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春
夏
秋
冬
四季交替
四季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和我们今天上的课又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
理解二分二至日地球受到太阳照射的不同情况及形成原因
了解地球五带的形成及划分界限
知道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
第2课时
观察地球公转的示意图
地球公转中心
地球公转方向
地球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特征
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现象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现象二:季节的变化
现象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现象四:五带的划分
现象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分(3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赤 道
春分(3月21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春季
春分前后的3、4、5月份为北半球的春季。
冬季
冬至前后的12、1、2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
夏季
夏至前后的6、7、8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
秋季
秋分前后的9、10、11月份为北半球的秋季。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间为3月21日时,属于春分日,全球的昼夜长短为昼夜等长。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时,属于夏至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为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间为9月23日时,属于秋分日,全球的昼夜长短为昼夜等长。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时,属于冬至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为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节气 直射点 时间 昼夜长短
春分日 赤道 3月21日 全球昼夜等长
无极昼极夜现象
夏至日 北回归线 6月22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地区:有极昼,
(南半球相反)
秋分日 赤道 9月23日 全球昼夜等长
无极昼极夜现象
冬至日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地区:有极夜,
(南半球相反)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终年寒冷
终年寒冷
终年炎热
四季明显
四季明显
热带地区:终年炎热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
冰川广布
南极企鹅
北极地区生活的人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运动周期 B.运动方向 C.旋转中心 D.产生现象
2.在儿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3.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于的温度带是(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4.北半球夏至日时,南极圈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极昼 B.磁暴 C.极光 D.极夜
B
B
C
D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B、C、D
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A 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________ 现象
(4)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载人航天飞船首飞成功。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____ 之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极夜
C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