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电阻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素养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难点】自行设计科学、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具准备】(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带灯座的小灯泡(或定值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
例题1(多媒体展示)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同学们练习,教师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板书演算过程.
解:根据欧姆定律I=得R===18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
师 欧姆定律I=可变形为,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
(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
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教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并强调:对于变形公式,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的关系,但是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
【进行新课】
知识点 用“伏安法”测电阻
(1)提出问题:
师 如果我们想知道某种灯泡的电阻是多大,该怎么办呢?
(2)设计方案:
师 我们只要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得出灯泡的电阻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a.如何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b.如何能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值?
c.欲使灯泡连接在电路中,应该再加一些什么器材?
d.要多测几次,观察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阻值是否相等,应怎样改变其电压值?接入什么器材好?
生:器材的选取:
如果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则电源用两节干电池就可以;电压表使用0~3V量程即可,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即可,滑动变阻器应该挑选最大电流超过0.5A的规格.
教师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①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
②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③如果使用的导线芯是多股细铜线,连接时要将其顺时针缠绕在接线柱上,这样拧接线柱时会越旋越紧.
④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以防止电路中电流突然过大.
⑤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
师 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报告.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探究报告”.
第*组实验探究报告(多媒体课件)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电源: V;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大致估计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和最大电压值,选择合适的量程接入,如不能估计,则要选择量程较大的接线柱接入.
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3.合上开关,并迅速断开开关(试触),在开关合上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判断电表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接反),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连接是否合适(量程大,还是小).
4.根据试触的情况,调整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确保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正确.
5.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记下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将测量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填入数据表格对应的空格内.
注意: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时,应先将滑片移在小灯泡额定电压值的位置上,先测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值,再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测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弄清楚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使其电阻值增大或减小).在读取电流表、电压表数值时,要先弄清楚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以及该量程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
(3)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
(4)分析与论证:
学生根据公式计算出每次灯泡的电阻值,并进行比较.
(5)评估与交流:
师 你能从这些数值中看出还有什么规律吗?
生: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因为灯泡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温度越高,其电阻值就越大.即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总结:
误差分析——电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都有一定的电阻,会使测出的灯泡电阻值与真实值间存在差异,电流表和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方式有两种.
①外接法:如图甲所示,在外接法中,电压表的示数表示待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UR、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电阻R和电压表的总电流,即I=IR+IV,待测电阻值应为,而测出来的电阻值,由于I>IR,所以R测<R真,即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小.当待测电阻很小时,采用外接法可减小测量误差.
②内接法:如图乙所示,在内接法中,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R中的电流IR,电压表的示数表示电阻R两端电压UR与电流表两端电压UA之和,即U=UR+UA.根据,待测电阻值应为,而测量的电阻值,因为U>UR,使R测>R真,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如果待测电阻R的阻值很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电阻R和电流表中的电流相等,由欧姆定律知UR=IRR远大于UA=IRRA,即U近似等于UR,使R测≈R真.因此,当待测电阻很大时,采用内接法.
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课堂延展】
用其他方法测量电阻
师 在上一个实验中,用的是两块电表,电压表用来测电压,电流表用来测电流,那么,单独使用一种电表,如何测出灯泡的电阻呢?
学生分组讨论,再由代表阐述本组创新的方案.
教师总结:测电阻的其他方法(用多媒体展示)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了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器材的选取,知道了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更熟悉了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对仪器使用的理解.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个典型的电学实验,所用仪器较多,操作比较复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应引起高度重视.
2.实验电路图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得出,待画出电路图后,还要问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很关键的,有的学生看书上这样画,他就这样画,而说不出为什么.
3.注意事项可以放在实验进行中说明,或学生有问题时再指出,这样比单独占用一些时间要好一些,因为学生出错了,就知道去查错,从而加深对注意事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4.对个别同学的错误数据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而要注意引导,看是因为读数引起的还是计算引起的,帮助他们查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电路连接有问题,也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老师还是要想得更远一些才好.
5.三次实验尽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三组实验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实验结论.
6.本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多测几次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而是要学生从多次计算出来的结果中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对于灯泡的电阻,受灯丝温度的影响,求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