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王文然
微课名称
《内阁—从小密室到大机构》
知识点来源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教材版本:岳麓版
□所属章节:必修一第1单元第4课、第3单元第8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电脑、耳麦、视频录像软件(屏幕录像专家共享版 +PPT软件)
设计思路
通过音乐、幻灯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内阁的起源、发展历程,并通过对分别起源于中英的内阁进行产生背景、职责、影响等的对比,理解内阁的两个起源(中国、英国)最终的发展结果,培养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体会内阁的起源、发展历程,理解从不同环境起源的相似的制度,却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成长为性质迥异的“大服务”机构。理解在由专制走向民主道路上的艰难!培养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内阁的起源;
难点: 从不同环境起源的相似的制度,如何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成长为性质迥异的“大服务”机构
教学过程
一、内阁的概念
——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
(设计思路:从学生的生活实例讲起,便于理解)
二、内阁的起源及发展
——明朝内阁、英国内阁
(设计思路:以线索方式整理中英两国内阁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三、中英内阁的比较
——中国:君主专制的工具
——英国:民主政治的手段
(设计思路:对比两国内阁的产生背景、发展方向,理解英国近代内阁的优势)
四、现代内阁的类型
——总统制内阁
——双首长制内阁
——议会制内阁(或称责任内阁)
(设计思路:近代内阁制发展、应用与现代民主政治之中,体现近代内阁的优势)
教学反思
微课制作,不同于传统课堂,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把一个小概念通俗地展示,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时刻记得核心目标,文字要简介、画面要尽可能吸引观众。由于是初次制作,从内容整合到课件制作,要经过反复的“磨”。由于“ 内阁”这个概念,在高中岳麓版必修教材中有两处体现,一个是中国的专制统治的工具,一个是英国近代民主制的一种手段,两者虽起源相似,但由于起源的的环境、成长的环境不同,发展方向必然不同,如何取舍?如何整合?颇费脑筋,我深知,最终的整合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必然会有漏洞出现,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课件18张PPT。——从小密室到大机构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王文然此处插入经压缩后的授课教师照片,大小不能超出此相框内阁从几个新闻标题说起:
《法国总理辞职,政坛关注新内阁名单或不马上公布》
(2014-04-01)
《奥巴马拟定内阁最后成员,商业女强人脱颖而出》
(2014-1-15)
《美国监听丑闻,英内阁会议严禁使用平板电脑 》
(2013-11-6)从几个新闻标题说起:
《法国总理辞职,政坛关注新内阁名单或不马上公布》
(2014-04-01)
《奥巴马拟定内阁最后成员,商业女强人脱颖而出》
(2014-1-15)
《美国监听丑闻,英内阁会议严禁使用平板电脑 》
(2013-11-6)内阁——从小密室到大机构闲人免进内阁:
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 内阁的概念内阁起源东方西方原意为“内室”或“密议室” (英国)
唐宁街10号(中国·明)
文渊阁内阁的起源英国小密室的秘密光荣革命前枢密院
(内阁起源)威廉三世时小密室中商讨国事
(内阁雏形) 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
(内阁制形成)内阁辞职先例18世纪中期解散议会的先例18世纪末多数党组阁的先例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明朝文渊阁的渊源明太祖朱元璋1380年设殿阁大学士 (雏形)明成祖朱棣1402年设内阁 (形成)明神宗朱翊钧 张居正改革 (顶峰)(中国)内阁运作方式图阁臣
“票拟”皇帝
“批红”(以清朝奏折为例)所奏情形虽不甚明畅而布置均属得宜著照议妥办限制王权巩固皇权分解王权强化皇权中英内阁之比较君主专制
工具民主政治
手段英国内阁的优势现代内阁——总统制内阁2012年的美国内阁“全明星”现代内阁2012年法新内阁17名女部长撑起半边天 总统制内阁
双首长制内阁现代内阁——现代内阁2013年日本安倍晋三内阁2010年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总统制内阁
双首长制内阁
议会制内阁(或称责任内阁)现代内阁——现代内阁内容小结一、内阁的概念
——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
二、内阁的起源及发展
——明朝内阁、英国内阁
三、中英内阁的比较
——中国:君主专制的工具
——英国:民主政治的手段
四、现代内阁的类型
——总统制内阁
——双首长制内阁
——议会制内阁(或称责任内阁)
谢谢观赏!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王文然
邮箱:wwr006@126.com
QQ:27615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