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眼睛和眼镜
课题 眼睛和眼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素养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眼镜是怎样看清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具准备 挂图、眼睛模型、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
2.近视眼只能看清 近 处的物体,远视眼看不清近 处 的物体.
3.近视眼镜的镜片为 凹透 镜,利用该镜 对光的发散 作用;远视眼镜的镜片为 凸透 镜,利用该镜 对光的会聚 作用.
4.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 折光本领 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 大 .把透镜 焦距的倒数 叫透镜焦度,平时说眼睛的度数等于透镜焦度×100.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脑的信息有80%以上是通过人的双眼获得的.人的眼睛就是一个凸透镜,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人眼为什么能感知外界的光和影 人眼又为什么会出现近视和远视现象呢 学完本课,你就会知道了.
备课笔记
进行新课 眼睛及其构造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100图5.4-1“眼球的结构”,让学生通过挂图讲述眼睛的结构(教师可适当提示).生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生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生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生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思考以下题目.(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思考题:(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回答)(1)睫毛和眼皮是眼睛的附属结构,它们可以保护眼睛.(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4)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5)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像,眼睛成的像是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大家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在课外准备得很充分.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工作的: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的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也叫明视距离.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要小于25cm.
小组问题讨论:
既然眼镜视物与凸透镜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为什么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呢?
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后就成了我们实际看到的正立的实际物体.
进行新课 折射(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及其矫正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的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但是有些人患了近视眼后,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那么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提示引导.教师总结: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呢?大家观看教材P101图5.4-3后再回答.生:近视眼可戴近视眼镜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来自远处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就能使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以下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青少年近视的常见原因有那些?(2)什么是假性近视?什么是真性近视?(3)怎么预防近视眼?学生回答:(1)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2)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3)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约一小时后休息或远眺几分钟.③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④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⑤不躺卧着看书.⑥不在走路时看书.板书: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备课笔记
思想方法: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对比,凸透镜成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对比,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对比,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构成的对比.
进行新课 远视眼及其矫正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近视眼患者,还存在一批远视眼患者.那么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提示引导.教师总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那么怎么矫正远视眼呢?大家观看教材P101图5.4-4后再回答.生:远视眼可戴远视眼镜矫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思考题:(1)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2)眼镜的度数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1)老花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变差,调节能力减弱的缘故,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看远物不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但在看近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2)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 1/f.教师总结:如果远视很严重,所戴老花镜(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 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板书: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从近处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教学板书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神奇而高级的照相机——眼睛,也学习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我们为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自豪.如何科学用眼,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谢谢!
教材习题解答 教材P102“动手动脑学物理”】1.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和同学讨论: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应该注意哪些用眼卫生,为什么?解:(1)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2)改善照明条件,最理想的光源为自然光源,不良的光源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看书写字的光线应从左前方来.(3)玩游戏机、看电视时间不要过长.看电视、用电脑时间过长会产生眼肌疲劳或紧张,会损害视力,导致近视.2.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解:前 凹 深3.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你能鉴别一副老花眼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答解: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4.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它应该是 透镜.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 眼.解:(1)发散凹前方(2)远视
难题解答 【例】(2015·山东烟台)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取”下近视眼镜,相当于将入射光线会聚一些,成的像会靠近透镜,所以应将光屏靠近透镜,故B选项正确.答案:B
备课笔记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欲望是获取知识的强大动力.这节课可以创设一个很好的导入,引入课题.2.对于正常眼的调节,要清楚地弄懂是较难的.把眼睛与照相机作比较,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再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要容易得多.3.对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直观地向学生呈现.4.这节课的课前、课后可充分调动学生去查阅、搜集相关的资料、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