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测试(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测试(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22: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无论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是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孔子的      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      称赞;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      ,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被人误解时,他也会急得指天发誓。虽然《论语》以记言为主,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个      的孔子形象。而只要以这样的感觉去读《论语》,我们才能将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不会觉得它是干巴巴的教条。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不是一个神,他的人生经验丰富,是富有感情的人
B.孔子不是一个神,他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是富有感情的人
C.孔子的人生经验丰富,是富有感情的人,不是一个神
D.孔子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是富有感情的人,不是一个神
解析:整段文字谈论的是孔子,括号内句子应以“孔子”为主语,而C项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孔子的人生经验”,且下半句缺少主语,据此可排除C项。括号后面的句子是正面论证孔子是“富有感情的人”,而D项后半句“不是一个神”与后文缺少连贯性,据此排除D项。对比A、B两项,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B项因主语前后一致显得更连贯。故答案为B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喜怒哀乐 连连 莞尔而笑 活生生
B.七情六欲 交口 嫣然一笑 活生生
C.喜怒哀乐 交口 嫣然一笑 乐陶陶
D.七情六欲 连连 莞尔而笑 乐陶陶
解析:喜怒哀乐:喜悦、愤怒、哀伤、快乐,泛指人的各种情绪。七情六欲: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为与后面所写孔子的“生气”“笑”等相照应,第一处应用“喜怒哀乐”。连连:表示连续不断。交口:众口同声地(说)。第二处语境是说孔子一人称赞颜回,所以应用“连连”。莞尔而笑:微微地一笑。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笑容美好动人。句中用来形容孔子的笑,应用“莞尔而笑”。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乐陶陶:形容很快乐的样子。第四处前后文是说孔子的形象如在眼前,故用“活生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4.下列各句中“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项是(  )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B.见贤思齐焉
C.朝闻道,夕死可矣
D.就有道而正焉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的“          ,          ”这两句说的是士(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3)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大学之道,          ,
          ,          。”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 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夫”,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掌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总揽军政大权。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11.结合文章来看,孔子为什么对颜回“欣然而笑”
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毫不间断。
孔子于是叫来弟子子路问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 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 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吧 所以人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 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
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 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 ”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采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 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想把有土地和人家的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劝阻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爵男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阐明周公、召公的功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广大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 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国君,最终统治天下。现在假如让孔丘拥有土地,有德才兼备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主张和道德为什么这么衰微 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啊!罢了,罢了,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下场危险啊!”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说话,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跟他说话。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怀着敬意,流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达到贤能的很多了,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上至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参考答案:而只有以这样的感觉去读《论语》,我们才不会觉得它是干巴巴的教条,才能将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只要……才……”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二是“才能将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不会觉得它是干巴巴的教条”不合逻辑,语序不当。
答案:C解析:C项,所以:用来……。其余三项都表原因。
答案:C解析: C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内:在内心。朝:在早上。A项,事:侍奉。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D项,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
答案:(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答案:A解析:“太史公”后面有标志词“曰”,显然应该停顿,排除B、D两项。“《诗》有之”总领下面的内容,应停顿,排除C项。
答案:B解析:“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官衔。
答案:B
解析:B项,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参考答案:(1)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2)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参考答案: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才显出君子的修养,这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自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