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认识电路
3.1 电现象
导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2.科学思维:
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物体带电的实质。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和动手做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自制水果电池得出实验结论。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实验探究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节能习惯
(2)查阅资料,了解静电防止和利用的常用方法。(新增)
导学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导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 ,我们就说它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 叫做摩擦起电。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 。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 。
2.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验电器检验是否 的仪器,其原理: 电荷互相排斥。
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 。电池把 能转化为 能。电流方向从 极流出,从 极流回电池。
课堂导学
(一)静电现象
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 ,我们就说它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 叫做摩擦起电。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 。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 。
2. 原子是由 核与 子组成的,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由原子组成的物体呈 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电子从本领 的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 的物体因缺少电子带 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 电子带 量的 电。
(二)电荷间相互作用
3.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验电器检验是否 的仪器,其原理: 电荷互相排斥。
4.甲、乙、丙三个轻质绝缘小球,甲吸引乙,乙排斥丙,甲吸引丙,乙带正电,则丙带 电,甲带 电或 。
(三)电流
5.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发现,用连接起来的两个 金属接触一只死青蛙的腿,蛙腿会就像 一样抽动。在这个现象的启发下,1800年,伏打用 片和 片夹上 水浸湿的纸片,发明了电池,使人们第 次获得了持续的电流。
6.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 。打电池把 能转化为 能。电流方向从 极流出,从 极流回电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B.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C.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D.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的电子组成
B.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上,毛皮多余电子带负电
D.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两个小绝缘球,可以相互吸引,判断错误的是( )
A.两个小球一定都带同电荷
B.有一个小球带电荷
C.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D.可能一个带电荷或两个带异种电荷
4.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则( )
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
B.只有两个小球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
D.只有两个小球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电荷的定向移动为电流的方向
B.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荷运动形成电流
D.电流是从电池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课前导学:
1.物体,电,电,正电荷,负电荷。 2. 排斥,吸引,带电,同种。3.电流,方向,化学,电,正,负。
课堂导学
1.物体,电,电,正电荷,负电荷。2.原子核,电,正,负,中,不同,弱,电子,正,多余,等,负。 3. 排斥,吸引,带电,同种。4.正,负,不带电。5.不同,触电,锌,铜,盐,一。6.电流,方向,化学,电,正,负。
课堂练习:
1.D;2.C;3.A;4.B;5.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