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zxxk①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三省六部制的确定及其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地方建制
选官制度
监察与谏议体制 其中存在两大基本矛盾的斗争: 秦汉的三公制度,是以丞相为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威胁皇帝的绝对权威。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就是皇帝通过把相权一分为三,分割、削弱相权,一步步地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决定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它不允许任何人超越自己的权力。然而,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要求在皇帝的专制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职权,而宰相权力的扩大又必然削弱帝权,威胁皇帝的绝对权威。 皇帝既依赖宰相治理国家,又对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于是就不时地采取各种措施限制相权,再把剥夺回来的种种中央行政大权交给自己身边的亲信。这种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正是 “三公制” 演变为“三省制”的内在推动力。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丞相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请完成下面的图表内容:特点:⑴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分工和职责明确;
⑵国家事务与皇家私事分开,中枢权力体系完善112/21/2018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户
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隋 唐 三省六部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盐
铁112/21/2018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户
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 唐 三省六部归入归入元代:?一省制盐
铁皇 帝112/21/2018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丞相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中书省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
征辟制贵族世袭土地、人
口、职务、待遇商鞅变法察举制:地方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
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团体。九品中正制前期看个人行能,后
期看门第高低前期积极,后期重家世轻才德,累世公卿,门阀政治。日益腐败。士族制度门第高低zxxk科举制科举制开创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分科举人隋炀帝设进士,以策取士完善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寒士——参政的机会;
提供高素质人才,使帝国长期保持繁荣;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
八股取士四书五经为主,试经义制策,定以八股文。束缚人们思想,1905年废除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刺史督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意义: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门下省谏院谏议制度
——监督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
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独立的谏官机构(明清取消)???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能否起到廉政建设的作用?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总结评价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两个方面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基本特点。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BDzxxkzxxk112/2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