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西方音乐》第三课《浪漫主义音乐(1)》《菩提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艺版新教材的第三单元《西方音乐》之第三课《浪漫主义音乐(1)》中的《菩提树》,在教材中的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在前两个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中国音乐》的学习前提下,意在补充同学们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比学习。第三单元《西方音乐》共有七节课内容构成,分别是:巴罗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
(2)、民族乐派、印象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其中第三课《浪漫主义音乐1》选取了浪漫主义早期很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曲家舒伯特、柏辽兹的两首作品,声乐套曲《冬之旅》第 5首《菩提树》和《拉科奇进行曲》,浪漫乐派打破了传统形式,强调了作曲家的主观色彩和风格个性化。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通过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的学习,以时间线的纵向对比为中心熟悉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在整个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非音乐专业学生。大部分同学对于音乐专业的学习经历较少,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储备不足,生活经历单调,但他们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集中注意力时间较长且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个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教学内容
欣赏舒伯特艺术歌曲《菩提树》
教学目标
1、赏析艺术歌曲《菩提树》,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歌曲的歌词与音乐的融合、调式变化以及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并参与歌曲情感体验。
2、认知艺术歌曲,感知浪漫主义初期音乐的风格特点。
3、认识音乐家舒伯特,了解其生平与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歌曲的歌词与音乐的融合、调式变化以及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提出问题:歌曲的名字?曲作者是谁?它属于西方音乐发展史中的哪一个时期?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简介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通过一个短片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介绍作曲家“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一生贫困,仅活了 31岁。创作了大量的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3、赏析《菩提树》
(1)、学生初听《菩提树》,思考并回答问题:你感受到怎样的音乐情绪?伴奏乐器是什么?
(2)、介绍作品《菩提树》,了解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菩提树》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比较著名的一首,是根据德国诗人威廉 缪勒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 5首。《菩提树》的歌词分为四个部分。它描写了一个孤独的流浪者看见门前的一课菩提树,回忆起过去的欢乐时光,之后又回到现实之中,对现在流浪的生活感到痛苦与无奈,流浪者面对前途茫茫,迫切盼望早日找到安宁。
(3)通过歌曲谱例分析第一段,感受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①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旋律,分析并体验第一段的音乐创作特点
②老师用德文演唱第一段,并教学生用原文朗读和演唱,让学生分析诗词特点,体验音乐与诗歌的完美融合。
③聆听男中音歌唱家的原文演唱 A段,感受音乐的情绪。
(4)通过歌曲谱例分析第二段诗词,体验调式色彩的变化。
①播放视频演唱片段,与之前第一段比较,回答音乐情绪有何变化?
②通过对比第一段第二段的谱例,并跟唱两段旋律来感受调式调性,感受同名大小调转换带来怎样的变化?
③老师带领学生用手势来边做边唱,让学生体验同名大小调主和弦的转换。
④带领学生演唱 A1段的旋律,体验调式色彩的变化进而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
(5)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展示前奏和第一段的五线谱谱例,并通过聆听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两段钢琴伴奏的不同,并思考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4、总结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
①音乐与诗歌的完美融合
②同名大小调交替使用带来的作品色彩的变化③钢琴伴奏在塑造艺术形象上的特殊作用
5、合作探究:《菩提树》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中的问题老师小结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舒伯特的《菩提树》,认识了音乐家舒伯特,了解其生平与成就;理解了艺术歌曲及其歌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调式丰富的色彩变化以及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等特点,感知了浪漫主义初期音乐的风格特征。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唱会这首歌的前两段,并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其他音乐家。