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9 17:4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选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
1、某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 )
A. 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2、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
D.X的值为4
3、我国已经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l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B.乙物质是氧化物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有机物A放在装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32 m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3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表中m值为48
B.有机物A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C.有机物A化学式可能为CH3OH
D.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5、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则现象不同
6、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7、(多选)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各物质质量单位为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X=10
B.物质甲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3
8、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 ,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2S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9、把2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里无其他杂质)经火花点火充分反应后,有18g水生成,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
A.1:4或1:9 B.1:8 C.9:1 D.2:9
10、为了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依据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
①通入 N2 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O2 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 中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 N2 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实验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11、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时刻时,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一定是甲=乙+丙+丁
B.该反应在b时刻时结束
C.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丁
D.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12、关于化学方程式2CO O22CO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两份一氧化碳与一份氧气反应后生成两份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28:32:44
D.每 56 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88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克镁和6克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
A.12克 B.10克 C.24克 D.16克
14、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分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C.原子中一定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16、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
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通电条件下,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B.通电条件下,水等于氢气加氧气
C.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D.通电条件下,每36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   。
(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从微观示意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               。(写一点)。
18、硫化氢(H2S)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请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与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生成硫和氢气。
资料二:常温常压下,将硫化氢与氧气混合点燃,当气体体积比不同时,产物不同。当硫化氢与氧气按2∶3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已知: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分子个数成正比)
(1)由资料一可知硫化氢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氢硫酸与稀盐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________。
(3)写出资料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9、下列各组变化中,符合“1+1=2”的事实是(_____)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C、1g镁与1g氧气反应得到2g氧化镁
D、_________________
20、(1)天然气的化学式为: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Fe2O3 Fe+ CO2↑;
(2) H2+ WO3 W+ H2O;
(3) C2H5OH+ O2 H2O+ CO2;
三、实验题。
2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质量是 (填序号)。
A.生成MgO的质量 B.Mg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 D.多余的O2的质量
(2)某同学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点燃后的实验现象如图二,镁完全燃烧后,称量石棉网上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质量还轻(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填写一条):

(3)某同学又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她做了这个实验(如图三),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猜测生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这个实验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了新的发现,你认为新的发现是 (填序号)。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B、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四、计算题。
2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次氯酸钠(NaClO)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NaClO+2Fe(NO3) 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1)次氯酸钠(NaClO) 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填最简比);
(3)现要制得830kg含杂质20%的高铁酸钠,至少需要次氯酸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列式计算)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选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
1、某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 )
A. 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答案】C
2、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
D.X的值为4
【答案】C 
3、我国已经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l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B.乙物质是氧化物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4、将有机物A放在装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32 m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3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表中m值为48
B.有机物A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C.有机物A化学式可能为CH3OH
D.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答案】D
5、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则现象不同
【答案】C
6、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答案】A
7、(多选)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各物质质量单位为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X=10
B.物质甲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3
【答案】ABD 
8、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 ,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2S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答案】C
9、把2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里无其他杂质)经火花点火充分反应后,有18g水生成,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
A.1:4或1:9 B.1:8 C.9:1 D.2:9
【答案】A
10、为了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依据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
①通入 N2 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O2 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 中红磷不燃烧,b 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 N2 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实验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答案】D
11、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时刻时,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一定是甲=乙+丙+丁
B.该反应在b时刻时结束
C.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丁
D.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答案】B 
12、关于化学方程式2CO O22CO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两份一氧化碳与一份氧气反应后生成两份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28:32:44
D.每 56 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88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D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克镁和6克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
A.12克 B.10克 C.24克 D.16克
【答案】B
14、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分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C.原子中一定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B
16、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
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通电条件下,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B.通电条件下,水等于氢气加氧气
C.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D.通电条件下,每36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   。
(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从微观示意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               。(写一点)。
【答案】(1)1∶1  (2)原子  (3)化合反应 
(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合理即可)
18、硫化氢(H2S)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请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与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生成硫和氢气。
资料二:常温常压下,将硫化氢与氧气混合点燃,当气体体积比不同时,产物不同。当硫化氢与氧气按2∶3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已知: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分子个数成正比)
(1)由资料一可知硫化氢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氢硫酸与稀盐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________。
(3)写出资料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答案】(1)受热易分解
(2)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3)2H2S+3O22SO2+2H2O
19、下列各组变化中,符合“1+1=2”的事实是(_____)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C、1g镁与1g氧气反应得到2g氧化镁
D、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1g水与1g酒精混合后的质量等于2g
20、(1)天然气的化学式为: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1)CH4;CH4 +2O2 CO2 +2H2O;
(2)2H2 + O22H2O
2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Fe2O3 Fe+ CO2↑;
(2) H2+ WO3 W+ H2O;
(3) C2H5OH+ O2 H2O+ CO2;
【答案】(1)3,2,4,3; (2)3,1,1,3; (3)1,3,3,2。
三、实验题。
2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质量是 (填序号)。
A.生成MgO的质量 B.Mg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 D.多余的O2的质量
(2)某同学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点燃后的实验现象如图二,镁完全燃烧后,称量石棉网上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质量还轻(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填写一条):

(3)某同学又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她做了这个实验(如图三),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猜测生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这个实验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了新的发现,你认为新的发现是 (填序号)。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B、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答案】(1)C。
(2)镁带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有很大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且坩埚钳上也沾有一部分的白色固体,故固体的质量会减少。
(3)MgO和C;AB。
四、计算题。
2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次氯酸钠(NaClO)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NaClO+2Fe(NO3) 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1)次氯酸钠(NaClO) 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填最简比);
(3)现要制得830kg含杂质20%的高铁酸钠,至少需要次氯酸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列式计算)
【答案】(1)+1  (2)7:8  (3)447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