;第二处成分残缺,在“世态”后加“人情”,据此排除B项;第三处语序不当,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改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据此排除C项。故答案为: D。
答案:16.B
17.C
18.①以“我”的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答“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相结合”等亦可)②多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集中。③以姨奶奶拒绝男孩的情节切入,使叙事充满悬念。④使用心理描写,使叙事细腻动人。
19.【示例一】①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主要体现在她怪异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诞、言语古怪,还有向大卫挥刀、给大卫吃茴香汁等古怪举止,缺乏性格的变化。②贝西小姐性格鲜明,容易辨认,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读者印象。【示例二】①贝西小姐是圆形人物。她之前讨厌男孩,离开了大卫,后来又接纳了他,虽性格怪异,却也内心善良,表明她的性格是发展的、丰富的。②借以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有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3)本题考查学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台、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 “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错误,根据原文“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可知,她本意是收留大卫的,她征求并采纳狄克的意见,体现出她对狄克的尊重,意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 “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错误,根据原文“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可知,大卫的哭,是对自己的遭遇忍受太长时间后委屈的发泄。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学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儿,他怪怪地闭着一只眼向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笑笑,就走开了”“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等内容可知,小说以“我”这样一个儿童的视角进行叙述,第一人称叙事,有利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由原文“‘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她吃惊地抬头看看。/‘对不起,姨奶奶。’/‘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等内容可以看出,小说多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叙事,在对话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不旁逸;
小说开头“‘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贝西拒绝了大卫;而到后文贝西却收留了大卫,前后情节形成转折,开头拒绝的情节,就为小说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原文“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嘿,如果我是你的话,’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着我,一面仔细想道,‘我一定——’”等内容可知,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展现细节,使叙事更加细腻,便于展现人物性格。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无论认为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均可,回答时,要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人物塑造的效果即可。
根据题干“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性格刻画单调,缺乏变化”可知,扁平人物性格单调、缺乏变化,若认为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那么从原文内容“她帽子上又扎了条毛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等外貌和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贝西小姐穿着和行为古怪;而从贝西小姐和狄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贝西小姐语言古怪;由此可以看出,贝西小姐在全文中性格单调、缺少变化。这样塑造贝西小姐,有利于让读者记住其形象,也有利于展现贝西小姐古怪、幽默的性格特征。
根据题干“圆形人物则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可知,原型人物性格复杂,前后有发展变化,若认为贝西小姐是圆形人物,那么从原文内容“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并转过身说,‘狄克先生给我们大家指出了正确做法。烧洗澡水!’”看,贝西小姐从最初的讨厌男孩子,到最后收留了大卫,体现了其性格的转变和发展,展现了其善良的一面,这又和她古怪的穿着、语言形成对比,展现了其性格的多面性,所以她是一个圆形人物;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令读者读来更加真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