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4 18:22:0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1.B
2.C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进行综合分析
1.B“少邻并”的意思是很少有邻居挨着。根据本句中的“闲居”与下句的“草径入荒园”都可猜断出。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2.C.是从表达方式上说,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是正确的。但首联是描写幽居的环境,是写景而非抒情,尾联才点明了自己的志向,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因而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不正确的。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二、选择题
3.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  )
A.《淮海集》 B.《白石道人歌集》
C.《稼轩长短句》 D.《白氏长庆集》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白氏长庆集》唐代白居易作品的集名,本书原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出版,故名为《白氏长庆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于文学常识,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反复巩固。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
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
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
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4.(2020高一下·辽源期末)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案】D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这是赏析诗词的意境。
例句与D项均借眼前平凡景物与昔日繁华景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表现作者感慨历史变迁,以及追忆古人英雄业绩的情感;
A项诗句以“草萋萋”、“花自落”、“鸟空啼”表现一种孤寂、落寞之情;
B项诗句以轻灵的笔触,写长安城内的寒食节,勾勒出一幅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风俗画,表现了作者怡然自适的愉悦之情地;
C项诗句以“寥落”、“寂寞”、“白头”等词语表达了一种凄婉、哀怨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要将诗句回到原文中去理解与辨析。
5.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烟波微茫信难求(实在、的确)
B.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诗)
D.一尊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
E.都门帐饮无绪。(京城门)
F.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作)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长句:七言诗。译为:因此创作了这首七言古诗,作成歌曲来赠送给她;
D.正确;
E.正确;
F.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子中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以及语境进行辨析。文言实词众多,并且一个实词有多个义项和用法,除了平常多积累之外,同学们还需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字形推断法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二、邻字帮助法
在文言文阅读中,实词以单音节为主,即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而以两个或几个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实词合起来表示一个共同的意义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其意义。
三、成语联想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熟悉的成语,加以比较验证,这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语法分析法
所谓“语法分析法”,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其词性。一般来说,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是名词,在谓语位置上的是动词。受副词、数次修饰的是动词,受形容词修饰的是名词。然后根据词性来确定词义,词性不同,词义往往不同。
五、代入验证法
这是最简洁直接的方法。把所给义项代入到句中之后,解释准确的就是正确答案。它的局限性也在这里,就是只能适用于已给义项的题目。
六、语境分析法
所谓“语境分析法”,即联系该实词在文中的前后语句甚或前后语段来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所以,“语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而南宋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____。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___,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有删改)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气势磅礴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虚
B.惊心动魄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作高深
C.气势磅礴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弄玄虚
D.惊心动魄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B.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C.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D.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精神气象都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B.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C.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D.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答案】6.C
7.C
8.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6.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感动很大。结合语境“全景式构图”该用“气势磅礴”, 排除BD。
苟且偷安: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长远计划。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苟且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结合语境“南宋”该用“偏安一隅”,排除AD。
相反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语境是说中国画在“写”“意”方面是互为补充,即相辅相成的,排除AD。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让人捉摸不透的那一套,使人迷惑。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语境是指某些画家故意玩弄让人捉摸不透的那一套,应选“故弄玄虚”。
故答案为:C。
7.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句子主语应是“中国画”,可排除BD;语序不当,应当“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可排除A。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根据语境,括号前后谈论的内容重点是“笔墨”“审美”等关键词,
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四、语言表达
9.请简要分析“三全凌汤圆——团团圆圆”这一广告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则广告从家庭美满的角度入手,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和富有韵律的叠词,形象地表现了三全凌汤圆质量好、寓意好的特点。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中,“三全凌汤圆一团团圆圆"中“团团圆圆”,首先运用了叠词,读起来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另外,“团团圆圆"既可以指三全凌汤圆的外形圆圆、质量好,也可以指团团圆圆的幸福家庭,一语双关,既为品牌做了宣传,也寄予了美好的生活愿景。
故答案为:这则广告从家庭美满的角度入手,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和富有韵律的叠词,形象地表现了三全凌汤圆质量好、寓意好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特定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作答时再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手法+效果+情感)。
五、句子默写
10.名篇名句默写。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4)   ,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1)赢得仓皇北顾
(2)竹杖芒鞋轻胜马
(3)凄凄惨惨戚戚
(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仓皇、戚戚、纱厨、私仇。
(1)赢得仓皇北顾
(2)竹杖芒鞋轻胜马
(3)凄凄惨惨戚戚
(4)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点评】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六、微写作
11.微写作
他舞得起刀剑,玩得起文艺小清新,“疯”起来上战场杀敌,让敌人胆寒。他就是,词人剑客——辛弃疾。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要求:语意连贯,200字左右。
【答案】醉里挑灯,剑光泛着幽光;慷慨悲歌,剑气充斥云天。这的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疾奔南下,匡扶宋室,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亲率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张安国,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但现在你说它沉寂了,再也举不起来了。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回音的失望,磨损了剑光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的叹息,蚀钝了剑气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愤慨,折断了剑身吗?你不语,剑也不语!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作答时,第一要选定描写的对象:辛弃疾的剑,所写文字要围绕“辛弃疾的剑”展开;第二要明确必须表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在组织答案时,注意用语要符合所选定的表达对象的特点。
故答案为:醉里挑灯,剑光泛着幽光;慷慨悲歌,剑气充斥云天。这的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疾奔南下,匡扶宋室,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亲率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张安国,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但现在你说它沉寂了,再也举不起来了。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回音的失望,磨损了剑光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的叹息,蚀钝了剑气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愤慨,折断了剑身吗?你不语,剑也不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写作即可。描写类微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对人对事的观察力。因为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
2.牢记经典描写段落。考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学到一些课文,其中有一些在描写方面十分精彩,而老师也通常会要求同学背下来。因此考生们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微作文更出彩。
3.经常积累好词好句。有时候一些好词好句会成为微作文的制胜法宝,考生在写描写类微作文时可以联想一些精彩词语、诗词或名句,这样可以让你写出的微作文更有文化底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二、选择题
3.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  )
A.《淮海集》 B.《白石道人歌集》
C.《稼轩长短句》 D.《白氏长庆集》
4.(2020高一下·辽源期末)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烟波微茫信难求(实在、的确)
B.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诗)
D.一尊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
E.都门帐饮无绪。(京城门)
F.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作)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而南宋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____。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___,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有删改)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气势磅礴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虚
B.惊心动魄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作高深
C.气势磅礴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弄玄虚
D.惊心动魄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B.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C.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D.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精神气象都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B.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C.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D.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四、语言表达
9.请简要分析“三全凌汤圆——团团圆圆”这一广告语的表达效果。
五、句子默写
10.名篇名句默写。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4)   ,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微写作
11.微写作
他舞得起刀剑,玩得起文艺小清新,“疯”起来上战场杀敌,让敌人胆寒。他就是,词人剑客——辛弃疾。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要求:语意连贯,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进行综合分析
1.B“少邻并”的意思是很少有邻居挨着。根据本句中的“闲居”与下句的“草径入荒园”都可猜断出。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2.C.是从表达方式上说,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是正确的。但首联是描写幽居的环境,是写景而非抒情,尾联才点明了自己的志向,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因而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不正确的。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白氏长庆集》唐代白居易作品的集名,本书原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出版,故名为《白氏长庆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于文学常识,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反复巩固。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
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
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
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这是赏析诗词的意境。
例句与D项均借眼前平凡景物与昔日繁华景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表现作者感慨历史变迁,以及追忆古人英雄业绩的情感;
A项诗句以“草萋萋”、“花自落”、“鸟空啼”表现一种孤寂、落寞之情;
B项诗句以轻灵的笔触,写长安城内的寒食节,勾勒出一幅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风俗画,表现了作者怡然自适的愉悦之情地;
C项诗句以“寥落”、“寂寞”、“白头”等词语表达了一种凄婉、哀怨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要将诗句回到原文中去理解与辨析。
5.【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长句:七言诗。译为:因此创作了这首七言古诗,作成歌曲来赠送给她;
D.正确;
E.正确;
F.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子中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以及语境进行辨析。文言实词众多,并且一个实词有多个义项和用法,除了平常多积累之外,同学们还需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字形推断法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二、邻字帮助法
在文言文阅读中,实词以单音节为主,即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而以两个或几个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实词合起来表示一个共同的意义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其意义。
三、成语联想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熟悉的成语,加以比较验证,这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语法分析法
所谓“语法分析法”,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其词性。一般来说,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是名词,在谓语位置上的是动词。受副词、数次修饰的是动词,受形容词修饰的是名词。然后根据词性来确定词义,词性不同,词义往往不同。
五、代入验证法
这是最简洁直接的方法。把所给义项代入到句中之后,解释准确的就是正确答案。它的局限性也在这里,就是只能适用于已给义项的题目。
六、语境分析法
所谓“语境分析法”,即联系该实词在文中的前后语句甚或前后语段来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所以,“语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6.C
7.C
8.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6.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感动很大。结合语境“全景式构图”该用“气势磅礴”, 排除BD。
苟且偷安: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长远计划。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苟且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结合语境“南宋”该用“偏安一隅”,排除AD。
相反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语境是说中国画在“写”“意”方面是互为补充,即相辅相成的,排除AD。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让人捉摸不透的那一套,使人迷惑。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语境是指某些画家故意玩弄让人捉摸不透的那一套,应选“故弄玄虚”。
故答案为:C。
7.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句子主语应是“中国画”,可排除BD;语序不当,应当“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可排除A。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根据语境,括号前后谈论的内容重点是“笔墨”“审美”等关键词,
ABC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这则广告从家庭美满的角度入手,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和富有韵律的叠词,形象地表现了三全凌汤圆质量好、寓意好的特点。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中,“三全凌汤圆一团团圆圆"中“团团圆圆”,首先运用了叠词,读起来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另外,“团团圆圆"既可以指三全凌汤圆的外形圆圆、质量好,也可以指团团圆圆的幸福家庭,一语双关,既为品牌做了宣传,也寄予了美好的生活愿景。
故答案为:这则广告从家庭美满的角度入手,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和富有韵律的叠词,形象地表现了三全凌汤圆质量好、寓意好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特定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作答时再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手法+效果+情感)。
10.【答案】(1)赢得仓皇北顾
(2)竹杖芒鞋轻胜马
(3)凄凄惨惨戚戚
(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仓皇、戚戚、纱厨、私仇。
(1)赢得仓皇北顾
(2)竹杖芒鞋轻胜马
(3)凄凄惨惨戚戚
(4)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点评】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11.【答案】醉里挑灯,剑光泛着幽光;慷慨悲歌,剑气充斥云天。这的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疾奔南下,匡扶宋室,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亲率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张安国,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但现在你说它沉寂了,再也举不起来了。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回音的失望,磨损了剑光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的叹息,蚀钝了剑气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愤慨,折断了剑身吗?你不语,剑也不语!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作答时,第一要选定描写的对象:辛弃疾的剑,所写文字要围绕“辛弃疾的剑”展开;第二要明确必须表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在组织答案时,注意用语要符合所选定的表达对象的特点。
故答案为:醉里挑灯,剑光泛着幽光;慷慨悲歌,剑气充斥云天。这的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疾奔南下,匡扶宋室,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亲率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张安国,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但现在你说它沉寂了,再也举不起来了。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回音的失望,磨损了剑光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的叹息,蚀钝了剑气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愤慨,折断了剑身吗?你不语,剑也不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写作即可。描写类微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对人对事的观察力。因为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
2.牢记经典描写段落。考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学到一些课文,其中有一些在描写方面十分精彩,而老师也通常会要求同学背下来。因此考生们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微作文更出彩。
3.经常积累好词好句。有时候一些好词好句会成为微作文的制胜法宝,考生在写描写类微作文时可以联想一些精彩词语、诗词或名句,这样可以让你写出的微作文更有文化底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