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代诗歌阅读试题-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地区2023年模考试题汇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2023·广西南宁·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②。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③,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④、雅志莫相违。西州路⑤,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释:①参廖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这里说苏轼清除机心,即心中淡泊,任其自然。③相得:相交、相知。④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⑤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县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
B.“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为下文表达词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作铺垫,
C.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
D.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
2.古人常以“进”“退”代指官职的升、降。苏轼的这首词与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情感有所不同,分别反映的是“进”之忧和“退”之忧。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
(2023·广西·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写出了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
B.“一鼓困曹瞒”与苏轼《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C.词的结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与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是以人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D.词中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所见与所感有机统一,水乳交融。
4.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周瑜和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广西南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②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③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②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③看看:即将之意。
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词精炼。如“篙”字既交代了诗人泛舟春水,也指水的深度;“绿”字既写事物特点,也体现了环境特征。
B.本词写景运用多种意象组合,富有画面感。如画舫随河道千回百转,高塔似近实远,画面空间感极强。
C.下片“村南村北,谷雨才耕遍”描绘了谷雨时节忙碌的早春农耕画面,“秀麦连冈桑叶贱”则写出了麦子拔穗、桑叶凋零的景象。
D.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风景画,下片从农村常见的事物人手写农事活动,整首词充满乡村生活气息。
6.本词情感丰富,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2023·四川眉山·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吕渭老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惹①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这首词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一首词。①惹:即偌,犹言在此。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首二句写实,点明渡江时的季节、气候和到达地点。雪花飞扬,正值寒冬,此时冒雪渡江,可见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这反映了靖康之乱后的动荡局面。
B.三、四句是倒装,意为到达后立刻写封简短信札,向友人报告平安,以免他们挂念,“布帆无恙”使用了借代手法,“两行”,表示信极短,不及谈及别事。
C.下片抒发悲懑懊悔的心情。“从今”二字,带有绝决、失意的意味,与上片首句遥相呼应。用“日日”强调从今以后,天天都要栖息在南方。
D.“一咏一觞”,指赋诗饮酒,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意思不同,这句是说自己渡江南去,时局动荡不知何时重逢再赋诗饮酒倾诉衷肠。
8.词人说“鬓自此时白”,“鬓白”用“自此时”强调,除去自然生理原因,还有什么原因?请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
(2023·四川内江·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犹怯春寒”时,冒着凉气去“台上凭栏干”,侧面表现了鹅湖山之美。
B.“偷”字拟人化,照应题目中的“藏”字,传神地写出鹅湖山被云遮住的情景。
C.作者把云比作天,写出“与天一样白漫漫”的云无边无际,美不胜收的情态。
D.全词描写了云藏鹅湖山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观鹅湖山风景时悠闲、喜悦的心情。
10.人们评价章谦亨的词“构思新奇,不同流俗”,本词是如何体现章词这一特点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四川内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①
【宋】文天祥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②,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注】①南康军:宋行政区划名称,今江西境内。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大都,途经南康军作此词。和苏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脚。②汗漫:宽阔无边的水面,这里指长江。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庐山起笔,气势磅礴,“凄凉处”在辽阔的意境中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B.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谋篇布局类似。
C.词人以“孤舟”自喻,嗟叹自己身处国家倾覆之际,流露出被俘后前景幻灭的绝望。
D.词人曾途经此地,如今又再路过,可是今昔之间,人事已换,年华空老,不胜感慨。
12.有人曾评文天祥《酹江月》:其于兴衰,未尝不耿耿也。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2023·四川绵阳·绵阳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元]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诗设问开篇,“自”与“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一样,为了营造孤寂氛围。
B.文诗“万古”二字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屈原精神跨越了漫长历史,为世人铭记。
C.贝诗第一句,“生”富有动感,形象地写出了因风雨大作而光线变得昏暗的过程。
D.两首绝句都以屈原为吟咏对象,格律工整,声韵和谐,语言直白浅近,耐人寻味。
14.两首诗中都写到了“笑”,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贵州贵阳·凯里一中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鄂王墓
宋·叶绍翁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①。
早知埋骨西湖②路,学取鸱夷③理钓船。
岳鄂王墓
元·赵孟頫
岳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④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一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①凌烟:即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建筑的高阁。②西湖:南宋三十二年,宋孝宗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葬在西湖栖霞岭南慧。③鸱夷:即范蠡,春秋末政治家,曾献策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之后隐退,化名为鸱夷子皮,泛舟五湖。④石兽:摆在墓前的兽形石雕。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诗开篇直抒胸臆,写出从古至今只有老天最了解人心,可也会天妒英才,让岳飞遭遇不幸,两个“堪”字连用,使情感激越。
B.叶诗颔联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将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对比,并激愤地表示只要岳飞不死,他就一定能够驱除鞑虏,让金兵离开中原。
C.赵诗首联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写出岳飞墓前荒凉之景,暗寓诗人伤痛之情。
D.赵诗颈联哀叹,有望承担中兴重任的英雄岳飞悲惨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终连最后一片土地也守不住,被蒙古人灭亡。
16.两首诗尾联都写到了“西湖”这一意象,但两位诗人在表述对岳飞之死的感受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3·贵州黔东南·校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八)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注】响到明。
【注】连枷:用来拍打稻谷、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其籽粒掉落的一种农具。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农家场院,勤劳的农人为了秋收新修了晒谷场。
B.秋天的乡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家家户户都趁着霜后的晴日打起稻谷。
C.农忙时节天公却不作美,雷声响动,雨水将至,农人抓紧时间连夜打稻谷。
D.第三、四句重在听觉描写,不仅有笑声、歌声,还有响彻天明的连枷之声。
18.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同为田园劳作诗,二者在氛围上有何不同?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2023·西藏拉萨·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
吴潜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部分的“酿花”之语暗含着花朵从孕育到开放的过程,生动而别致。
B.这首词先言百花竞放,再写杨柳带烟,这些典型景象引发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想象。
C.词人身体不好,只能策杖行走,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地进山采撷、临水垂钓。
D.有人认为一品高官值得艳羡,却不知他们也有必须处理繁杂事务的劳烦。
20.词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之乐的向往?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效果。
(2023·西藏日喀则·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其二)
宋·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21.下列对杜甫的《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D.尾联“戎马”,采用比喻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22.两首诗均有一“浮”字,请从炼字角度分别赏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1.B 2.①这首词: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无法归隐、更不要让朋友像羊昙那样痛哭故人,隐含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担忧。②《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被贬黄州,以周瑜情场和战场的得意来反衬自身的失意,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闷。
3.B 4.①《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来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和反衬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未就的苦闷。《满江红 赤壁怀古》则借则借周瑜气概不凡、功业卓著来抒发诗人对时事的感伤。
②《念奴娇 赤壁怀古》简笔写赤壁之战,是为了衬托周瑜的军事才干;《满江红 赤壁怀古》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的排山倒海之势,是为了反衬南宋朝廷军事不振,国势衰颓。
③《念奴娇 赤壁怀古》怀古是为了伤己,《满江红 赤壁怀古》怀古是为了讽今。
5.C 6.①词的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拂揽的江南自然春色,流露出词人对江南春色的喜爱。
②词的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冈下才耕完,冈上秀麦已到了丰收的时候,流露出词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7.D 8.①中原沦于敌手,不能再回去了,只有“从今日日在南楼”了,生活从此颠沛流离,不得安宁。
②与友人天各一方,但战乱频仍,障碍重重,不能与友人重相聚赋诗饮酒,互诉衷肠。“一咏一觞谁共”,“谁”,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③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古时文人读书,多抱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理想,而处于北宋沦亡,南宋偏安,主和派掌权,金人虎视眈眈之际,理想终成泡影。这是“发白”的主要原因。“负平生书册”,“书册”上加“平生”二字,是说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
9.D 10.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幽默地将人为的动作赋予六丁、晓云、东风,而设想出的偷、移取、收卷、追还等情节也如神话一样美丽动人,侧面表现山的美。②采用了新奇的想象手法,全篇虽然没有正面描写鹅湖山之秀美,但经过仔细品味,你不仅能看到山美,而且还能看到云美。
11.C 12.①词人对国土的沦丧耿耿于怀。“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山河依旧人事已换,流露出词人对故国倾覆的悲叹;“风急波翻雪”词人用翻涌的波涛,暗喻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寄寓词人对国运的深切担忧;“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描写途中月夜见闻。描写元兵的号角声响彻夜空的情景,表现出词人眼见大好河山沦为异族统治的悲痛之情。
②词人于故国的恢复耿耿于怀。“还障天东半壁”暗示江山仍存半壁;“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直呼国运未尽,志士仁人犹在,此一处写出词人存一线重振旗鼓恢复江山的希望,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斗志和坚贞不移的品格。
13.A 14.①文诗中的“笑”,是嘲笑楚江空有浩渺的江水,却无法洗脱屈原这样直臣的冤屈,借此表达对屈原遭受不公待遇的愤懑之情;②贝诗中的“笑”,借石榴花嘲笑自己因无处祭奠屈原而伤感,来表达效仿前贤独守心志的坚定品质。
15.B 16.①两首诗都写到岳飞葬身之地西湖,两位诗人都对岳飞之死充满悲痛和惋惜之情。②叶诗尾联引用范蠡泛舟西湖的典故,指出西湖本是风光秀美的隐居之地,岳飞却葬身于此,强调岳飞应效仿范蠡急流勇退,表达了诗人消极悲观的情绪。③赵诗尾联写到自己面对湖光山色依旧的西湖时却不忍吟诗,表达出物是人非,山河易主的亡国之悲。
17.C 18.本诗氛围欢快,而杨诗氛围紧张。本诗描写的是秋收后农家趁霜晴之日打稻谷的场景,一片欢声笑语混杂着劳作的连枷声,热闹得如同轻雷鸣响一般,气氛十分欢快;杨诗描写的是农忙插秧之时,正逢大雨,一家四口分工合作,冒雨插秧,十分辛劳,呈现出抢插秧苗的紧张氛围。
19.C 20.①借景抒情。词人描绘了田园之美,如杨柳飘拂、百花竞放,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田园之乐。
②直抒胸臆。词人写自己盘桓闲亭、钓鱼饮酒、闲来高眠,一举一动尽显自得之乐,描述了自己惬意快乐的生活状态。
③对比。词人把一品高官的劳神费心与自己的恬然自得作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安贫乐道。
21.D 22.“乾坤日夜浮”中“浮”字具有动感,仿佛日月都随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呈现出雄浑壮阔的图景;“夕帆和雁正浮空”中“浮”字巧妙地把船帆、大雁、湖水交织一起,似乎帆与大雁均得进于空中,写出洞庭湖水清幽宁静的美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