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29 22: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2.感受平均数的特征。
3.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环节 主要内容
一 揭示课题 移多补少 算式 感受极端数据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均数”,在生活中我们听说过平均数吗?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明德小学”校园环境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大家都为校园环境打出了自己心中的分数,还记得你的分数吗? 请看这是我们班其中一个小组5个同学的打分情况。 ①呈现第一个分数6,你觉得这位同学对我们学校环境的喜爱程度是怎么样的? ②呈现第二个分数9,你觉得这位同学对我们学校环境的喜爱程度是怎么样的? ③呈现一组数据6,7,9,9,9。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他们五个人对学校环境的喜爱程度吗?你觉得是几?为什么? 生1:6 → 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生2:9 如果用一条虚线来表示这五位同学对学校环境的喜爱程度,你觉得这根虚线会在哪里? 会超过9吗?会低于6吗? 我们这个数应该在(6和9)之间,那这个数到底在哪里呢? 接下来就请大家利用学习单,写一写、画一画,把你是怎么找到这个数的想法表示出来,并把你找到的这个数写在括号里。 同学们都完成了,老师刚刚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8,这5个数据里可没有8,这个8是怎么来的。 ①(活动记录单演示)听明白了吗? 我们请听明白的同学借助小磁石来给大家再演示一遍,看明白了吗?像这样通过移多的补给少的,使这几个数变得(一样多),这样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准备教具:黑板实物移动 ②还有不同方法找到8的吗? 为什么加起来?这个数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这个数? 板贴:总和÷总份数=平均数 小结:我们找出来的这个“8”它表示的就是这5个同学的喜爱程度,也就是说8是这组数的(平均数) 师:那这两个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不管是移多补少还是列式,都是为了让这5位同学打的分都变得一样大) 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呢?当数据比较大时你还会选择“移多补少”这个方法吗? 如果我们继续增加一个同学的分数,这组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会变化) 出示8,变化了吗?这两个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个表示一位学生实际的打分,一个是平均数→反应整体喜爱程度) 有个同学他打了0分,这个0分是什么意思? 平均数会变化吗?(会和不会) →降低了。同时通过感受,揭示平均数还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接着我们来看下一位同学的分数“10”,你猜这一组平均数怎么变化; →计算 师:你发现了什么? 追问:那这里可以是小数吗? 为什么? 答:虚拟数据,可以 那通过刚才我们一组组平均数的变化,对平均数又有怎样的认识或者感受呢?(加0对平均数的大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当数据相差较大时就不能很好的反映该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所以人们为了公平,在总结算分时,通常去掉最高分最低分。 加入视频:体育赛事中体操/跳水打分时的视频。(直观体验) 7.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对我们学校的喜爱程度吗?(excel)这时数据个数多了,受极端数据(0)的影响小。
三 练习 1.如果401班平均身高是130cm,那么班内的小明有可能身高是多少? 现在有个池塘,平均水深120cm,身高130cm的小明一不小心掉了下去,会怎么样?为什么? 小结:平均水深不代表实际水深,有些地方比120厘米深,甚至比140厘米都要深,有些比110厘米浅,小明下去游泳会有危险→夏天戏水安全 看图分析数据,那你能知道什么?(平均数的应用:个人→集体→社会) ①小明3项体育锻炼的得分(跳绳分数不理想),你有什么想说的? →各个项目综合发展 ②出示中小学生视力标准要求,先出示x班3年级时候的视力情况,再出示4年级时候的视力情况,你能得出什么信息?有什么想告诉同学的? →保护视力(通过比较平均数,为例2做铺垫) ③ →保护水资源
四 小结 生活中用到平均数的地方可不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怎么突破?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特征。
思考:平均数是个怎么样的数?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受每一个数据的影响;
受极端数据影响比较大,很多时候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极端数据在小样本中对平均数的影响比在大样本中对它的影响大;
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整体情况
……
这节课要感知哪些特征?主要感知哪些?
心得:对比多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就是把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据都匀成一样,都变成一样后的这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从一组数据中感受平均数的位置,从平均数去感受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同样一个平均数在不同样本中所表示的集中程度是不一样的。
素材怎么选?
思考:用实物数量好还是用比较虚的喜爱度好?
针对现在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学过小数除法,但是能很快找到一组简单整数数据的平均数,知道这个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是挑战性地出示一组平均数不为整数的数据更能引领学生去体会平均数的区域性好还是按教材呈现的例1这样的平均数凑整的数据好?数据的安排可以随意些,但是素材的选择要讲究,要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调查学生对必读书目的喜爱度就比调查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度有统计意义,数据的收集整理都是为了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选择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其生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