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课】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和总结 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备课】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和总结 优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和总结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地分析与判断.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计算.5.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停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地复习本章知识.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1】某同学沿花坛玩推铁圈的游戏,铁圈转过30圈时,刚好绕花坛一周,铁圈的直径为0.40m,那么花坛的周长约是 m.汽车上的里程表是根据 来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的.解析: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方法,本题采用了滚轮法,用于测量较长的曲线长度.可用一个已知周长的圆铁圈沿所测曲线滚动,记下铁圈滚动过的圈数,再乘以铁圈的周长,即可测出较长曲线的长度.铁圈转过一圈,铁圈运动的距离即为铁圈的周长,花坛的周长是0.40m×3.14×30=38m.答案:38 车轮转动圈数【例2】小明要模仿古人用水钟来计时,他找来一个带水龙头的水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1)帮小明设计一下,如何用这些器材来测定时间?(2)用这种方法测定时间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解析:让水龙头形成时间间隔稳定不变的水滴,通过计算所滴水滴的多少来度量时间的长短.答案:(1)在水壶中装适量的水,稍微开启水龙头,形成稳定水滴,再用量筒接着水滴,测出滴入1mL水所用的时间t0,然后,可根据滴入量筒中水的体积V计算所用的时间t=Vt0.(2)这种测定时间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水壶内水位下降,水滴速度越来越慢.可采用补充水壶里的水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备课笔记
知识总结:
1.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2)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会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除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值外,还要注明单位.
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假定性;(2)任意性;(3)排己性;(4)不唯一性;(5)方便性.
本章总结 运动的描述【例3】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解析:“桥流水不流”是说桥在运动,而水是静止的,从选项可以看出,桥相对水来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桥流”是以水为参照物的.答案:C【例4】在某次火炬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解析:从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可看出,风是向左吹的.再观察甲、乙两火炬的火焰飘动方向,可推知:甲火炬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右运动,也可能是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必须小于风速;乙火炬向左运动且运动速度必定大于风速.答案:D
运动的快慢【例5】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解析:从题图象可以看出,甲车的速度v甲=300m/20s=15m/s,而乙车的速度为v乙=300m/50s=6m/s,由于两车是同时向东行驶,甲车比乙车快,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答案:15 西【例6】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备课笔记
知识总结:
1.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三种方式:
(1)路程—时间图象,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运动的快慢,直线越陡,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运动速度越快.如果图线不是直线,则说明不是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时间图象,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与时间无关;(3)速度—路程图象,图线是平行于路程轴的直线,即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无关.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它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公式为v=s/t.
本章总结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在计算反应距离时,可根据车速与反应时间来计算.要判断汽车能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时,先计算出人行走的时间为2.2s,然后利用公式s=vt计算行人走过的距离.分析汽车两侧到马路边沿的距离范围,然后通过比较作出判断.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还可以回答为:酒后驾车会危害自己和他人安全;请不要闯红灯;请绿灯亮时过马路等.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所以s车=v车t反=15m/s×1.2s=18m.(2)汽车从某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s+1s=2.2s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m/s×2.2s=3.3m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时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测量平均速度【例7】小亮仅用手表就测量出了电动玩具小车的平均速度.他先在家中的方形地板砖上选取了A、B、C三处并做了标记,再把小车放在地板砖上,如图甲所示.启动小车,让它沿直线依次通过A、B、C三处,用手表记下车前端经过A、B、C三处时所对应的时刻,运动情况简化图如图乙所示,小亮从说明书上查得小车长30cm.则:(1)小车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AB= s.(2)小车从B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BC= m.(3)小车从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vAC= m/s.解析:观察图中手表的指针可知,小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tAB=15s,tAC=25s.由于小车长30cm,而从图中可知小车长与两块地板砖长相等,所以每块地板砖长为15cm.以小车的车头为标准,sBC=15cm×6=90cm=0.9m.sAC=15cm×12=180cm,vAC=sACtAC=180cm/25s=7.2cm/s=0.072m/s.答案:(1)15(2)0.9(3)0.072【例8】小明经常骑自行车上学.一次,他想测量自己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便于控制时间,到校不迟到.请你帮他设计测量方法.解析:要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设法测量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s和骑车到校的时间t.答案:具体测量步骤如下:(1)在自行车车轮的侧面做一较醒目的记号,例如用粉笔在前轮胎的侧面画上
备课笔记
本章总结 “*”,或用透明胶带粘上一块红色纸条.(2)从家门口开始骑车向学校行驶,同时记下开始出发时手表指示的时间t1.(3)到达学校门口时记下手表指示的时间t2,则从家门口到学校的运动总时间即为t=t2-t1.(4)推着自行车返回,数出从学校到家门口自行车前车轮转过的总圈数n(轮胎上所留记号可用来方便地数圈数).用米尺量出一圈的长度,即为车轮的周长L.(5)从家门口到学校的距离为s=nL.从家门口到学校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s/t=nL/(t2-t1).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备课笔记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