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03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渴望破坏及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02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诗歌的意象及内涵
01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诵并体会自由新诗的语言形式特点。
学习目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为什么是“立”不是站?
在地球边上以一个巨人视角,“立”字形象更加宏伟,且具有行动的主体性。
hào
名词 hào口号,号角。放是动词,动词+名词
háo 拖长声音叫唤
号
解题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炉中煤》等诗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1892-1978
郭沫若
走进作者
创造社
左起:成仿吾、郭沫若
郁达夫、王独清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五四运动 (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写作背景
朗诵诗歌 整体把握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整体感受
宏伟的 强有力的 内心喷发
鉴赏诗歌 把握意象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意象“白云”,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怒涌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出了局势变换,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晴:五四运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驱散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的黑暗。
提起、推倒:拟人。太平洋之力量即参与五四运动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社会集团的爱国人士的合力。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为什么“毁坏”“创造”“努力” ?
毁坏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创造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并为之努力。
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考点:排比句作用
排比句的定义: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就是排比句。
排比句作用回答
①构成:连用三个“.......”句式,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构成排比。
②表达效果:句式整齐一致,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内容上,从“××”“××”“××”方面展开层层递进,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突出了......,表达了......情感。
啊啊!力哟!力哟!
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创作力的绘画
表演力的舞蹈
演奏力的音乐
抒写力的诗歌
激荡力的律吕
掌握力
驾驭力
努力创造
乐观进取
追求光明
课堂小结
立在地球边放号
自然景观
时代精神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毁坏
创造
努力
壮丽
创造力
作者通过意象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通过意象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随堂练习
真题练习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一问一答,从辛苦白费,工作更艰苦,可能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变赛道三方面进行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和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