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区域认知:对特定区域水体的相互关系进行描述和阐释。 2.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地协调观:利用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进行生产活动。 4.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陆地水体循环示意图,探讨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陆地水体的类型
1.陆地水体
(1)概念:陆地上各种水体的总称。
(2)类型。
划分依据 空间分布 性质
类型 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 咸水和 淡水
(3)数量和作用。
①数量:陆地水体的总水量仅占全球水量的约3%。
②作用:影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陆地水体的存在方式、运动和变化影响着地形、气候和植被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2.主要陆地水体类型
(1)河流:陆地自然水体,在灌溉、航运和城市供水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有时带来洪涝灾害。
(2)冰川:陆地固态水体。按其成因、形态和存在地区,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一些高山地区。
(3)湖泊:地面洼地积水形成的较为宽广的水域,是陆地表面仅次于冰川的第二大水体类型,具有拦蓄本流域上游来水,减轻下游洪水,分蓄江河洪水,降低干流河段的洪峰流量,滞缓洪峰发生的时间等作用。湖泊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程度因湖水面积和深度的不同而不同。世界湖泊集中分布在北欧和北美,我国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4)沼泽: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世界沼泽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我国沼泽主要分布于若尔盖高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提示:位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蒸发弱;土质黏重,河网密布,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广布,下渗困难。
(5)地下水:储存在岩石裂隙和土壤空隙中,是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入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二、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补给。
2.河流的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世界大多数河流最重要也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补给来源。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密切,丰水期与多雨期一致。
(2)冰雪融水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随流域内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最高的夏季,河流进入丰水期;气温最低的冬季,河流进入枯水期,甚至干涸。
(3)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以湖泊和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
(4)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河流最常见的补给水源,也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更为平缓,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以深层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季节变化。
3.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1)地下水与河流:丰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地下水和河流水之间一定具有相互补给关系吗
提示: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不存在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情况。
(2)湖泊、沼泽与地下水:湖泊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湖泊和地下水与沼泽之间的补给关系较为复杂,但湖泊和地下水对沼泽的补给相对较多。
(3)湖泊与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探究一 陆地水体的类型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四周群山环抱,中部地势低平,河曲发育,湖泊众多;这里气候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 500—600毫米,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期,湿地面积达4 60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3%,黄河流经这里后流量增加30%,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
[思考]
(1)(区域认知)若尔盖湿地的主要陆地水体类型有哪些
答案: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等。
(2)(综合思维)若尔盖湿地有面积广大的沼泽分布,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有充足水源,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季节性冻土分布,不利于下渗。
主要陆地水体的类型
水体类型 概念和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分布
河流 陆地上的一种自然水体,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灌溉、航运和城市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分布 广泛
有时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
冰川 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 人类活动导致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 大陆冰川:南极大陆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一些高山地区
湖泊 地面洼地积水形成的较为宽广的水域,仅次于冰川的第二大水体类型 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减少洪涝灾害;影响邻近地区气候 世界:北欧和北美
我国: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沼泽 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 生态效益明显,可以调节气候、调节径流量、降解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世界: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我国:若尔盖高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
地下水 储存在岩石裂隙和土壤空隙中的水 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 分布广泛,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入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潜水和承压水
内容 潜水 承压水
位置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两个隔水层之间
补给 大气降水和 地表水入渗补给 潜水补给
特点 (1)有自由水面,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 (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大、流量不稳定; (3)易受污染; (4)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 (5)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1)有承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 (2)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大小,局部可由低处流向高处; (3)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流量稳定; (4)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5)分布区与补给区、排泄区不一致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的过程。水在地球上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水是全球水循环的一部分。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上的固态水绝大多数分布在( )
A.南北极地区 B.低纬高山地区
C.中纬内陆地区 D.降水丰富地区
(2)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固态水大规模增加会( )
①加速水体三种相态变化 ②减少进入水循环的水量 ③使得水分蒸发量较大 ④导致海平面相对较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思路点拨:第(1)题,地球上的固态水主要是以冰川的形式储存在南北两极,A正确。第(2)题,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固态水大规模增加会减弱水体三态的变化,①错误;固态水大规模增加会减少进入水循环的水量,②正确;由于气温低,水分蒸发量会减少,③错误;气温低,冰川融水较少,因此海平面比较低,④正确,B正确。
答案:(1)A (2)B
探究二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月牙泉是甘肃省敦煌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近几十年来,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域面积也逐渐缩小。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是《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综合规划(2011-2020年)》中七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规划在党河河道建立人工湿地,形成永久性自然补水工程,通过河道湿地回补地下水,遏制敦煌盆地水位下降,适度恢复月牙泉水位。应急治理工程的实施,使月牙泉先后多次出现“二泉相映”奇特景观,月牙泉“起死回生”。
[思考]
(1)(区域认知)说出月牙泉的补给类型。
答案:地下水。
(2)(综合思维)简述近年来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水;上游水利工程建设,补给水源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列各图)
(4)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见下图)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以我国河流为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补给 特点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 分布
雨水 补给 一般以 夏秋两 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 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 尤以 东部 季风 区最 为典 型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 ②连续性差 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 地区
永久性 积雪和 冰川融 水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 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 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 川储量 西北 和青 藏高 原地 区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位的高低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湖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湖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1)河流径流量随流域内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 (夏雨)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 (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 (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流域内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2022·重庆检测)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 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变化曲线。据此回答(1)~(3)题:
(1)据图文信息判断,苏木吉林湖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排泄方式是( )
A.大气降水补给 径流排泄
B.地下水补给 蒸发排泄
C.冰雪融水补给 蒸发排泄
D.地下水补给 径流排泄
(2)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此湖非降水补给量约为( )
A.1 260 mm B.1 600 mm
C.2 800 mm D.1 100 mm
(3)根据图文信息判断,湖泊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思路点拨:第(1)题,苏木吉林湖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远低于蒸发量,但湖泊常年有水,故主要补给水源不是大气降水;从湖泊总补给量动态变化曲线分析,湖泊总补给量全年较稳定,波动较小,夏秋多于冬春,故冰雪融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周围的地下水。苏木吉林湖被沙山环抱,为内流湖,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排泄。第(2)题,若不考虑下渗,苏木吉林湖收入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支出为蒸发。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说明湖水收支平衡;再结合材料,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苏木吉林湖每年非降水的地下水补给量为1097.4 mm。故选D。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5月至10月,湖泊总补给量小于总排泄量,湖泊面积减小;11月至次年4月中下旬,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泊面积扩大,所以4—5月的湖泊面积最大。
答案:(1)B (2)D (3)B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典型图示 解读步骤
1.识别图中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1)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枯水期在冬春季节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汛期则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气候特征。 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不同气候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也不同,据此可推断河流流域气候特征等。
(2022·四川岳池期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河流径流量变化判断,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的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两地均位于东北地区
B.甲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乙地位于西北地区
C.甲地位于华北地区,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D.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丙地位于华北地区
(2)乙图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增强 B.反气旋增强
C.亚洲高压增强 D.准静止锋的影响
解题思路:第(1)题,由图示信息分析,甲地径流量大,雨季时间长,可知甲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C错误;乙地7月份径流量少,可能是出现伏旱现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B错误;丙地雨季短,降水集中在7、8两月,河流年径流量小,4月份有春旱现象,河流径流量下降,可知位于华北地区,A错误;丁地有两个汛期,一个春汛,一个夏汛,可知位于东北地区。故选D。第(2)题,乙图所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是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B正确;冷锋带来降水多,与径流量减少无关,A错误;该反气旋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不是亚洲高压,C错误;准静止锋带来降水多,D错误。
答案:(1)D (2)B
一、选择题
(2022·山东聊城期末)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四幅图,能反映该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下游 B.湄公河中游
C.密西西比河上游 D.黄河下游
解析:1.A 2.D 第1题,该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都高于潜水位,即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而题中四个选项中,B、D表示河流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C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只有A表示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第2题,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2021·福建三明期中)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该水库蓄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B.4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C.8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D.9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4.该水库所在河段的水文特征最可能是( )
A.河流夏季水量大,有凌汛期
B.河流汛期在冬季,无结冰期
C.河流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大
D.河流冬季有断流,水流平稳
解析:3.A 4.B 第3题,该水库10月至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小于1,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水库水量逐渐减少,在3月二者达到平衡,此时水库蓄水量最小,A正确;4月至8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量逐渐增加,至9月二者达到平衡,此时水库蓄水量最大。第4题,水库位于南半球,4月至8月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蓄水量逐渐增加,即冬半年流入量大、夏半年流入量少,说明该地降水有冬季多、夏季少的特点,符合地中海气候特点,地中海气候区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上,无结冰期,B正确。
二、非选择题
5.下图为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 ,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 ,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 ,基本没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
(2)若图甲中的河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6月初,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般为下图中的 ,同时期②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 (填“e”或“f”)。若AB河段为黄河下游,则AB河段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 。
(3)图乙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 ,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 。
解析:第(1)题,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①,位于河流源头,是稳定的补给水源;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②,位于河流中游;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③,是河流末端的内流湖;基本没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③,只参与陆地内循环。第(2)题,图中实线表示地表水水位线,虚线表示地下水水位线。若图甲中的河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水位。6月初,雨带推移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般为图d所示,同时期②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为图f所示。若AB河段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则AB河段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图a所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第(3)题,图乙中河流是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高山冰雪融水,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
答案:(1)① ② ③ ③
(2)d f a
(3)高山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
三、优选题
6.战“疫”保民生:南水北调东线年度第二阶段调水启动。2020年2月18日上午10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2019—2020年度第二阶段调水工作。本次计划调水4.44亿m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9—2020年度计划调水入山东省7.03亿m3。本年度调水工作于2019年 12月12日正式启动,第一阶段已完成调水入山东省2.59亿m3。
(1)南水北调是人类对哪种陆地水体施加的影响
(2)山东等省市受水之后,地下水位将怎样变化
(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水北调工程应该如何展开工作,试着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河流水施加的影响。第(2)题,受水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减少,地下水位会升高。第(3)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水北调工作应该多措并举,通过全封闭工作、“军事化”管理等方式,确保疫情防控与调水工作“两不误”。
答案:(1)河流水。
(2)受水地区因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而导致地下水位回升。
(3)多措并举;全封闭工作;“军事化”管理等。(答案合理即可)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5、7、10、11、12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1、2、4、6、8
河流的水文特征 3、9、13
一、选择题
(2021·山东月考)地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湖泊,目前有来水注入艾丁湖的河流主要有阿拉沟和白杨河。下图示意艾丁湖湖泊最大面积各月出现频率与阿拉沟和白杨河总流量季节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艾丁湖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
B.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C.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与3月份相比,7、8月份艾丁湖最大面积出现频率低的自然原因是( )
A.入湖径流量少 B.下渗量大
C.蒸发旺盛 D.泥沙淤积量大
解析:1.B 2.C 第1题,由材料“艾丁湖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湖泊”可知,该地区降水稀少,因该地处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周围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艾丁湖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B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因此7、8月份艾丁湖最大面积出现频率低的自然原因是夏季高温,蒸发旺盛,C正确;艾丁湖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7、8月份气温偏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使得入湖径流量大,A错误;夏季的下渗量与3月份没有较大的区别,B错误;夏季入湖水量大,流速较春季快,泥沙淤积量应小,D错误。
(2021·山东期中)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为咸水湖,湖泊面积625.06平方千米。该区域全年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沙堆或新月形沙丘。下图为哈拉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哈拉湖流域河流( )
A.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B.有结冰期,汛期在夏季
C.流速慢,通航能力强
D.属外流河,有凌汛现象
4.甲河成为哈拉湖主要补给水源,其主要原因是( )
A.甲河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受东南季风影响,迎风坡降水多
C.发源于高山冰川,夏季融水量大
D.甲河干流长、支流多,径流丰富
解析:3.B 4.C 第3题,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该地降水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海拔高,气温低,有结冰期,汛期在夏季;水量小,通航能力差;属内流河。第4题,冰雪融水是哈拉湖主要补给水源,甲河发源于高山冰川,夏季融水量大;周围其他汇入河流与甲河纬度、气温相似,蒸发量都较小,不是其成为哈拉湖主要补给水源的主要原因;位于青藏高原,受东南季风影响小;甲河干流并不长,以冰雪融水为主,径流量小。
(2021·甘肃张掖期中)下图示意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据此回答 5~6 题:
5.该水库的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9月
6.进入该水库的河水有两个汛期,其主要补给方式为( )
A.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
B.冰雪融水和雨水
C.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地下水和雨水
解析:5.D 6.A 第5题,图中数据为多年平均各月蓄水的变化量,如果为正值,说明水量增加,负值说明水量减少;如果为0,则为水量最大值或者最小值。3月与9月同处于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但9月之前的两个月,蓄水变化量更大,故9月时水量最大,水位最高。第6题,从水库的蓄水变化量可知,有两个高峰,其水量主要来自河水,说明进入该水库的河流也有两个汛期,一个是3、4月,说明此时主要补给方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另一个是7、8月,说明此时主要补给方式为
雨水。
(2021·重庆八中月考)木扎提河发源于新疆天山汗腾格里峰,流域内冰川面积约占1/2,其径流形式主要包括冰川径流、降雨径流、融雪径流。科学研究显示,过去40年该流域地表径流总量呈减少趋势。木扎提河含沙量年内分配极不平均。下图示意木扎提河流域降水及河流径流状况。据此回答7~9题:
7.木扎提河流域的融雪主要发生于(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8.木扎提河过去40年地表径流总量减少最能反映( )
A.冰川径流减少
B.融雪径流减少
C.降雨径流减少
D.地下径流增加
9.推测木扎提河含沙量最大的季节及其原因( )
A.冬季 冰川侵蚀显著
B.春季 风沙搬运显著
C.夏季 多种径流叠加
D.秋季 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7.B 8.A 9.C 第7题,木扎提河流域融雪径流集中在夏季(7月达到峰值),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补给河流水量大。第8题,流域内冰川面积约占1/2,冰川径流在河流总径流量中贡献率最高,因此木扎提河过去40年地表径流总量减少最能反映冰川径流减少;区域本身降水量少,积雪量也较少,因此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变化量对地表径流总量减少的影响不大;地表径流总量减少不能说明地下径流增加,因为地表径流的来源减少,地表径流的蒸发增加也会导致河流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总量减少,还有可能导致地下径流也减少。第9题,木扎提河夏季时多种径流叠加,导致河流径流总量最大,因此夏季丰水期,河流挟带沙石的能力最强,含沙量最大;冬季冰川几乎不融化,冰川侵蚀作用微弱;河流含沙量体现的是河流搬运作用,与风力搬运作用关系不大;秋季植被覆盖率仍较高。
(2021·湖北武汉检测)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开矿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积常年保持稳定,开矿后该区地下水和湖泊水水位发生了明显改变(下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一年中该矿区地下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
B.收集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
C.修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
D.减少耕地面积,节约地下水
解析:10.B 11.D 第10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接近200 mm,每年7—8月是雨季,此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最高,B正确。其他季节降水少,地下水位低。第11题,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可以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灌溉用水,节约地下水,D正确。该地区降水少,不适合植树造林;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会加重地下水污染;修建人工湖泊会增加水汽蒸发。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美大河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汇入加利福尼亚湾。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下游地势低洼,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mm;汛期出现在4、5月份。流域覆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誉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每年春末夏初,洪水裹挟近亿吨泥沙流入加利福尼亚湾,在河口堆积形成巨大三角洲。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该河被驯服,并促进了其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但自1998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
(1)简析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的原因。
(2)分析科罗拉多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原因分析主要结合图文材料从河流径流量的补给以及流量大小、河流落差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图文材料可知,美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从需水量、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上游降水量大,地势高,气温低,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河道流量大增;中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入干流水量大;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河水流速快。
(2)美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科罗拉多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13.(2021·四川绵阳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南麓,有发源于天山的开都河汇入。开都河流域曾经有大片灌溉农业分布。随着流域治理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博斯腾湖的水位逐渐上升。
(1)说出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推断博斯腾湖湖盆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3)根据材料分析近年来博斯腾湖水位上升的可能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博斯腾湖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区域内的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博斯腾湖是靠开都河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受气温影响,温度高时,冰雪融水多,河流补给量大,入湖水量大,湖泊水位高;温度低时,冰雪融水少,河流补给量小,入湖水量少,湖泊水位低。因此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第(2)题,由图可知,博斯腾湖的湖泊最高和最低水位线的间距西部、北部大,东部、南部小。即湖泊最高和最低水位线东部、南部密集,西部、北部稀疏,说明湖盆坡度西部、北部缓,东部、南部陡。第(3)题,根据材料可推知,过去博斯腾湖水位下降,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入湖水量减少所致,因此近年来湖泊水位上升,原因为提高灌溉技术或发展节水农业,使入湖水量增多;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使湖泊水位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多,也会使湖泊水位上升。
答案:(1)变化: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
原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融水多。
(2)特点:湖盆坡度西部、北部缓,东部、南部陡。
依据:湖泊最高和最低水位线东部、南部密集,西部、北部稀疏。
(3)来水多: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加;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涵养水源能力增强;
去水少:提高灌溉技术或发展节水农业,入湖水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