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散 步
莫怀威
目录
/Contents
任务一
01.
知识储备
任务二
02.
初读感知 趣味抢答
任务三
03.
概括内容+人物分析+写法探究
本课小结
04.
课后练笔
05.
任务一
知识储备
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莫怀戚
信服 嫩芽 分歧 取决 拆散
委屈 粼粼 一霎时 各得其所
qí
xìn
nèn
shà
chāi
wěi
lín
dé
jué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字词积累
任务二
初读感知 趣味抢答
01
02
04
03
初春 田野
散步的季节?散步的地点?
“我” 、母亲、妻子、儿子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分歧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我”
谁来解决分歧?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抢答问题:
05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为什么“我”来解决?
06
07
“我” 要如何解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抢答问题:
任务三
概括内容+人物分析+写法探究
概括内容
概括一下这篇散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坦
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趣
“我” (责任重大)
起因:
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了小路;
结果:
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人物分析
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为什么要去散步?
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哪里找到的相关依据。
( )的妈
( )的“我”
( )的妻
( )的儿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人物分析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慈爱的)
(孝顺的)
(贤惠的)
(天真可爱的)
全文只写了散步这件小事,读来却饶有兴味,为什么?(怎么写)
(1)真情美
(2)语言美
(3)结构美
(4)写法美
语言美 美在意境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语言美,美在对称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语言美,美在哲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人到中年,对上,肩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本课小结
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小 事
中 心
散 步
尊老爱幼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课后小练笔
1.亲情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体会到那份浓浓的爱。说说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
2.想想曾经的任性,回忆瞬间的感动,爸爸妈妈我真想对你说……
感谢聆听
散 步
莫怀戚
思考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①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②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注意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回答标题的含义,结构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考点链接 标题的作用
(1)分析标题的作用
(2)标题的主要作用
①点明写作对象;
②贯串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③点明文章主要内容;
④揭示文章中心;
⑤表明作者感情;
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⑦运用修辞,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⑧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等。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一句暗示着中年人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表现了我和妻子对家庭的强烈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同时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洋溢着浓浓亲情。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作用:
如何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深化主题。
考点链接 标题的作用
3.答题基本格式:
(自然)环境特点+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特点+为……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冰湖》节选
(中考真题)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封湖,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
【参考答案】
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课文中的对称句还有: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⑤……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
好处: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了我们的儿子。
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五、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的感情基调: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