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渔家傲·秋思》学历案
【学习目标】
1.诵读本词,读出韵律,领略边塞风光。
2.品读词句,学习鉴赏诗词的常用方法。
3.知人论诗,感悟词人的家国情怀。
【评价任务】
1.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你体会到的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目标1)
2.通过赏析具体词句,描绘画面,体会塞下秋景的特点。(目标2)
3.结合背景和作者简介,以及对于诗歌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目标3)
【词】
词,一种文学体裁。萌芽于南朝,隋唐时兴起,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词在初期是配乐演唱的,填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的乐谱填制歌词,而曲调的名称就叫做词牌。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纳兰性德,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词调慷慨苍凉,境界开阔悲壮,感情抑郁深沉,揭开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作的序幕。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岁丧父,幼时生活艰苦,却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宏愿。成年后多次应试,屡考不中,他惆怅叹道:“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22岁,拜别母亲,外出求学,断齑画粥而读。终于在27岁时进士及第,却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他毅然在诗中写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在朝堂、地方、戍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突出,被誉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创作背景】
宋朝采取重内轻外的政策,边疆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当时还在贬谪地任职的范仲淹,被紧急召回京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奔赴西北边关御敌。同年八月,范仲淹主动向朝廷请示,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任务一:初读感知,体会韵律之美
大声自由朗读本词,说一说你体会到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在朗读时怎样通过节奏、语速等读出这种感情?
任务二:赏读上阕,一览塞下秋景
作者抓住了塞下秋景的什么特点?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赏析你最喜欢的画面。
任务三、研读下阕,领悟人物情思
小组合作讨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自由朗读,体会《苏幕遮·怀旧》和《渔家傲·秋思》在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任务四、心灵共鸣,致敬一代英雄
斯人已去,但范仲淹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们登高望远。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标准(10分) 自评 组内互评 师评
书写认真,表达流畅
事件典型,有代表性
感情丰富,有感染力
【课后作业】
(必做)在笔记本上积累描写边塞或者战争的诗词。
2.(选做)拓展阅读《范仲淹传》。
【知识拓展】
边塞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常见的自然景物:长河、大漠、风沙、雨雪等。
常见的战事意象:旌旗、孤城、战甲、戍楼等。
常见的边境要塞:轮台、阴山、玉门关、楼兰等。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横笛、芦管、鼓、角等。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特点是声音哀婉、凄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更吹芦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