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二))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A. B.
C. D.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瞧不起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兔子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B.兔子始终比龟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D.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如图,一种蒸汽火车头,正以30m/s的速度向西行驶,烟囱上冒出的白烟竟然是竖直向上的,则( )
A.风速正好30m/s,吹东风 B.风速正好60m/s,向西吹
C.风速正好30m/s,吹西风 D.风速正好60m/s,向东吹
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我们可以用物体经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第一次先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直接从A到B。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变化相同
C.路程相等,位置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变化不同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下列为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7.(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一(第一单元机械运动))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2016年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它环保便利,深受大众喜爱。为体验这一新鲜事物,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共享单车匀速前进,则( )
A. 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秒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A.9m/s B.12m/s C.6.75m/s D.2.5m/s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北京时间2016年8月9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子100m仰泳决赛中,傅园慧以58.76s的好成绩获得铜牌。游泳池长50m,假设傅园慧前后半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且v1=v2。若掉头时间不计,则(v1+v2)/2=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二))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s,该物体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m/s。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如图所示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B运动了10米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小明去外婆家,去的时候速度是x,回来的时候速度是y,则一个来回的平均速度是( )
A.x+y B. C. D.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m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接着乙同学以6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s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 m/s。乙同学出发后,前1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m/s。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了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保留2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如果两个物理量成正比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据此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速度相同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那么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乌龟和兔子从同一地点出发,然后到达同一终点,即路程相同;乌龟先到达终点,那么它用的时间短,跑的快;而兔子用的时间长,跑的慢,故A错误,C正确;
在兔子睡觉前,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在全程里,兔子的速度小于乌龟,故B、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静止的知识分析。
【解答】烟囱上的白烟跟随火车一起运动,因为白烟是竖直向上的,所以火车与空气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空气与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速度大小相同,那么风速正好为30m/s,且向西吹,也就是东方,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路程和位置变化的定义判断。
【解答】某物体沿ADB路线运动时,经过的路程等于这条曲线的长度;沿AB路线运动时,路程等于这条直线的长度,因此二者的路程不同。由于初位置和末位置完全相同,所以两次物体运动的位置变化相同。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根据公式s=vt可知,当时间和速度相同时,物体经过的路程相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相等,即速度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速度不断增大,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速度不断减小,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即速度先变大后变小,肯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 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本题中求出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
∴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将两个时间相减得到物体运动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14;35:05-14:35:00=5s;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为:s=45cm;
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s=vt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比较三者速度的大小即可。
【解答】小张的速度:v张=30km/h;
小王的速度:v王=5m/s=18km/h;
小李的速度:;
那么小李的速度最快,那么小李先到达B地。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相邻两个车尾或车头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轿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速度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相邻两个车尾之间的距离为2个车长,也就是1s内轿车行驶的路程s=4.5m×2=9m,
那么轿车行驶的速度为:。
故选A。
11.【答案】1.70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前后半程的长度都是50m,既然v1=v2,那么说明前后半程的时间相同,即半程用的时间是58.76s的一半,据此根据公式计算出前半程的速度,最后计算(v1+v2)/2的大小即可。
【解答】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1=58.76s×1/2=29.38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那么v2=v1=1.702m/s;
因此:(v1+v2)/2=(1.702m/s+1.702m/s)/2=1.702m/s。
12.【答案】4;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及所经历的时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此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由图可知,0-2秒内,物体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2-4秒内物体做加速运动,4-6秒,物体做4m/s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2s+2s=4s,最大速度为4m/s.
13.【答案】12.5;0.125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将F点所对的刻度与A点所对的刻度相减得到AF的路程,根据t=0.2s×间隔数计算出运动时间,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小球从A到F运动的路程:s=12.5cm-0.0cm=12.5cm;
从A到F共有5个间隔,那么运动时间:t=0.2s×5=1s;
那么小球从B到F的平均速度:。
1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结合公式s=vt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①根据图像可知,A出发时距参考点O距离为0,时间为3s,这说明A是从参考点O开始运动的,只是时间比计时起点晚3s。B出发时距参考点O长度为5m,时间为0,说明B不是从起点出发的,但是出发时间等于计时起点,即物体A比B迟3s开始运动,故①错误;
②t=0时,A距离O点0m,即在O点,B距离O点5m,故②正确;
③从第3s开始,A的图像的斜率明显大于B,即vA>vB;5s末时,两个图像在此相交,说明A、B在此次相遇,故③正确;
④B开始时距离O点5m,5s末距离O点10m,因此它5s内运动了:10m-5m=5m,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分别计算出来时和回去时的时间,然后将两个时间相加得到总时间,最后根据计算平均速度即可。
【解答】设小明到外婆家的距离为s,
那么一个来回的总时间为:;
一个来回的总路程为:2s;
因此一个来回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C。
16.【答案】5;4;7.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计算出甲同学经过的距离,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甲的速度;
(2)根据公式计算出跑完全程甲的时间,然后减去10s计算出乙跑完全程的时间,再分别减去100s和50s得到最后冲刺所用的时间,用全程分别减去100s和50s内通过的路程得到冲刺的路程,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冲刺的平均速度。
【解答】(1)前100s内甲通过的路程:s甲=400m+100m=500m;
那么甲的速度为:;
(2)甲跑完全程的总时间:;
乙在冲刺阶段用的时间为:t乙=200s-10s-100s-50s=40s;
乙在冲刺阶段经过的路程:s乙=1000m-400m-6m/s×50s=300m;
乙在冲刺阶段的速度:。
17.【答案】(1)由v= 可得,
小明走过的路程s1=v1(t0+t),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走过的路程,s2=s1=v2t,v1(t0+t)=v2t,
5km/h×(5× h+t)=10km/h·t,
解得t= h=5min。
(2)由v= 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 h= 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相对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
由v=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 =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 h= 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设经过时间t后,父亲追上小明,那么此时小明运动的时间为(t0+t),父亲运动的时间为t,关键时父亲和小明经过的路程相等,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s=vt列方程计算即可;
(2)小明和父亲做相对运动,首先根据s=v1t0计算出小明出发5min时经过的路程,然后根据v=v1+v2计算出两人相对运动时的速度,接下来根据计算两人相遇时间,再用 s2′=v2t′ 计算出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用小明家到学校的总距离减去父亲经过的距离就是二人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二))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如果两个物理量成正比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据此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速度相同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那么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瞧不起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兔子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B.兔子始终比龟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D.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乌龟和兔子从同一地点出发,然后到达同一终点,即路程相同;乌龟先到达终点,那么它用的时间短,跑的快;而兔子用的时间长,跑的慢,故A错误,C正确;
在兔子睡觉前,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在全程里,兔子的速度小于乌龟,故B、D错误。
故选C。
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如图,一种蒸汽火车头,正以30m/s的速度向西行驶,烟囱上冒出的白烟竟然是竖直向上的,则( )
A.风速正好30m/s,吹东风 B.风速正好60m/s,向西吹
C.风速正好30m/s,吹西风 D.风速正好60m/s,向东吹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静止的知识分析。
【解答】烟囱上的白烟跟随火车一起运动,因为白烟是竖直向上的,所以火车与空气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空气与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速度大小相同,那么风速正好为30m/s,且向西吹,也就是东方,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我们可以用物体经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第一次先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直接从A到B。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变化相同
C.路程相等,位置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变化不同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路程和位置变化的定义判断。
【解答】某物体沿ADB路线运动时,经过的路程等于这条曲线的长度;沿AB路线运动时,路程等于这条直线的长度,因此二者的路程不同。由于初位置和末位置完全相同,所以两次物体运动的位置变化相同。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下列为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根据公式s=vt可知,当时间和速度相同时,物体经过的路程相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相等,即速度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速度不断增大,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速度不断减小,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即速度先变大后变小,肯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7.(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一(第一单元机械运动))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
【答案】D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 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本题中求出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
∴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D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答案】B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将两个时间相减得到物体运动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14;35:05-14:35:00=5s;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为:s=45cm;
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B。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2016年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它环保便利,深受大众喜爱。为体验这一新鲜事物,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共享单车匀速前进,则( )
A. 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s=vt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比较三者速度的大小即可。
【解答】小张的速度:v张=30km/h;
小王的速度:v王=5m/s=18km/h;
小李的速度:;
那么小李的速度最快,那么小李先到达B地。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秒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A.9m/s B.12m/s C.6.75m/s D.2.5m/s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相邻两个车尾或车头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轿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速度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相邻两个车尾之间的距离为2个车长,也就是1s内轿车行驶的路程s=4.5m×2=9m,
那么轿车行驶的速度为:。
故选A。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北京时间2016年8月9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子100m仰泳决赛中,傅园慧以58.76s的好成绩获得铜牌。游泳池长50m,假设傅园慧前后半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且v1=v2。若掉头时间不计,则(v1+v2)/2=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答案】1.70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前后半程的长度都是50m,既然v1=v2,那么说明前后半程的时间相同,即半程用的时间是58.76s的一半,据此根据公式计算出前半程的速度,最后计算(v1+v2)/2的大小即可。
【解答】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1=58.76s×1/2=29.38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那么v2=v1=1.702m/s;
因此:(v1+v2)/2=(1.702m/s+1.702m/s)/2=1.702m/s。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二))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s,该物体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m/s。
【答案】4;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及所经历的时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此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由图可知,0-2秒内,物体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2-4秒内物体做加速运动,4-6秒,物体做4m/s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2s+2s=4s,最大速度为4m/s.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2.5;0.125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将F点所对的刻度与A点所对的刻度相减得到AF的路程,根据t=0.2s×间隔数计算出运动时间,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小球从A到F运动的路程:s=12.5cm-0.0cm=12.5cm;
从A到F共有5个间隔,那么运动时间:t=0.2s×5=1s;
那么小球从B到F的平均速度:。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如图所示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B运动了10米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结合公式s=vt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①根据图像可知,A出发时距参考点O距离为0,时间为3s,这说明A是从参考点O开始运动的,只是时间比计时起点晚3s。B出发时距参考点O长度为5m,时间为0,说明B不是从起点出发的,但是出发时间等于计时起点,即物体A比B迟3s开始运动,故①错误;
②t=0时,A距离O点0m,即在O点,B距离O点5m,故②正确;
③从第3s开始,A的图像的斜率明显大于B,即vA>vB;5s末时,两个图像在此相交,说明A、B在此次相遇,故③正确;
④B开始时距离O点5m,5s末距离O点10m,因此它5s内运动了:10m-5m=5m,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D。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小明去外婆家,去的时候速度是x,回来的时候速度是y,则一个来回的平均速度是( )
A.x+y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分别计算出来时和回去时的时间,然后将两个时间相加得到总时间,最后根据计算平均速度即可。
【解答】设小明到外婆家的距离为s,
那么一个来回的总时间为:;
一个来回的总路程为:2s;
因此一个来回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C。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m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接着乙同学以6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s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 m/s。乙同学出发后,前1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5;4;7.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计算出甲同学经过的距离,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甲的速度;
(2)根据公式计算出跑完全程甲的时间,然后减去10s计算出乙跑完全程的时间,再分别减去100s和50s得到最后冲刺所用的时间,用全程分别减去100s和50s内通过的路程得到冲刺的路程,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冲刺的平均速度。
【解答】(1)前100s内甲通过的路程:s甲=400m+100m=500m;
那么甲的速度为:;
(2)甲跑完全程的总时间:;
乙在冲刺阶段用的时间为:t乙=200s-10s-100s-50s=40s;
乙在冲刺阶段经过的路程:s乙=1000m-400m-6m/s×50s=300m;
乙在冲刺阶段的速度:。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2课时))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了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保留2位小数)
【答案】(1)由v= 可得,
小明走过的路程s1=v1(t0+t),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走过的路程,s2=s1=v2t,v1(t0+t)=v2t,
5km/h×(5× h+t)=10km/h·t,
解得t= h=5min。
(2)由v= 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 h= 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相对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
由v=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 =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 h= 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设经过时间t后,父亲追上小明,那么此时小明运动的时间为(t0+t),父亲运动的时间为t,关键时父亲和小明经过的路程相等,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s=vt列方程计算即可;
(2)小明和父亲做相对运动,首先根据s=v1t0计算出小明出发5min时经过的路程,然后根据v=v1+v2计算出两人相对运动时的速度,接下来根据计算两人相遇时间,再用 s2′=v2t′ 计算出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用小明家到学校的总距离减去父亲经过的距离就是二人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