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 铁 生
CONTENTS
01
:确定感情基调”
学习任务一
02
图示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学习任务二
03
:分析母亲形象
学习任务三
04
品读“我”的变化
学习任务四
05
品读“好好儿活”
学习任务五
06
品读“秋天的怀念”
学习任务六
学习任务一:确定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
首先我们感知文章内容,确定《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
感知文章内容:
示例:
1—2:母亲提议推着双腿瘫痪的我去看菊花,我愤怒地拒绝了。
全文:
1—2:母亲提议推着双腿瘫痪的我去看菊花,我愤怒地拒绝了。
3—4:母亲又一次提议去看菊花,我勉强答应,却未能成行。
5—6:母亲溘然长逝,我悔恨不已。
7:带着母亲的遗愿,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
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沉、 忧伤。
朗读建议:多抑少扬,多停少连。
朗读第1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学习任务二:图示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
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同时,段落之间因为有情感的起伏,也会有相应的节奏变化。请大家再次朗读文章,用一条曲线来标示文章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示例:
1段
愤怒
(扬、急)
2段
愧疚
(抑、缓)
思考: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起伏呢?
1段
愤怒
(扬、急)
2段
愧疚
(抑、缓)
3段
4段
5段
6段
7段
轻松(扬、稍急)
遗憾、悔恨
(抑、缓)
积极(扬、缓)
学习任务三:分析母亲形象
选择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段文字,圈画描写母亲的词句,分析母亲形象,并有感情地朗读。
示例: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第1段: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第1段和第3段: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合欢树》
链接材料: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第2段:
第6段:
补写:
史铁生母亲昏迷前最后的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请补写母亲临终前想说给儿子的话。
示例:
我最亲爱的儿子,很遗憾妈妈不能陪你走完人生路了,请原谅妈妈对你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因为妈妈实在不忍心让你再为我担心了。
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看怒放的菊花吧,深秋时节,菊花开得那么绚烂,让人看着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妈妈相信你能够好好儿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妈妈永远爱你!
在这样伟大的母爱的滋养下,饱受磨难的作者是如何走出自己生命的低谷,拥抱未来的呢?
感情基调:深沉、忧伤。
书上插图:笑容灿烂。
书上的插图配得合适吗?
学习任务四:品读“我”的变化
请同学们以“看菊花”为线索,自选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看菊花
角度
角度一:我是否去看菊花。
愤怒拒绝——勉强答应——(欣然前往)
角度二:我对母亲的态度。
示例:
忽略母亲——体谅母亲——铭记母亲“好好儿活”的教诲,怀念母亲。
角度三:我对美好事物的态度。
破坏——无所谓——欣赏
角度四:我对生命的态度。
自暴自弃——比较积极——积极向上,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由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拒绝感受美好事物,对生活充满绝望,自暴自弃,到最后能牢记母亲的嘱托,在秋风中尽情欣赏千姿百态,泼泼洒洒的菊花,史铁生终于走出了自己生命的低谷,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开始积极乐观地好好儿活了!
学习任务五:品读“好好儿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诗歌中的菊花:
高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坚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气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乐观: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淡雅”展示了淡定从容的生活状态,“高洁”显露了高尚纯洁的品格风骨,“热烈而深沉”表现了饱满深厚的思想感情,“泼泼洒洒”更是写出了无畏的气概与神色,这一段对菊花的描写,绘出了生命的真谛。不论经历多少坎坷、磨难,都要用积极、乐观、洒脱的心态面对未来,活出自身的精彩,绽放生命的光芒。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
——苗向东《史铁生的微笑》
生活态度 积极向上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往事》,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此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死神与少女》等。
文学创作 成就颇丰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节选)
立足自身 影响深远
活出自己生命的坚强
活出对亲人、家庭的责任
活出对社会、人类的担当
好好儿活
学习任务六:品读“秋天的怀念”
怀念:指向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怀念母亲
秋天的怀念
感悟生命
母
爱
作业:
1. 联系自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好好儿活”。
2. 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配乐朗读《秋天的怀念》,上传到班级群中。
史 铁 生
秋天的怀念
思考与探究
一、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题目的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题目的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文章的标题被称为“文眼”“题眼”,是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包含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等主要内容;深层含义包含修辞手法、文章内容相关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考点解说
①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②说说标题《XXX》的含义。
③文章以《XXX》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2)考查形式
(3)答题技巧
①字词分析法:从理解文章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②修辞分析法: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理解标题的含义。
③主旨分析法: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一 汤 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莱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
(中考真题)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含义?
“一汤陈”点明文章主旨所在,同时包含小说所述事实,女人是以一汤赢得口碑;更有传递历史传承,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在里面。
【参考答案】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和“偷偷”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无常,同时又担忧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心情;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儿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住哭声”,她是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痛,怎样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暗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身份、处境等。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细节描写
命题点
(1)概念和作用
(2)常见的种类
①场景细节描写
②服饰细节描写
③语言细节描写
④动作细节描写
⑤心理细节描写
⑥神态细节描写
①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举例分析。
②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3)考查形式
(4)答题模式
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心理等),表达了作者……(情感)。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 -----《不老的额头》
(中考真题)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
真题演练
示例一:
例句:“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分析:“悄悄”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母亲不想儿女为自己担忧,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参考答案】
示例二:
例句: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分析:当我的女儿说头晕时,母亲“又习惯性地贴”这一自然而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处:“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第二处: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的深意: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担忧,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 ·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 ·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
·
五、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朗读提示:第1段对话中,“我”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3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作业:
《秋天的怀念》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情景交融,暗示了作者当时悲凉的心情,请你用写一段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