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06:3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
4、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贞观三年
(公元629年)
西行之路
新课导入
唐太宗时,有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行前往天竺,历经了千难万险……
那么你知道的印度与玄奘口中的印度是同一个地方吗?
古今印度
古代印度
现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
位于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次大陆”:面积比洲小,在地理上或政治上有某种程度独立性的陆地。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指的是同一概念吗?
现今印度
2、古印度的历史沿革
前23C
前23世纪
出现
城市国家
大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早期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后因不明原因消失。
哈拉巴城市遗址
2、古印度的历史沿革
前23C
前23世纪
出现
城市国家
大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早期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后因不明原因消失。
摩亨佐·达罗城
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2、古印度的历史沿革
前23C
前1500
前6C
前324
再次分裂
前23世纪
文明
出现
前6世纪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前1500年
半岛逐渐统一
前324年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种姓制度建立
佛教创立
佛教向外传播
在古印度的发展中,宗教一直占有很高地位。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文字——印章文字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zhān)陀石窟
大象之国
黄金之国
3、灿烂文明
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把它传播到全世界,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金币
印章文字
佛像
《摩诃婆罗多》
阿拉伯数字
印章文字
阿育王石柱
阿旃(zhān)陀石窟
森严的种姓制度
2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
1、种姓制度的形成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后迁移至中亚平原。
为了新家园!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
我白!我骄傲!
雅利安人对原住民持怎样的态度?
颜色
我虽然长得白!但是我人数少啊!要怎么巩固我的的统治呢?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
种姓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实质
婆罗门 僧侣、贵族 充任祭司,掌握神权
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制度
刹帝利 统治阶层、战士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农民、牧民、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纳税、上贡(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奴隶、仆人 农业、畜牧业、捕鱼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种姓制度的内容
除这四种等级之外,古印度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者”——贱民。
他们一般是屠夫、刽子手、扫街、鞋匠等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走路的时候还要在身上挂铃铛或敲打两根木棍,提醒人们即使避开他们。
3、种姓制度的特点
等级世袭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材料三: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摩奴法典》
职业世袭
实行内婚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宗教外衣,维护了雅利安人的统治。
种姓
制度
舞王湿婆像
婆罗门教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
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4、种姓制度的影响
合作探究: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种姓制度?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积极:它暂时维护了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促成了佛教的诞生。
  消极: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穷人的地狱
富人的天堂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3
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太子29岁有感于世时无常,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为寻生命真谛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6年后(35岁)他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为普度众生,说法45年(80岁)直至涅槃。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释迦牟尼
迦毗罗卫国遗址
三、佛教的创立
降生于无忧树下
得道于菩提树下
涅槃于娑罗树下
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
无忧树是自尊而出世的象征
菩提树是向善而得道的象征
娑罗树是守信而圆满的象征
七叶树是尚和而传承的象征
佛教四圣树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四谛:苦、集、灭、道。
从佛教的主张分析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佛教教义
赢得刹帝利的支持
赢得普通民众的支持
迷惑百姓,有利于统治
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宣布佛教为国教。
大约10世纪,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被印度教取代。
实质: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期统治的工具。
佛教四苦(生、老、病、死)
四谛说
四谛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
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
(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
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
(集中各种欲望、贪图欲望,因此在轮回中
不断反复受苦)
道谛:灭掉苦因的方法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不生不灭)
灭谛:消灭一切欲望
(若要不痛苦,就要灭掉苦因,消灭欲爱)
古印度佛教绘画图片
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古印度洞窟坐佛
舞王湿婆雕像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古印度佛教艺术
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侯未到。
6)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7)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佛教谒语
小乘佛教(不拜偶像、自我超渡);大乘佛教(尊奉如来、崇拜偶像,普度众生)。三大教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金刚经》、《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华严经》等
佛祖释迦牟尼: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涅槃节(农历二月十五,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等
分类
经典
节日
佛教小知识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中亚
中国
锡兰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泰国、柬埔寨
佛教的传播
玄奘取经
佛教对外传播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1)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2)世界古代著名佛寺
泰国首都曼谷玉佛寺(建于1782年)
韩国通度寺(建于646年)
日本奈良东大寺(建于745年)
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
佛教的衰落
公元前324年
公元前324年
旃陀罗笈多
建立孔雀王朝
公元前268年
阿育王即位
公元前187年
孔雀王朝灭亡
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
古印度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文明产生 的时间 公元前2500年
重要的 奴隶制国家 古印度
杰出 统治者 阿育王
文明 代表 佛教、阿拉伯数字
约公元前
3500
约公元前
3500
古埃及
图特摩斯三世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太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
约公元前
2070年
古中国(夏)

夏历、青铜器、甲骨文
大河文明
农业发达
一、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二、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古代印度
1、早期文明遗址:
2、文明发展历程:
1、四个等级:
2、特点:
3、影响:
哈拉巴文明
摩亨佐·达罗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世代世袭、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激化社会矛盾;
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义:
①众生平等;
②忍耐服从,消灭欲望;
③“因果报应”
1.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C
检测提升
A
2.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 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 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 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A
3.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 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
C
4.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马可·波罗行纪》 ④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D
5.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文明古国与文明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甲骨文
B. 古印度——金字塔
C.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 中国——种姓制度
C
链接中考
2.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
A. 帕特农神庙
B.《汉谟拉比法典》
C. 公历的产生
D. 发明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D
3、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
A.神话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D.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
4.《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 (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200帕那;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印度四个种姓 (  )
A.职业世袭不改变
B.宗教生活界线分明
C.宗教权利不平等
D.法律地位不平等
D
5.如果你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最有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A.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
B.成年男性公民商讨国家大事
C.国王至高无上,号令天下
D.众生平等,社会和谐
A
6.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印度等级制度的内容是( )
A.忍耐顺从
B.消除欲望
C.众生平等
D.不反对奴隶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