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24 15:31:46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1课时)
一、夯实基础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五四运动
C.海水奔腾 D.清风拂面
2.“可怜天下父母心”,小惠的妈妈每天用电动车送她上学,风雨无阻,在路上经常提醒小惠:“坐好了,不要动啊!”这个“不要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艄公 B.船尾 C.河岸 D.鲁迅
4.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5.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江堤 B.江边的树 C.树上的飞花 D.诗人的小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7.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地球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宫二号”
8.如图是一商场的自动扶梯,右边站立的顾客正在上行,左边站立的顾客正在下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右边顾客为参照物,左边顾客上行
B.以左边顾客为参照物,右边顾客下行
C.以右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扶梯静止
D.以左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顾客静止
9.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边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10.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   的运动形式。
11.判断某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
12.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以乌鸦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   的。
13.写出表中描述物体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
运动 参照物
地球绕太阳公转    
乌云遮住了月亮    
月亮躲进了乌云里    
1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机中的人看到高楼楼顶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   运动。
二、能力提升
15.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16.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的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可能静止
B.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可能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17.小明坐在一列火车上,向左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在向前运动,向右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没动,对下列可能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后运动
②右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和自己乘坐的车并列停靠
③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前运动
④右侧恰好有一列火车正在向前运动
A.只有①②有可能 B.只有①③④有可能
C.只有①②③有可能 D.①②③④都有可能
18.“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   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
19.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激发了小明对中国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其中蕴藏的生活经验与科学道理使小明获益匪浅,就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诗人李白分别选取   、   为参照物。
20.小丽随父母乘车去探望爷爷和奶奶。他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过头时看到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上,将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A.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相对江岸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
B.五四运动,指的是一场学生组织的集会,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海水相对海岸的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清风拂面,空气相对人脸的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据此选择判断。
【解答】“不要动”即静止,因为小惠相对于电动车上的座位位置保持不变,所以参照物是电动车上的座位,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
【解答】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是说山在运动,因为山相对船尾、船上的艄公、乘船的鲁迅,位置都在变化,所以他们都能做参照物,故A、B、D不合题意;
而山相对河岸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不能将河岸作为参照物,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该车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该车相对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以树木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该车相对路旁的房屋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以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故C正确;
D.该车相对车内的驾驶员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诗人乘坐的小船水流而下,相对与云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诗人认为云是不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诗人的小船,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A、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故A错误;
B、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不一定是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B错误;
C、机械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是看的见的运动,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还有看不见的微观运动,如:分子扩散等,故C错误.
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当选择的参照物发生变化时,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结论也可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天舟一号”相对“天宫二号”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时,“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右边的顾客和左边的顾客运动方向相反,因此以右边的顾客为参照物,左边的顾客在向下的方向上距离不断改变,即他们是向下运动的,故A错误;
以左边顾客为参照物,右边的顾客在向上的方向上距离不断改变,因此他们是向上运动的,故B错误;
以右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扶梯在向下的方向上改变距离,因此它是向下运动的,故C错误;
以左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顾客相对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汽车和自行车都向北行驶,因为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自行车在向南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即此人向南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位置;最简单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
本体考查的最基本的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描述的石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弄形式
【解答】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11.【答案】参照物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概念解答。
【解答】判断某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2.【答案】老鹰;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相对乌鸦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老鹰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是运动的。
13.【答案】太阳;月亮;乌云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1)因为地球相对太阳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参照物是太阳;
(2)因为乌云相对月亮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乌云遮住月亮的参照物是月亮;
(3)因为月亮相对乌云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月亮躲进了乌云里的参照物是乌云。
14.【答案】直升机(或自己);竖直向下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坐在运动着的直升机中的人看到高楼楼顶竖直向上运动,因为楼顶相对直升机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此时这人是以直升机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相对地面的距离不断减小,因此直升机竖直向下运动。
15.【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
【解答】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菲菲和翔翔研究同一物体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自然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因此两人都正确,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烟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风的方向,然后利用小车上旗子的飘动方向判断两车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因为烟囱上烟向左飘动,所以风是向左吹的。
甲车上的小旗向左飘动,那么可能:
①甲车静止;
②甲车向右运动;
③甲车向左运动,但是速度小于风速;
乙车上的小旗向右飘动,那么乙车肯定是向左运动的,且速度大于风速。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
【解答】①小明乘坐的火车保持静止状态,左侧有一列火车向后运动,二者之间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小明以左侧的火车为参照物,那么自己的火车相对于它向前距离增大,因此感觉自己向前运动,故①正确;
②如果右侧的火车和小明的火车并排停靠,由于二者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以右侧的火车为参照物,感觉自己没动,故②正确;
③如果左侧有一列火车向前运动,但是速度明显小于小明的火车,那么以左侧的火车为参照物时,小明感觉自己向前的位置不断增大,即向前运动,故③正确;
④如果右侧一列火车向前运动,但是速度与小明的火车相同,那么二者之间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小明以它为参照物时,感觉自己没动,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18.【答案】地面;水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因为船身相对地面的高度不断增大,位置不断改变,因此“船高”是以水面为参照物的。而船身相对水面的高度保持不变,即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水面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19.【答案】船;岸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青山相对出”是说青山在运动,因为青山相对诗人乘坐的船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此时的参照物可以是船。“日边来”是说船在运动,因此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此时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岸。
20.【答案】(1)对面的客车
(2)地面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或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和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不断改变;
(2)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和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
(3)可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角度分析判断。
【解答】(1)因为小丽和赵老师乘坐的客车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是以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
(2)因为小丽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或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1.1机械运动(第1课时)
一、夯实基础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五四运动
C.海水奔腾 D.清风拂面
【答案】B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上,将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A.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相对江岸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
B.五四运动,指的是一场学生组织的集会,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海水相对海岸的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清风拂面,空气相对人脸的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可怜天下父母心”,小惠的妈妈每天用电动车送她上学,风雨无阻,在路上经常提醒小惠:“坐好了,不要动啊!”这个“不要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据此选择判断。
【解答】“不要动”即静止,因为小惠相对于电动车上的座位位置保持不变,所以参照物是电动车上的座位,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艄公 B.船尾 C.河岸 D.鲁迅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
【解答】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是说山在运动,因为山相对船尾、船上的艄公、乘船的鲁迅,位置都在变化,所以他们都能做参照物,故A、B、D不合题意;
而山相对河岸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不能将河岸作为参照物,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该车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该车相对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以树木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该车相对路旁的房屋位置不断改变,因此以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故C正确;
D.该车相对车内的驾驶员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5.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江堤 B.江边的树 C.树上的飞花 D.诗人的小船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诗人乘坐的小船水流而下,相对与云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诗人认为云是不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诗人的小船,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A、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故A错误;
B、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不一定是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B错误;
C、机械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是看的见的运动,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还有看不见的微观运动,如:分子扩散等,故C错误.
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当选择的参照物发生变化时,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结论也可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7.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地球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宫二号”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天舟一号”相对“天宫二号”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时,“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如图是一商场的自动扶梯,右边站立的顾客正在上行,左边站立的顾客正在下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右边顾客为参照物,左边顾客上行
B.以左边顾客为参照物,右边顾客下行
C.以右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扶梯静止
D.以左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顾客静止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右边的顾客和左边的顾客运动方向相反,因此以右边的顾客为参照物,左边的顾客在向下的方向上距离不断改变,即他们是向下运动的,故A错误;
以左边顾客为参照物,右边的顾客在向上的方向上距离不断改变,因此他们是向上运动的,故B错误;
以右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扶梯在向下的方向上改变距离,因此它是向下运动的,故C错误;
以左边扶梯为参照物,左边顾客相对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9.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边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汽车和自行车都向北行驶,因为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自行车在向南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即此人向南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   的运动形式。
【答案】位置;最简单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
本体考查的最基本的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描述的石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弄形式
【解答】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11.判断某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
【答案】参照物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概念解答。
【解答】判断某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2.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以乌鸦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   的。
【答案】老鹰;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相对乌鸦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老鹰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它是运动的。
13.写出表中描述物体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
运动 参照物
地球绕太阳公转    
乌云遮住了月亮    
月亮躲进了乌云里    
【答案】太阳;月亮;乌云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1)因为地球相对太阳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参照物是太阳;
(2)因为乌云相对月亮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乌云遮住月亮的参照物是月亮;
(3)因为月亮相对乌云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月亮躲进了乌云里的参照物是乌云。
1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机中的人看到高楼楼顶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   运动。
【答案】直升机(或自己);竖直向下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坐在运动着的直升机中的人看到高楼楼顶竖直向上运动,因为楼顶相对直升机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此时这人是以直升机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相对地面的距离不断减小,因此直升机竖直向下运动。
二、能力提升
15.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
【解答】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菲菲和翔翔研究同一物体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自然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因此两人都正确,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的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可能静止
B.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可能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烟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风的方向,然后利用小车上旗子的飘动方向判断两车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因为烟囱上烟向左飘动,所以风是向左吹的。
甲车上的小旗向左飘动,那么可能:
①甲车静止;
②甲车向右运动;
③甲车向左运动,但是速度小于风速;
乙车上的小旗向右飘动,那么乙车肯定是向左运动的,且速度大于风速。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小明坐在一列火车上,向左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在向前运动,向右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没动,对下列可能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后运动
②右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和自己乘坐的车并列停靠
③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前运动
④右侧恰好有一列火车正在向前运动
A.只有①②有可能 B.只有①③④有可能
C.只有①②③有可能 D.①②③④都有可能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
【解答】①小明乘坐的火车保持静止状态,左侧有一列火车向后运动,二者之间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小明以左侧的火车为参照物,那么自己的火车相对于它向前距离增大,因此感觉自己向前运动,故①正确;
②如果右侧的火车和小明的火车并排停靠,由于二者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以右侧的火车为参照物,感觉自己没动,故②正确;
③如果左侧有一列火车向前运动,但是速度明显小于小明的火车,那么以左侧的火车为参照物时,小明感觉自己向前的位置不断增大,即向前运动,故③正确;
④如果右侧一列火车向前运动,但是速度与小明的火车相同,那么二者之间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小明以它为参照物时,感觉自己没动,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18.“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   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
【答案】地面;水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因为船身相对地面的高度不断增大,位置不断改变,因此“船高”是以水面为参照物的。而船身相对水面的高度保持不变,即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水面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19.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激发了小明对中国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其中蕴藏的生活经验与科学道理使小明获益匪浅,就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诗人李白分别选取   、   为参照物。
【答案】船;岸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青山相对出”是说青山在运动,因为青山相对诗人乘坐的船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此时的参照物可以是船。“日边来”是说船在运动,因此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此时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岸。
20.小丽随父母乘车去探望爷爷和奶奶。他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过头时看到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1)对面的客车
(2)地面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或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和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不断改变;
(2)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和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
(3)可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角度分析判断。
【解答】(1)因为小丽和赵老师乘坐的客车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是以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
(2)因为小丽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或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